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集成的单陶瓷基板双面散热封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封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高集成的单陶瓷基板双面散热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AC
‑
AC矩阵变换器得到了工业上的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自然换流变频器,矩阵变换器具有动态响应快,可实现电机四象限运行,输出功率因数可控,输出电压和频率范围连续可调的优点。
[0003]SiC器件以其低导通电阻、高击穿电压、高开关速度和低开关损耗的优势日益取代Si器件,成为矩阵变换器的重要元器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矩阵变换器的功率密度。
[0004]然而,目前的商用矩阵变换器模块封装存在以下问题:
①
多采用单面陶瓷基板结构,散热效率低,
②
平面功率回路寄生电感大,
③
所有芯片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当出现单个芯片损坏时,无法灵活更换,导致整个模块报废,
④
不易于级联,不宜于灵活改变矩阵变换器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具有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集成的单陶瓷基板双面散热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基板(100)、上桥臂的SiC肖特基二极管(114)、上桥臂的SiC MOSFET(115)、下桥臂的SiC肖特基二极管(116)、下桥臂的SiC MOSFET(117)、第一金属端子盖板(118)、第二金属端子盖板(119)、第三金属端子盖板(120)、第四金属端子盖板(121)、第五金属端子盖板(122)、第六金属端子盖板(123)及第七金属端子盖板(124);陶瓷基板(10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栅极金属化区域(101)、第一开尔文源极金属化区域(102)、第一金属化区域(105)及第二功率源极(中点AC)金属化区域(108)、第一功率源极(中点AC)金属化区域(106)及第三栅极金属化区域(107);陶瓷基板(100)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栅极金属化区域(103)、第二开尔文源极金属化区域(104)、第二金属化区域(109)、第四功率源极(中点AC)金属化区域(112)、第三金属化区域(113)、第三功率源极(中点AC)金属化区域(110)及第四栅极金属化区域(111);上桥臂的SiC MOSFET(115)与第三栅极金属化区域(107)及第一功率源极(中点AC)金属化区域(106)相连接,第三栅极金属化区域(107)与第二栅极金属化区域(103)通过过孔形成电气连通,第二栅极金属化区域(103)与第四金属端子盖板(121)相连接,第四金属端子盖板(121)对应为上桥臂SiC MOSFET的栅极;第一功率源极(中点AC)金属化区域(106)与第二开尔文源极金属化区域(104)通过过孔形成电气连通,第二开尔文源极金属化区域(104)与第五金属端子盖板(122)相连接,第五金属端子盖板(122)对应为上桥臂SiC MOSFET的开尔文源极;上桥臂的SiC肖特基二极管(114)与第二功率源极(中点AC)金属化区域(108)相连接,上桥臂SiC MOSFET的漏极与上桥臂SiC肖特基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三金属端子盖板(120)相连接,第三金属端子盖板(120)对应为矩阵变换其子模块的DC+端;第二功率源极(中点AC)金属化区域(108)与第四功率源极(中点AC)金属化区域(112)通过过孔形成电气连通,第二功率源极(中点AC)金属化区域(108)通过过孔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来利,朱梦宇,于龙洋,杨成子,齐志远,杨奉涛,伍敏,李华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