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46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包括:固定外框架、多级升降框架组件和二维转台系统。固定外框架围合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架,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升降框架,各所述升降框架依次传动连接。所述二维转台系统连接于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末端的升降框架上。所述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具有收纳状态和起升状态,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在所述起升状态下,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起升,带动所述二维转台系统伸出所述第一空腔。本申请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将升降高度尺寸分解至多级升降框架组件上,解决了升降高度受限于负载尺寸及车载方舱尺寸的问题。降高度受限于负载尺寸及车载方舱尺寸的问题。降高度受限于负载尺寸及车载方舱尺寸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升降转台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转台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升降转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车载转台领域中的一类主要产品是将特定的负载安装在方位俯仰二维转台上进行运动以实现负载的各项功能。一般情况下,载车车辆的外形尺寸受到道路交通的约束在宽度和高度两个方向具有强约束,长度也受车体承载能力和越野性能而存在约束。因此,此类产品的末端负载在非工作状态下需要收纳入车载的方舱以便于转场运输,在工作状态需要升起至超出方舱的顶部,因此需要在其下部安装升降机构以实现设备的展开,在工作结束后再降下以收回。在特定的需求下,车辆在行进中负载及二维转台需要在升起状态下进行工作。在负载外形尺寸较小,重量较轻的情况下,升降机构可采用梯形丝杠单级举升的方式,而在负载尺寸较大(如宽度达到载车宽度尺寸的一半以上,高度达到方舱内部高度的近一半时)的情况下,采用该方式无法将负载及承载的二维转台通过单级升降机构举升至方舱外部。
[000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将升降高度尺寸分解至多级升降框架组件上,解决了升降高度受限于负载尺寸及车载方舱尺寸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包括:
[0007]固定外框架,所述固定外框架围合形成第一空腔;
[0008]多级升降框架组件,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架,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升降框架,各所述升降框架依次传动连接;
[0009]二维转台系统,所述二维转台系统连接于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末端的升降框架上;
[0010]所述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具有收纳状态和起升状态,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在所述起升状态下,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起升,带动所述二维转台系统伸出所述第一空腔。
[0011]可选的,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包括升降中框架和升降内框架,所述升降中框架围合形成第二空腔;
[0012]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升降中框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升降内框架容纳于所述第二空腔;
[0013]在所述起升状态下,所述升降中框架伸出所述第一空腔,所述升降内框架伸出所述第二空腔。
[0014]可选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还包括升降驱动组件;
[0015]所述升级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和所述升降中框架传动连接;
[0016]所述升降内框架和所述升降中框架通过升降链条组件传动连接;
[0017]所述升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升降中框架升降运动,所述升降中框架驱动所述升降内框架升降运动。
[0018]可选的,所述固定外框架包括多个支撑梁,各所述支撑梁交错设置围合形成安装缺口,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缺口内;
[0019]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丝杠、升降驱动螺母和驱动装置;
[0020]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架,所述升降驱动丝杠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丝杠,所述升降中框架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螺母。
[0021]可选的,所述升降链条组件包括链条,所述升降中框架上设置有绕行滑轮,所述链条绕经所述绕行滑轮,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架和升降内框架。
[0022]可选的,所述升降中框架沿升降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绕行滑轮;
[0023]所述升降链条组件包括上拉链条和下拉链条;
[0024]所述上拉链条绕经所述升降中框架顶端的绕行滑轮,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架和升降内框架;
[0025]所述下拉链条绕经所述升降中框架底端的绕行滑轮,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架和升降内框架。
[0026]可选的,所述固定外框架包括两个外升降框架和两个外支撑框架;
[0027]两个所述外升降框架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外支撑框架间隔设置,所述外升降框架和所述外支撑框架相垂直;
[0028]所述中外升降框架两侧设置法兰,所述外支撑框架两侧设置法兰;
[0029]两个所述外支撑框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外升降框架的两侧,且所述外支撑框架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外升降框架通过法兰连接。
[0030]可选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还包括线缆系统,所述线缆系统包括线缆拖链、电气线缆和水路线缆;
[0031]所述固定外框架顶部和所述升降中框架底部设置均设置升降线缆绕行定位组件;
[0032]所述线缆拖链分别绕经两个所述升降线缆绕行定位组件,且所述线缆拖链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架外壁和升降内框架外壁上;
[0033]所述电气线缆和水路线缆贯穿所述拖链设置。
[0034]可选的,所述升降线缆绕行定位组件包括弧形底壁和设置于弧形底壁两侧的限位壁,所述拖链支撑于所述弧形底壁,所述限位壁限位于所述拖链的两侧。
[0035]可选的,所述升降中框架具有四个框架体,各所述框架体依次连接,相邻两个框架体相垂直;
[0036]相对的两个框架体上设置有外避让部,形成避让空间,所述二维转台系统包括方位模块、负载模块和连接于所述方位模块的俯仰模块,所述俯仰模块位于所述负载模块的两侧,且所述俯仰模块和所述负载模块传动连接;
[0037]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俯仰模块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避让空间内。
[00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9]本申请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将升降高度尺寸分解至多级升降框架组件上,解决了升降高度受限于负载尺寸及车载方舱尺寸的问题。
[00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41]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42]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的总体示意图;
[0043]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处于升起状态的示意图;
[0044]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的主要组件示意图;
[0045]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降下状态主要组件示意图;
[0046]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的局部结构的水平投影面结构布局示意图;
[0047]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的升起状态驱动侧示意图;
[0048]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的二维转台系统升起状态运动副及链条布局示意图;
[0049]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升降转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外框架,所述固定外框架围合形成第一空腔;多级升降框架组件,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架,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升降框架,各所述升降框架依次传动连接;二维转台系统,所述二维转台系统连接于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末端的升降框架上;所述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具有收纳状态和起升状态,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在所述起升状态下,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起升,带动所述二维转台系统伸出所述第一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升降框架组件包括升降中框架和升降内框架,所述升降中框架围合形成第二空腔;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升降中框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升降内框架容纳于所述第二空腔;在所述起升状态下,所述升降中框架伸出所述第一空腔,所述升降内框架伸出所述第二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所述升级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和所述升降中框架传动连接;所述升降内框架和所述升降中框架通过升降链条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升降中框架升降运动,所述升降中框架驱动所述升降内框架升降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框架包括多个支撑梁,各所述支撑梁交错设置围合形成安装缺口,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缺口内;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丝杠、升降驱动螺母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架,所述升降驱动丝杠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丝杠,所述升降中框架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螺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升降转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链条组件包括链条,所述升降中框架上设置有绕行滑轮,所述链条绕经所述绕行滑轮,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外框架和升降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翔何鑫王新达谢钊孙祥溪贾默涵张健周海洋常慧娟于波孙涛周洁赵鹏辉刘宇靖程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