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合网络的数据动态分流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451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混合网络的数据动态分流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发送端传输设备通过不同的互联网网络链路与接收端传输设备进行通信,获取每条互联网网络链路的时延信息;发送端传输设备根据每条互联网网络链路的时延信息分配不同的传输比例,发送端传输设备根据传输比例对传输数据进行切分,切分得到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按照大小与每条互联网网络链路进行一一对应;发送端传输设备将每个的数据包分配到对应的互联网网络链路进行分流传输,传输到接收端传输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动态分流传输,这样可以利用多条互联网网络链路的传输能力,提高传输的速度和效率。输的速度和效率。输的速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混合网络的数据动态分流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动态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混合网络的数据动态分流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实现与国外网络的互联,需要用到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连接到网络中的物理实体,网络设备的种类繁多,且与日俱增。基本的网络设备包括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0003]当网络连接所在的地区为偏远地区、境外地区、山区,由于距离较远和基础设施的较为落后,则网络传输情况比较差。特别地,如境外网络或者境外欠发达地区,地区环境基建差,网络延迟大,网络带宽低,很多地方甚至没有互联网网络。此时往往需要通过自己购买网络设备建立互联网链路,或通过租用卫星网络的方式实现网络接入。这样的网络环境相对不稳定,为了保证网络的传输的稳定性,会同时采用多条外网通道(互联网通道)并行使用,即混合网络的情况。当数据通过跨境方式回传时,即由网络设备内网向外网(如:互联网拨号网络、专线、卫星定义为外网)跨网传输时,企业数据传输时一般选择通过以上任一外网的方式完成传输。即基于混合网络的数据传输,此时传输只采用一个外网进行传输,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基于混合网络的数据动态分流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解决现有基于混合网络下,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网络的数据动态分流方法,应用于数据动态分流系统,数据动态分流系统包括发送端传输设备和接收端传输设备,发送端传输设备和接收端传输设备通过多条互联网网络链路连接,包括如下步骤:
[0006]发送端传输设备通过不同的互联网网络链路与接收端传输设备进行通信,获取每条互联网网络链路的时延信息;
[0007]发送端传输设备根据每条互联网网络链路的时延信息分配不同的传输比例,发送端传输设备根据传输比例对传输数据进行切分,切分得到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按照大小与每条互联网网络链路进行一一对应;
[0008]发送端传输设备将每个的数据包分配到对应的互联网网络链路进行分流传输,传输到接收端传输设备;
[0009]接收端传输设备从不同的互联网网络链路接收到数据包后,组合数据包形成所述传输数据。
[0010]进一步地,所述时延信息包括传输时延,所述传输时延为网络链路传输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传输时延其中l表示数据帧的长度,v表示传输速率。
[0011]进一步地,所述时延信息包括传播时延,所述传播时延为数据在网络链路传输通道中传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其中l表示传输通道的物理通道长度,v表示电磁波在传输通道上的传播速度。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发送端传输设备在传输时监控并记录每条互联网网络链路的网络传输质量、数据包的大小和到达时间。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发送端传输设备从多条互联网网络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网络链路作为备份链路,其余作为主链路,发送端传输设备将数据包通过主链路进行传输,当某条主链路传输失败时,采用备份链路进行传输。
[0014]进一步地,发送端传输设备对数据包进行压缩后传输到接收端传输设备,接收端传输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进行解压缩。
[0015]进一步地,发送端传输设备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后传输到接收端传输设备,接收端传输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进行解密。
[0016]进一步地,发送端传输设备启动多个线程进行数据包发送。
[0017]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0018]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混合网络的数据动态分流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0019]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每条互联网网络链路的时延信息,并根据时延信息分配不同的传输比例,而后根据该比例对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切分,并根据该比例分配对应的互联网网络链路进行数据包分流传输,最后再由接收端传输设备进行接收和组合,由于时延信息是动态的,则实现了数据的动态分流传输,这样可以利用多条互联网网络链路的传输能力,提高传输的速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系统结构另一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0、数据动态分流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
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003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0031]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0032]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0033]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申请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网络的数据动态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动态分流系统,数据动态分流系统包括发送端传输设备和接收端传输设备,发送端传输设备和接收端传输设备通过多条互联网网络链路连接,包括如下步骤:发送端传输设备通过不同的互联网网络链路与接收端传输设备进行通信,获取每条互联网网络链路的时延信息;发送端传输设备根据每条互联网网络链路的时延信息分配不同的传输比例,发送端传输设备根据传输比例对传输数据进行切分,切分得到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按照大小与每条互联网网络链路进行一一对应;发送端传输设备将每个的数据包分配到对应的互联网网络链路进行分流传输,传输到接收端传输设备;接收端传输设备从不同的互联网网络链路接收到数据包后,组合数据包形成所述传输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网络的数据动态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信息包括传输时延,所述传输时延为网络链路传输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传输时延其中l表示数据帧的长度,v表示传输速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网络的数据动态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信息包括传播时延,所述传播时延为数据在网络链路传输通道中传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其中l表示传输通道的物理通道长度,v表示电磁波在传输通道上的传播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网络的数据动态分流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李仕镇翁斌韩晓光林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格美安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