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55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冲压装置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以及监测测量装置;下模座与上模座之间形成有加工工位和测量工位;监测测量装置包括监测组件和测量组件,监测组件形成有监测工位,监测工位具有监测高度空间,监测高度空间位于加工工位的一侧,以监测位于加工工位的待加工工件的折弯高度,测量组件设于上模座,并与测量工位相对,测量组件抵接于待加工工件以测量其折弯高度,沿待加工工件的传送方向,测量工位位于加工工位的后方。通过设置上述的监测测量装置,能够在对待加工工件冲压折弯的过程中,对工件的折弯高度进行实时监测及测量,缩短测量周期,提高对模具的修整效率,进而有效提高工件的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压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电子产品中包含有大量钣金零件,钣金零件通常由冲压模具加工而成,其中,钣金零件普遍存在成型和折弯结构,若钣金零件的成型高度和折弯角度偏离标准尺寸,会影响电子产品整机的静电、辐射及散热功能。因此,在对钣金零件进行加工时,需确保加工得到的钣金零件的尺寸符合生产标准。
[0003]目前,钣金零件的加工过程通常是将钣金零件经模具加工后,再通过测量工具对零件的尺寸进行测量,若零件尺寸符合标准,则通过该模具继续加工,若零件尺寸不符合标准,则需要对模具进行修正,直至该模具能够加工出符合标准尺寸的零件。如此,测量修正过程繁琐复杂,测量周期长,导致零件的生产效率降低。
[0004]因此,现有的冲压模具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旨在解决现有的冲压模具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冲压模具,包括:
[0007]上模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与所述上模座之间形成有加工工位和测量工位;以及监测测量装置,所述监测测量装置包括监测组件和测量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形成有监测工位,所述监测工位具有监测高度空间,所述监测高度空间位于所述加工工位的一侧,以监测位于所述加工工位的待加工工件的折弯高度,所述测量组件设于所述上模座,并与所述测量工位相对,所述测量组件抵接于所述待加工工件以测量其折弯高度,沿所述待加工工件的传送方向,所述测量工位位于所述加工工位的后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包括: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设于所述上模座;和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设于所述下模座,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之间形成所述监测高度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感应器设有第一触头,所述第一感应器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第一触头显露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外;所述下模座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感应器设有第二触头,所述第二感应器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第二触头显露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外,所述第一触头和所述第二触头之间形成所述监测高度空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包括:第一感应器本体,所述第一触头位于所述第一感应器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感应器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感应器本体侧壁;以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感应器本体,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壁之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器包括:第二感应器本体,所述第二触头位于所述第二感应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海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