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通道的纵联保护数据传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4586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57
一种基于无线通道的纵联保护数据传输方法,采用组合多种判别方式的故障判别方法,两侧纵联保护装置采用该故障判别方法判断被保护范围内无故障时,按照采样时序定时给对侧纵联保护装置发送不包含采样数据的短数据帧格式数据;当纵联保护装置判断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后,按照采样时序定时给对侧纵联保护装置发送包含采样数据的启动后数据帧格式数据,其中启动后数据帧数据比短数据帧格式数据长;纵联保护装置接收到对侧纵联保护装置发送的采样数据后,投入差动保护进行故障判别。通过采用该判别故障方法在判断线路正常运行时,传输采用低流量数据,识别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后,再传输实时的采样数据,节省了大量的数据传输,保证了保护范围内故障判别的可靠性。保证了保护范围内故障判别的可靠性。保证了保护范围内故障判别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线通道的纵联保护数据传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无线通道的纵联保护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力系统中纵联差动保护一般采用专用光缆连接,存在敷设费用高的不足,尤其在配电网中,若完全采用专用光纤通信方式价格高、施工困难,甚至有些区域根本无法施工。随着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流量、低延时的无线通道已经基本具备,纵联保护采用无线通道作为数据传输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但现有的无线通道如5G网络的流量收费较高,为了减少数据流量,设计者选择了采取纵联方向保护原理,不再采用差动保护原理。因此,高的数据流量限制了无线纵联差动保护的技术应用。并且,传统的保护范围内的故障判别方法没有考虑线路一侧系统为弱电源的情况,导致故障判别不准确,不能保证故障判别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通道的纵联保护数据传输方法,提出了更为可靠的保护范围内故障判别方法,解决了纵联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流量过高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线通道的纵联保护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两侧纵联保护装置分别判断是否发生保护范围内故障;当所述纵联保护装置判断被保护范围内无故障时,按照采样时序定时给对侧纵联保护装置发送不包含采样数据的短数据帧格式数据;当所述纵联保护装置判断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后,按照采样时序定时给对侧纵联保护装置发送包含采样数据的启动后数据帧格式数据,其中所述启动后数据帧数据比所述短数据帧格式数据长;所述纵联保护装置接收到所述对侧纵联保护装置发送的所述采样数据后,所述纵联保护装置投入差动保护进行故障判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通道的纵联保护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纵联保护装置分别判断是否发生保护范围内故障包括步骤:所述两侧纵联保护装置投入方向元件,所述纵联保护装置判别是否为正方向,当判断为正方向时,置故障启动标志为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通道的纵联保护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纵联保护装置分别判断是否发生保护范围内故障还包括步骤:所述两侧纵联保护装置均投入相间电流突变量启动元件和零序电流突变量启动元件,当相间电流突变量启动元件满足动作判据,或零序电流突变量启动元件满足动作判据时,所述纵联保护装置判别满足突变量启动,置突变量故障启动标志为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通道的纵联保护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纵联保护装置分别判断是否发生保护范围内故障具体包括步骤:判断是否本侧为正方向且对侧为正方向,若是则判断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置故障启动发送标志为true,若否则进入下一步;判断是否本侧为正方向且对侧无流,若是则判断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置故障启动发送标志为true,若否则进入下一步;判断是否对侧为正方向且本侧无流,若是则判断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置故障启动发送标志为true,若否则进入下一步;判断是否本侧满足突变量启动,对侧无突变量且对侧无流,若是则判断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置故障启动发送标志为true,若否则进入下一步;判断是否本侧无突变量启动,本侧无流且对侧满足突变量启动,若是则判断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置故障启动发送标志为true,若否,则判断被保护范围内无故障。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通道的纵联保护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别是否正方向包括步骤:两侧纵联保护装置分别采集三相电压U
a
、U
b
、U
c
和三相电流I
a
、I
b
、I
c
;根据所述三相电压U
a
、U
b
、U
c
和三相电流I
a
、I
b
、I
c
分别计算正序电流I
1A
,I
1B
,I
1C
和正序电压U
1A
,U
1B
,U
1C
;其中,I
1A
的计算公式为:U
1A
的计算公式为:
I
1B
的计算公式为:U
1B
的计算公式为:I
1C
的计算公式为:U
1C
的计算公式为:所述方向元件的动作方程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董新涛姜自强唐艳梅方正李宝伟王志伟都磊郝慧贞滕晨旭王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