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404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包括针体和底盘,所述针体竖向固定于所述底盘底侧,所述底盘顶部固定有向上螺旋延伸的片状传动片,所述传动片顶部固定有顶盘,该顶盘顶部转动配合有下压座,所述顶盘与所述底盘之间的所述传动片外侧设置有捻针板,该捻针板中部贯穿有沿所述传动片倾斜方向贯穿的传动槽。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针体顶部设置螺旋状传动片,通过滑动配合于传动片外侧的捻针板上下滑移进而促进针体进行往复捻转,确保捻转过程中双向针体旋转角度以及圈数保持一致,避免因手动控制捻针圈数容易造成单一方向捻针过度的滞针问题,使用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提高针灸效果,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针灸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康复科使用针灸治病时,为确保经脉及时对针刺产生反应,以及便于及时发挥疗效,医生在针扎进人体后,往往需要左右捻转或上下提插,以确保针灸效果,在实际针灸过程中,操作人员使用现有针灸针且经验不足时,容易产生滞针问题,滞针是在行针和留针的过程中,医者感觉针下捻制捻转提插出针均比较困难,而且患者感觉剧痛的一种现象,它主要的原因是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过度以致肌纤维组织缠绕针体而形成滞针,容易引起患者剧痛,而现有的针灸针无法对双向捻针圈数进行控制,容易产生滞针问题,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在针体顶部设置螺旋状传动片,通过滑动配合于传动片外侧的捻针板上下滑移进而促进针体进行往复捻转,确保捻转过程中双向针体旋转角度保持一致,避免因手动控制捻针圈数容易造成单一方向捻针过度的滞针问题,使用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提高针灸效果,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1)和底盘(2),所述针体(1)竖向固定于所述底盘(2)底侧,所述底盘(2)顶部固定有向上螺旋延伸的片状传动片(3),所述传动片(3)顶部固定有顶盘(4),该顶盘(4)顶部转动配合有下压座(5);所述顶盘(4)与所述底盘(2)之间的所述传动片(3)外侧设置有捻针板(6),该捻针板(6)中部贯穿有沿所述传动片(3)倾斜方向贯穿的传动槽(601),所述捻针板(6)通过该传动槽(601)与所述传动片(3)滑动配合,所述捻针板(6)两侧均设置有上推座(6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为竖向延伸的不锈钢直杆结构,且所述针体(1)底端为锥形针头(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盘(4)顶部竖向固定有转轴(401),所述下压座(5)为开口朝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丽熊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