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4806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属于蒸压釜技术领域,包括主釜体、内衬套筒和移动套筒,内衬套筒固定装配于主釜体的内壁上,移动套筒滑动装配于主釜体和内衬套筒间,移动套筒上布设有导气槽,导气槽中装有排气构件,排气构件包括若干回转盘,回转盘上设有导气口,用于将主釜体内部的余热蒸汽定量输出,以及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移动套筒的定向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布设于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的移动套筒,能够在降温阶段通过驱动机构循环带动移动套筒运动,使主釜体内部的余热蒸汽通过排气构件定量输送至釜体外,从而实现釜体均匀降温,并且能使釜体内剩余的余热蒸汽循环流动,确保热量的均匀分散。确保热量的均匀分散。确保热量的均匀分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蒸压釜
,具体是涉及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用钙质材料和硅质材料的配料中加入铝粉作加气剂,经加水搅拌、浇注成型、发气膨胀、预养切割,再经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的多孔硅酸盐砌块,现有的蒸压养护手段大多是通过蒸压釜进行养护。
[0003]蒸压釜使用蒸汽作为热源,实际上被使用的仅仅是蒸汽的潜热,蒸汽冷凝形成的饱和冷凝水含有大量未使用的热量,常规蒸压釜在养护完成后直接排空釜体,造成蒸汽的热量流失,因此为了节约热源,蒸压釜在完成养护后需要对残余的乏汽进行倒汽或换热回收,但是在残余乏汽的排出过程中,处于降温阶段的砌块在排气温差较大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温度拉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砌块的砼结构裂开,造成产品的质量瑕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釜体构件,所述釜体构件包括主釜体和釜盖,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内衬壁组件,所述内衬壁组件包括内衬套筒和进气槽,所述内衬套筒固定装配于主釜体的内壁上,其上布设有若干的进气槽,所述进气槽阵列布设于内衬套筒上;套筒机构,所述套筒机构包括两组移动套筒,两组移动套筒镜像布设于主釜体的内壁两侧,且滑动装配于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所述移动套筒上阵列布设有若干的导气槽,所述导气槽与进气槽匹配设置,且所述移动套筒一端装配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通过弹性件弹性滑动装配于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所述移动套筒另一端装配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滑动布设于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所述移动套筒和主釜体之间设置有排气腔体,所述移动套筒和内衬套筒之间设置有进气腔体;排气构件,所述排气构件包括若干的回转盘,所述回转盘转动装配于若干的导气槽中,且与导气槽滑动密封相接,所述回转盘上开设有两组导气口,所述的两组导气口相连通,用于在跟随移动套筒转动的过程中将主釜体内部的余热蒸汽定量输送至排气腔体一侧;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布设于两侧的抵接件之间,用于通过抵接件驱动移动套筒在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滑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组滑动件以及斜槽架、驱动块和驱动螺杆,所述的两组滑动件滑动布设于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且通过斜槽架固定相接,所述斜槽架内滑动装配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抵压轮装配相接,用于通过抵压轮驱动
驱动块的移动从而压动斜槽架,以使斜槽架带动滑动件在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定向滑动;以及气阀组件,所述气阀组件布设于主釜体上且与所述排气腔体相连通,用于将排气腔体中的余热蒸汽向主釜体外部排出。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釜体构件还包括:回转架,所述回转架布设于主釜体一侧,其上装配有装接桥,所述装接桥与釜盖装配相接;以及导轨,所述导轨布设于主釜体内部,其上装配有载具,用于活动承载待正压养护的混凝土砌块。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衬壁组件还包括换热水管,所述换热水管布设于内衬套筒内部且间隔布设于进气槽之间,沿所述主釜体的釜体方向布设。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机构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布设于导气槽中且与导气槽同轴设置;以及穿气孔,布设于固定柱上,且所述固定柱的开口方向与导气口的布设方向匹配设置,以使所述回转盘在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转动时,所述回转盘中的导气口与穿气孔相导通,使得进气腔体一侧的余热蒸汽穿过导气口和进入至排气腔体一侧。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气构件还包括:齿边槽,所述齿边槽布设于回转盘一侧且朝向内衬套筒一侧设置,用于转动连接所述回转盘和内衬套筒;以及穿气口,所述穿气口布设于导气口之间,用于连通所述导气口。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滑动轮,所述滑动轮装配于滑动件上,与主釜体和内衬套筒滚动相接;抵压轮,所述抵压轮布设于驱动块上,且与斜槽架滑动相接;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固定布设于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前,用于限定所述驱动块的运动方向;以及驱动机,所述驱动机布设于主釜体上且与驱动螺杆装配相接,用于驱动驱动螺杆的转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阀组件包括:单向阀嘴,所述单向阀嘴靠近抵接件一侧设置,用于限定所述排气腔体中余热蒸汽的流动方向;以及聚气管,所述聚气管布设于主釜体上,一端与单向阀嘴相连通,另一端连通有排气总管,所述排气总管用于将主釜体内部的余热蒸汽输出至低位的热能设备。
[001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布设于主釜体内部的内衬套筒,以及活动布设于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的移动套筒,能够在降温阶段通过驱动机构循环带动主釜体两侧的移动套筒运动,使得主釜体内部的余热蒸汽通过移动套筒上的排气构件定量输送至釜体外部,从而实现釜体的均匀降温,并且能驱使釜体内剩余的余热蒸汽循环流动,确保蒸汽热量的均匀分散。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立体结构后视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图示标记A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图示标记B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

釜体构件、101

主釜体、102

釜盖、103

回转架、104

装接桥、105

导轨、106

载具、2

内衬壁组件、201

内衬套筒、202

进气槽、203

换热水管、3

套筒机构、301

移动套筒、302

密封件、303

弹性件、304

导气槽、305

固定柱、306

穿气孔、307

抵接件、4

排气构件、401

回转盘、402

齿边槽、403

导气口、404

穿气口、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釜体构件,所述釜体构件包括主釜体和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内衬壁组件,所述内衬壁组件包括内衬套筒和进气槽,所述内衬套筒固定装配于主釜体的内壁上,其上布设有若干的进气槽,所述进气槽阵列布设于内衬套筒上;套筒机构,所述套筒机构包括两组移动套筒,两组移动套筒镜像布设于主釜体的内壁两侧,且滑动装配于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所述移动套筒上阵列布设有若干的导气槽,所述导气槽与进气槽匹配设置,且所述移动套筒一端装配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通过弹性件弹性滑动装配于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所述移动套筒另一端装配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滑动布设于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所述移动套筒和主釜体之间设置有排气腔体,所述移动套筒和内衬套筒之间设置有进气腔体;排气构件,所述排气构件包括若干的回转盘,所述回转盘转动装配于若干的导气槽中,且与导气槽滑动密封相接,所述回转盘上开设有两组导气口,所述的两组导气口相连通,用于在跟随移动套筒转动的过程中将主釜体内部的余热蒸汽定量输送至排气腔体一侧;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布设于两侧的抵接件之间,用于通过抵接件驱动移动套筒在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滑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组滑动件以及斜槽架、驱动块和驱动螺杆,所述的两组滑动件滑动布设于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且通过斜槽架固定相接,所述斜槽架内滑动装配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抵压轮装配相接,用于通过抵压轮驱动驱动块的移动从而压动斜槽架,以使斜槽架带动滑动件在主釜体和内衬套筒之间定向滑动;以及气阀组件,所述气阀组件布设于主釜体上且与所述排气腔体相连通,用于将排气腔体中的余热蒸汽向主釜体外部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构件还包括:回转架,所述回转架布设于主釜体一侧,其上装配有装接桥,所述装接桥与釜盖装配相接;以及导轨,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灿荣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喜嘉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