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面螺旋电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本电子元件
,具体涉及一种平面螺旋电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集成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在印刷电路板上布满了大量的电容、电阻和电感等分立元件。与集成芯片和模块相比,这些分立的无源元件占用了印刷电路板的大部分面积,因此它们的小型化、平面化是解决电子设备小型化、集成化的关键,同时这种小型化、集成化可降低元件间的干扰、降低损耗,提高了电路性能。
[0003]相比于电容和电阻而言,电感对印刷电路板的重量和体积具有更大的影响。现有平面螺旋电感采用在基片上设置电感绕线的结构,工艺简单,但电感值较低。现有平面螺旋电感的仿真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螺旋电感臂2、印刷电路板5、第一馈电输入端6、第二馈电输入端7、馈电臂9和馈电端8,以正方形螺旋结构为例在仿真空间1内进行构建电路模型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在DC~10GHz范围内,电感值最大为3.2
×
10
‑9H。
[0004]为进一步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螺旋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电感臂(2)、臂间陶瓷介质(3)、陶瓷介质衬底(14)、印刷电路板(5)、第一馈电输入端(6)、第二馈电输入端(7)、馈电端(8)和馈电臂(9);所述印刷电路板(5)的材质选用FR4,外形尺寸大于等于螺旋电感臂(2)的最大外围尺寸,印刷电路板(5)作为底板,陶瓷介质衬底(14)建立在印刷电路板(5)上,螺旋电感臂(2)和臂间陶瓷介质(3)建立在陶瓷介质衬底(14)上,所述臂间陶瓷介质(3)填充在螺旋电感臂(2)的相邻电感绕线之间,最内侧一圈为螺旋电感臂(2);所述第二馈电输入端(7)两端分别连接最外圈螺旋电感臂(2)的端部和馈电端(8),最内圈螺旋电感臂(2)与馈电臂(9)连接,向印刷电路板(5)一侧延伸,穿过陶瓷介质衬底(14)后,通过第一馈电输入端(6)连接到馈电端(8);所述第二馈电输入端(7)和第一馈电输入端(6)之间绝缘隔离;馈电端(8)为螺旋电感臂(2)提供激励,馈电臂(9)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馈电输入端(6)和最内圈螺旋电感臂(2)。2.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