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肇颖专利>正文

防爆操作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55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易燃、易爆场所的防爆操作柱,该装置包括防爆壳体以及装在壳盖上的旋钮式主令开关,其中壳盖上只设一个密封扇形透明开孔,主令开关控制的各信号灯集中组装在扇形透明开孔内。它结构紧凑,与同类产品相比,明显减小壳体体积,简化制造工艺,提高使用安全可靠性。(*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易燃、易爆场所的防爆操作柱。按照有关规定,在易燃、易爆场所,如石油、化工、医药、军工、橡胶等部门的电气控制系统,均采用防爆操作柱。传统的防爆操作柱因受观察窗口有效面积的限制,只能装小表。其壳体上的按钮式控制开关有多个,每个开关都要在壳盖上开孔,孔多增加不安全因素。为此,本专利技术人曾在专利号为86201931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防爆操作柱。该装置在确保使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配置大型电表,以旋钮式主令开关代替按钮式主令开关。因其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维修,使用安全,故能满足不同使用规格的要求,受到用户的欢迎。但是,该类装置一般常用在远距离控制回路中,多功能旋钮式主令开关的各功能,按规定须有信号显示标记。现有的防爆操作柱于壳盖上装设有相应的显示信号灯2-5个,这些信号灯分别封装在壳盖各开孔中。有几个灯就开几个外露灯孔。由于壳盖外露面积越大,密封工艺越复杂,壳体就要相应扩大,所以也就带来不安全隐患。防爆电器应确保使用安全,因此,研究出一种在不影响观察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壳盖外露面积的防爆操作柱,已成为科技人员的主要研究课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防爆操作柱,它结构紧凑,与同类产品相比,明显减小壳体体积,简化制造工艺,提高使用安全可靠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包括防爆壳体以及装在壳盖上的旋钮式主令开关,其中壳盖上只设一个密封扇形透明开孔,主令开关控制的各信号灯集中组装在扇形透明开孔内。由于本技术将电气系统中主令开关控制的各信号灯,集中组装在壳盖上唯一的一个扇形透明开孔内,所以从根本上克服了现有防爆操作柱壳盖上多灯多孔产生不安全隐患的缺点,达到了多灯一孔,提高安全可靠性的目的,因多灯集中于一孔,开孔少,故大大简化制造工艺,易于密封,减少加工工时,又缩小防爆壳体的体积,节约原材料。因此,本技术极易推广应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线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带电流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沿B-B线的剖视图。图5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1-5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该装置是在现有防爆操作柱的结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该装置除保留现有防爆操作柱的优点外,在其防爆壳体1的壳盖3上只设一个密封扇形透明开孔5。该扇形透明开孔5的透明罩6采用钢化玻璃密封在扇形开孔中,透明罩6之后固装有绝缘板7。电气系统中的旋钮式主令开关2封装在壳盖3上,主令开关2控制的各显示信号灯4集中组装在扇形透明开孔5内。信号灯4的数量可根据显示信号的需要设置,一般设置2-5个。信号灯都直接安装在扇形透明开孔5内的绝缘板7上,加工容易,安装方便,实现多灯一孔。使用时,通过透明罩6即可清楚地观察到信号灯4的显示情况。为使信号灯显示清楚,可利用不同颜色的信号灯加以区别,或在绝缘板7上打印文字说明。在装有电流表8的防爆操作柱上,可将观察窗加工成扇形透明开孔5,在开孔的透明罩6之后不装绝缘板7,直接把信号灯4安装在扇形透明开孔5内的电流表的表盘上(如图4所示),实现表灯一体化。使用时,在观察电流表的扇形透明开孔5中,即可清楚地观察到信号显示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爆操作柱,包括防爆壳体以及装在壳盖上的旋钮式主令开关,其特征是壳盖上只设一个密封扇形透明开孔,主令开关控制的各信号灯集中组装在扇形透明开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防爆操作柱,包括防爆壳体以及装在壳盖上的旋钮式主令开关,其特征是壳盖上只设一个密封扇形透明开孔,主令开关控制的各信号灯集中组装在扇形透明开孔内。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肇颖李炎李锦
申请(专利权)人:肇颖李炎李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