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移动终端APP调控式盆底肌修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50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移动终端APP调控式盆底肌修复器,其包括修复机芯以及智能控制终端,修复机芯设置有震动修复模组、控制电路模组以及导电线,震动修复模组和控制电路模组分别与导电线的两端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模组设置有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电源模块,修复机芯经由无线通信模块与智能控制终端信号传输配合。使用时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智能控制终端自带的APP调控修复机芯的震动频率和/或修复时间,并且能够在智能控制终端上读取修复机芯的实时状况,如使用者盆底肌所受到震动冲击力的大小或者修复机芯的电量等。到震动冲击力的大小或者修复机芯的电量等。到震动冲击力的大小或者修复机芯的电量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APP调控式盆底肌修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盆底肌修复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移动终端APP调控式盆底肌修复器。

技术介绍

[0002]女性的盆底肌承托并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还参与了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维持私密的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多项生理活动,但是盆底肌肉在怀孕、分娩、频繁的性生活和随着年龄增长的情况下会出现萎缩和损伤,当盆底肌肉受损时,便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因此亟需提供一种为修复女性盆底肌的构造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移动终端APP调控式盆底肌修复器,其结构紧凑且精巧,便于用户手持使用;。另外,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智能控制终端自带的APP调控修复机芯的震动频率和/或修复时间,并且能够在智能控制终端上读取修复机芯的实时状况,如使用者盆底肌所受到震动冲击力的大小或者修复机芯的电量等。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移动终端APP调控式盆底肌修复器,其包括修复机芯以及智能控制终端,修复机芯设置有震动修复模组、控制电路模组以及导电线,震动修复模组和控制电路模组分别与导电线的两端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模组设置有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电源模块,修复机芯经由无线通信模块与智能控制终端信号传输配合,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智能控制终端的控制信号以调控震动修复模组的震动频率和/或震动时间、以及用于接收震动修复模组所检测到的使用盆底肌受到震动冲击力的大小并反馈传输至智能控制终端,所述电源模块经由导电线为震动修复模组供电。
[000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震动修复模组设置有骨架主体、装设于骨架主体一侧的气囊件、嵌装于骨架主体另一侧的蓄电电池、以及内置于气囊件内的震动器,蓄电电池与震动器电性连接并用于向震动器供电。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充电电路设置有显露出修复机芯的充电接口,修复机芯经由充电接口向外部电源取电,电源模块经由放电电路向震动修复模组供电。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囊件内还设置有驱动源以及与驱动源配合的压力传感器,驱动源用于驱动震动器震动,震动器经由气囊件抵触使用者的盆底肌并对使用者的盆底肌进行震动修复,控制电路模组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所检测使用者的盆底肌所受到的震动冲击力的大小,并控制驱动源以改变震动器的震动频率。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囊件包括气囊芯以及位于气囊芯两侧的两个限位肩胛,气囊芯具有一用于容设震动器的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的开口贯穿气囊芯,震动器经
由第一容置腔的开口装入气囊芯的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检测限位肩胛受到的撞击力大小或者检测第一容置腔内的气压大小。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骨架主体具有骨盆、骨架堵头以及自骨盆向骨架堵头呈纵向延伸成型的两个限位肋板,骨架主体经由骨盆和骨架堵头分别卡持气囊芯的上下两端,且两个限位肋板分别位于两个限位肩胛的两端之间,使得气囊件与骨架主体卡持安装在一起。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限位肩胛之间的两端形成有卡肋槽,各个限位肋板的内壁突出成型有纵向延伸设置的卡肋条,两个限位肋板的卡肋条分别伸入两个所述限位肩胛的两端之间的卡肋槽,以使得气囊件与骨架主体卡持安装在一起。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囊芯包括U型体以及与U型体连接的连接环,限位肩胛两侧分别连接U型体,两个限位肩胛位于U型体两侧,两个限位肩胛位于连接环的一侧,气囊芯经由连接环与骨架主体扣接配合。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骨盆成型有用于容置所述蓄电电池的第二容置腔,在气囊芯的U型体卡持在骨盆和骨架堵头之间时,气囊芯的连接环卡设于骨盆,且容设于第一容置腔的震动器与容设于第二容置腔的蓄电电池电性连接。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套设于修复机芯的弹性密封套,弹性密封套弹性包覆在机芯的外侧,震动修复模组经由弹性密封套抵触使用者的盆底肌并对使用者的盆底肌进行震动修复。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0015]本专利技术包括修复机芯以及智能控制终端,修复机芯设置有震动修复模组、控制电路模组以及导电线,具体使用时,通过震动修复模组抵触使用者的盆底肌,对使用者的盆底肌肉群起到震动修复效果,其次,将震动修复模组和控制电路模组分布在修复机芯两头的设计,结构更加紧凑、精巧且实用,便于用户手持使用。另外,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智能控制终端自带的APP调控修复机芯的震动频率和/或修复时间,并且能够在智能控制终端上读取修复机芯的实时状况,如使用者盆底肌所受到震动冲击力的大小或者修复机芯的电量等。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0019]图3是气囊件安装在骨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骨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气囊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气囊件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如图1至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移动终端APP调控式盆底肌修复器,其包括
修复机芯以及智能控制终端,修复机芯设置有震动修复模组1、控制电路模组3以及导电线4,震动修复模组1和控制电路模组3分别与导电线4的两端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模组3设置有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电源模块,修复机芯经由无线通信模块与智能控制终端信号传输配合,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智能控制终端的控制信号以调控震动修复模组1的震动频率和/或震动时间、以及用于接收震动修复模组1所检测到的使用盆底肌受到震动冲击力的大小并反馈传输至智能控制终端,所述电源模块经由导电线4为震动修复模组1供电。
[0025]具体使用时,通过震动修复模组1抵触使用者的盆底肌,对使用者的盆底肌肉群起到震动修复效果,其次,将震动修复模组1和控制电路模组3分布在修复机芯两头的设计,结构更加紧凑、精巧且实用,便于用户手持使用。另外,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智能控制终端自带的APP调控修复机芯的震动频率和/或修复时间,并且能够在智能控制终端上读取修复机芯的实时状况,如使用者盆底肌所受到震动冲击力的大小或者修复机芯的电量等。
[0026]其中,所述震动修复模组1设置有骨架主体20、装设于骨架主体20一侧的气囊件01、嵌装于骨架主体20另一侧的蓄电电池、以及内置于气囊件01内的震动器,蓄电电池与震动器电性连接并用于向震动器供电。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充电电路设置有显露出修复机芯的充电接口,修复机芯经由充电接口向外部电源取电,电源模块经由放电电路向震动修复模组1供电。实际应用中,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移动终端APP调控式盆底肌修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机芯以及智能控制终端,修复机芯设置有震动修复模组(1)、控制电路模组(3)以及导电线(4),震动修复模组(1)和控制电路模组(3)分别与导电线(4)的两端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模组(3)设置有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电源模块,修复机芯经由无线通信模块与智能控制终端信号传输配合,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智能控制终端的控制信号以调控震动修复模组(1)的震动频率和/或震动时间、以及用于接收震动修复模组(1)所检测到的使用盆底肌受到震动冲击力的大小并反馈传输至智能控制终端,所述电源模块经由导电线(4)为震动修复模组(1)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终端APP调控式盆底肌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修复模组(1)设置有骨架主体(20)、装设于骨架主体(20)一侧的气囊件(01)、嵌装于骨架主体(20)另一侧的蓄电电池、以及内置于气囊件(01)内的震动器,蓄电电池与震动器电性连接并用于向震动器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终端APP调控式盆底肌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充电电路设置有显露出修复机芯的充电接口,修复机芯经由充电接口向外部电源取电,电源模块经由放电电路向震动修复模组(1)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终端APP调控式盆底肌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件(01)内还设置有驱动源以及与驱动源配合的压力传感器,驱动源用于驱动震动器震动,震动器经由气囊件(01)抵触使用者的盆底肌并对使用者的盆底肌进行震动修复,控制电路模组(3)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所检测使用者的盆底肌所受到的震动冲击力的大小,并控制驱动源以改变震动器的震动频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终端APP调控式盆底肌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件(01)包括气囊芯(10)以及位于气囊芯(10)两侧的两个限位肩胛(11),气囊芯(10)具有一用于容设震动器的第一容置腔(102),第一容置腔(102)的开口贯穿气囊芯(10),震动器经由第一容置腔(102)的开口装入气囊芯(10)的第一容置腔(102)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世勇段翔之李朋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元康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