含有营养棒调整机构的基于食用菌种植的拆分式培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91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有营养棒调整机构的基于食用菌种植的拆分式培养机构,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虽然可以实现占地面积较小的目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对培养机构的各个机构进行拆分,同时在向培养箱内部添加培养基及菌种时需要两扇门分别打开才能添加以及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后期进行维护,且无法便捷的向培养箱内部注入养分的问题,包括有支撑防潮机构,所述支撑防潮机构共设有两处,且两处所述支撑防潮机构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培养箱,由于设置支撑防潮机构,其中设置的支座为拱形结构设计,且支座的底端面左右两侧所固定连接的距地支腿可使培养箱距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止培养箱内部的食用菌受潮的问题出现。题出现。题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有营养棒调整机构的基于食用菌种植的拆分式培养机构
[0001]本申请为申请号202010478344.9、申请日2020年05月29日、专利技术名称“一种基于食用菌种植的拆分式培养机构”的分案申请。
[0002]

[0003]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种植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含有营养棒调整机构的基于食用菌种植的拆分式培养机构。

技术介绍

[0004]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
[0005]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0006]而食用菌在培育过程中往往需要人工进行干预培育才能实现更高的产量及更好的质量。
[0007]例如申请号:CN201510919355.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该食用菌种植装置,包括:集装箱本体,具有相对的顶板与底板、连接顶板与底板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位于两端的第一门扇及第二门扇,顶板、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门扇及第二门扇围合形成容置腔;食用菌种植架,设于容置腔内,用于承载食用菌;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用于向容置腔输入空气的空气输入组件;照明系统,包括设于顶板上的全光谱LED灯。上述食用菌种植装置具有成本较低、占地面积小且不受地域和外部气候影响等特点。
[0008]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上述设备在应用时,虽然可以实现占地面积较小的目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对培养机构的各个机构进行拆分,同时在向培养箱内部添加培养基及菌种时需要两扇门分别打开才能添加以及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后期进行维护,且无法便捷的向培养箱内部注入养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有营养棒调整机构的基于食用菌种植的拆分式培养机构,以解决现有的虽然可以实现占地面积较小的目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对培养机构的各个机构进行拆分,同时在向培养箱内部添加培养基及菌种时需要两扇门分别打开才能添加以及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后期进行维护,且无法便捷的向培养箱内部注入养分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食用菌种植的拆分式培养机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食用菌种植的拆分式培养机构,包括支撑防潮机构、空气交换机构、营养
棒调整机构、育菌区,所述支撑防潮机构共设有两处,且两处所述支撑防潮机构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包括有保温箱体、遮蔽槽、螺纹头、快拆螺纹柱、快拆螺母、注液孔、注液孔防尘销、营养棒槽、渗液孔和插槽,所述保温箱体为内部中空设计,且其内壁也采用中空设计,所述保温箱体的外周面顶端开设有遮蔽槽,所述保温箱体的外周面顶端左侧位置开设有一圆形的注液孔,所述注液孔的内部拧接有注液孔防尘销,且所述注液孔与开设在保温箱体内壁的渗液孔相贯通连接,所述保温箱体的左端面中心位置开设有营养棒槽,所述保温箱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头,且所述螺纹头的直径小于保温箱体的右端面直径,所述快拆螺纹柱共设有四处,且四处快拆螺纹柱其中每两处为一组,并且两组所述快拆螺纹柱分别固定连接在保温箱体的外周面前后两端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快拆螺母共设有四处,且四处所述快拆螺母分别拧接在四处快拆螺纹柱的外周面远离保温箱体的一端位置,所述插槽共设有三处,且三处所述插槽其中两处开设在遮蔽槽的顶端面前侧左右两侧位置,另一处所述插槽开设在遮蔽槽的顶端面前侧中心位置,且左右两侧设置的所述插槽位于中心位置设置的所述插槽的前侧位置;所述空气交换机构转动连接在快拆机构的内部位置并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在培养箱的外周面右端前侧位置;所述营养棒调整机构插接在培养箱的左端面偏上位置;所述育菌区开设在密闭培育遮罩的外周面顶端位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防潮机构包括有支座、距地支腿和支撑滑槽,所述支座为拱形结构设计,且所述支座的底端面两端为距地支腿,所述支撑滑槽开设在支座的内部位置,且所述支撑滑槽的开设位置位于两处距地支腿的正上方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空气交换机构包括有防尘罩体、内螺纹、交换通孔、滤网和环形滑槽,所述防尘罩体的前端面开设有交换通孔,所述交换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防尘罩体的后端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环形滑槽开设在防尘罩体的外周面前侧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快拆机构包括有快拆板、快拆轴、快拆限位块和轴承,所述快拆板的后端面为倒T型结构设计,且快拆板的后端面呈纵向轴接有快拆轴,所述快拆限位块共设有两处,且两处所述快拆限位块均固定连接在轴承的外周面左侧位置,所述快拆板的前端轴接在两处快拆限位块的内侧位置,所述快拆板可绕两处快拆限位块的内侧进行0

180
°
旋转;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有连接限位板、第一连接板、扩展滑槽、第二连接板、扩展滑块、连接方槽和连接限位轴,所述连接限位板共设有两处,且两处所述连接限位板的内侧轴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端面和底端面对称开设有相同大小的扩展滑槽,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端面和底端面左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扩展滑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右端开设有连接方槽,所述连接方槽的内部呈纵向轴接有连接限位轴,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两处扩展滑块滑动连接在扩展滑槽的内部以与第一连接板相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密闭培育遮罩包括有保温遮罩、遮罩转轴、密封层、插块和提手,所述保温遮罩的内壁贴合有密封层,所述保温遮罩的底端面位置轴接有遮罩转轴,所述插块共设有三处,其中两处所述插块分别固定连接在保温遮罩顶端面的后端左右两侧位置,另一处所述插块固定连接在保温遮罩的顶端面前侧中心位置,所述提手固定连接在保温遮罩的外周面顶部中心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营养棒调整机构包括有旋钮、调整传动轴、防误触缺口、调整限位螺母、第一齿轮、齿轮孔、第二齿轮、棒基限位板、棒基插槽和营养棒柱,所述旋钮的右端面
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调整传动轴,所述调整传动轴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一防误触缺口,所述调整传动轴的外周面右侧位置拧接有调整限位螺母,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内部均开设有相同大小的齿轮孔,且所述第一齿轮通过齿轮孔滑动连接在调整传动轴的外周面上,所述旋钮通过按动带动调整传动轴向右侧运动使第一齿轮位于防误触缺口内部时无法通过旋转旋钮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所述营养棒柱插接在第二齿轮的内部并穿过左侧的棒基插槽与棒基限位板相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育菌区包括有育苗螺纹孔、旋柱和育苗螺纹塞柱,所述旋柱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育苗螺纹塞柱,且所述旋柱的直径大于育苗螺纹塞柱,并通过育苗螺纹塞柱拧接在育苗螺纹孔的内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设置支撑防潮机构,其中设置的支座为拱形结构设计,且支座的底端面左右两侧所固定连接的距地支腿可使培养箱距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止培养箱内部的食用菌受潮的问题出现,由于设置空气交换机构,其中设置的防尘罩体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含有营养棒调整机构的基于食用菌种植的拆分式培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防潮机构(1)、空气交换机构(2)、营养棒调整机构(7)、育菌区(8),所述支撑防潮机构(1)共设有两处,且两处所述支撑防潮机构(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培养箱(5);所述培养箱(5)包括有保温箱体(501)、遮蔽槽(502)、螺纹头(503)、快拆螺纹柱(504)、快拆螺母(505)、注液孔(506)、注液孔防尘销(507)、营养棒槽(508)、渗液孔(509)和插槽(510),所述保温箱体(501)为内部中空设计,且其内壁也采用中空设计,所述保温箱体(501)的外周面顶端开设有遮蔽槽(502),所述保温箱体(501)的外周面顶端左侧位置开设有一圆形的注液孔(506),所述注液孔(506)的内部拧接有注液孔防尘销(507),且所述注液孔(506)与开设在保温箱体(501)内壁的渗液孔(509)相贯通连接,所述保温箱体(501)的左端面中心位置开设有营养棒槽(508),所述保温箱体(50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头(503),且所述螺纹头(503)的直径小于保温箱体(501)的右端面直径,所述快拆螺纹柱(504)共设有四处,且四处快拆螺纹柱(504)其中每两处为一组,并且两组所述快拆螺纹柱(504)分别固定连接在保温箱体(501)的外周面前后两端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快拆螺母(505)共设有四处,且四处所述快拆螺母(505)分别拧接在四处快拆螺纹柱(504)的外周面远离保温箱体(501)的一端位置,所述插槽(510)共设有三处,且三处所述插槽(510)其中两处开设在遮蔽槽(502)的顶端面前侧左右两侧位置,另一处所述插槽(510)开设在遮蔽槽(502)的顶端面前侧中心位置,且左右两侧设置的所述插槽(510)位于中心位置设置的所述插槽(510)的前侧位置;所述空气交换机构(2)转动连接在快拆机构(3)的内部位置并通过连接机构(4)固定连接在培养箱(5)的外周面右端前侧位置;所述营养棒调整机构(7)插接在培养箱(5)的左端面偏上位置;所述育菌区(8)开设在密闭培育遮罩(6)的外周面顶端位置;空气交换机构(2)包括有防尘罩体(201)、内螺纹(202)、交换通孔(203)、滤网(204)和环形滑槽(205),所述防尘罩体(201)的前端面开设有交换通孔(203),所述交换通孔(2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网(204),所述防尘罩体(201)的后端内壁开设有内螺纹(202),所述环形滑槽(205)开设在防尘罩体(201)的外周面前侧位置;所述营养棒调整机构(7)包括有旋钮(701)、调整传动轴(702)、防误触缺口(703)、调整限位螺母(704)、第一齿轮(705)、齿轮孔(706)、第二齿轮(707)、棒基限位板(708)、棒基插槽(709)和营养棒柱(710),所述旋钮(701)的右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调整传动轴(702),所述调整传动轴(70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一防误触缺口(703),所述调整传动轴(702)的外周面右侧位置拧接有调整限位螺母(704),所述第一齿轮(705)和第二齿轮(707)的内部均开设有相同大小的齿轮孔(706),且所述第一齿轮(705)通过齿轮孔(706)滑动连接在调整传动轴(702)的外周面上,所述旋钮(701)通过按动带动调整传动轴(702)向右侧运动使第一齿轮(705)位于防误触缺口(703)内部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安波景尚友李德萍郭莹徐宁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