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08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纯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水箱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发生箱A,蒸汽发生箱A内设置有蒸发件,蒸汽发生箱A的顶部连接有出汽管;蒸发件包括加热棒,加热棒的外侧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较上一端连接有衔接管A,衔接管A的开口朝向正上方,热交换管的外侧设置有隔热环,隔热环与蒸汽发生箱A内壁间留有空间,衔接管A的外侧壁与隔热环的顶部之间固定有导流板;水流并非一直处于热交换管中,而是持续流动持续产生蒸汽,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蒸汽发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蒸汽发生器
,具体涉及一种纯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纯蒸汽发生器是一种用于制取纯蒸汽的设备;当液体在有限的密闭空间中蒸发时,液体分子通过液面进入上面空间成为蒸汽分子;由于蒸汽分子处于紊乱的热运动之中,它们相互碰撞,并和容器壁以及液面发生碰撞,在和液面碰撞时,有的分子则被液体分子所吸引,而重新返回液体中成为液体分子;开始蒸发时,进入空间的分子数目多于返回液体中分子的数目。
[0003]现有的纯蒸汽发生器一般是通过将水流通入处于加热箱内的水管中,利用节流阀使得水流一直处于水管内,利用加热元件对水管内的水流进行加热使得变成蒸汽;然而此种方式往往耗时较长,且需工作人员反复调整节流阀的状态,整体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纯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水箱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发生箱A,蒸汽发生箱A内设置有蒸发件,蒸汽发生箱A的顶部连接有出汽管;蒸发件包括加热棒,加热棒的外侧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较上一端连接有衔接管A,衔接管A的开口朝向正上方,热交换管的外侧设置有隔热环,隔热环与蒸汽发生箱A内壁间留有空间,衔接管A的外侧壁与隔热环的顶部之间固定有导流板。
[0005]进一步的,水箱的一侧壁连接有水泵A,水泵A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管A,热交换管的较下一端连接有衔接管B,衔接管B的另一端与导管A连接。
[0006]进一步的,蒸汽发生箱A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发生箱B,蒸汽发生箱B内设置有蒸发件,蒸汽发生箱A的底部连接有衔接管C,衔接管C的顶部处于蒸汽发生箱A内隔热环和蒸汽发生箱A内壁之间,蒸汽发生箱B内的热交换管底部连接有衔接管D,衔接管C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B,水泵B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管B,导管B的另一端与衔接管D连接。
[0007]进一步的,蒸汽发生箱B的底部连接有衔接管E,衔接管E的顶部处于蒸汽发生箱B内隔热环和蒸汽发生箱B内壁之间,衔接管E的底部连接有导管C,导管C的另一端与水箱连通。
[0008]进一步的,衔接管B的顶部安装有喷头。
[0009]进一步的,蒸汽发生箱A内壁顶部于出汽管下方安装有抽风扇。
[0010]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热交换管内的水受热形成蒸汽,蒸汽经由衔接管A和喷头脱离热交换管,热蒸汽被抽送至出汽管内收集,而尚未形成蒸汽的水经喷头喷出后落至导流板上,以便对其回收再利用;水流并非一直处于热交换管中,而是持续流动持续产生蒸汽,且利用蒸汽发生器B对温度已然较高的水流进行二次加热,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蒸汽发生器A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水箱;2、蒸汽发生器A;301、加热棒;302、热交换管;303、衔接管A;304、隔热环;305、导流板;4、出汽管;501、水泵A;502、水泵B;6、导管A;7、衔接管B;8、蒸汽发生箱B;9、衔接管C;10、衔接管D;11、导管B;12、衔接管E;13、导管C;14、喷头;15、抽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纯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1,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发生箱A2,蒸汽发生箱A2内设置有蒸发件,蒸汽发生箱A2的顶部连接有出汽管4;蒸发件包括加热棒301,加热棒301的外侧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热交换管302,热交换管302的较上一端连接有衔接管A303,衔接管A303的开口朝向正上方,热交换管302的外侧设置有隔热环304,隔热环304与蒸汽发生箱A2内壁间留有空间,衔接管A303的外侧壁与隔热环304的顶部之间固定有导流板305。
[0018]水箱1的一侧壁连接有水泵A501,水泵A501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管A6,热交换管302的较下一端连接有衔接管B7,衔接管B7的另一端与导管A6连接;蒸汽发生箱A2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发生箱B8,蒸汽发生箱B8内设置有蒸发件,蒸汽发生箱A2的底部连接有衔接管C9,衔接管C9的顶部处于蒸汽发生箱A2内隔热环304和蒸汽发生箱A2内壁之间,蒸汽发生箱B8内的热交换管302底部连接有衔接管D10,衔接管C9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B,水泵B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管B11,导管B11的另一端与衔接管D10连接;蒸汽发生箱B8的底部连接有衔接管E12,衔接管E12的顶部处于蒸汽发生箱B8内隔热环304和蒸汽发生箱B8内壁之间,衔接管E12的底部连接有导管C13,导管C13的另一端与水箱1连通;衔接管B7的顶部安装有喷头14;蒸汽发生箱A2内壁顶部于出汽管4下方安装有抽风扇15。
[0019]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
[0020]利用水泵A501抽送水箱1内的水,水流经导管A6和衔接管B7进入蒸汽发生器A2内的热交换管302中,在蒸汽发生器A2中,其内的加热棒301对隔热环304和导流板305间的空气进行加热,热量经由热交换管302对热交换管302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得热交换管302内的
水受热形成蒸汽,蒸汽经由衔接管A303和喷头14脱离热交换管302,利用抽风扇15将热蒸汽抽送至出汽管4内,而尚未形成蒸汽的水经喷头14喷出后落至导流板305上,再经衔接管C9、水泵B502、导管B11和衔接管D10接引至蒸汽发生器B8内的热交换管302中;在蒸汽发生器B8中,其内的加热棒301对已加热过一次的水进行二次加热,未形成蒸汽的极少量水流再留回水箱1中,实现水循环;水流并非一直处于热交换管302中,而是持续流动持续产生蒸汽,且利用蒸汽发生器B8对温度已然较高的水流进行二次加热,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
[00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1),其特征在于: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发生箱A(2),所述蒸汽发生箱A(2)内设置有蒸发件,所述蒸汽发生箱A(2)的顶部连接有出汽管(4);所述蒸发件包括加热棒(301),所述加热棒(301)的外侧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热交换管(302),所述热交换管(302)的较上一端连接有衔接管A(303),所述衔接管A(303)的开口朝向正上方,所述热交换管(302)的外侧设置有隔热环(304),所述隔热环(304)与蒸汽发生箱A(2)内壁间留有空间,所述衔接管A(303)的外侧壁与隔热环(304)的顶部之间固定有导流板(3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的一侧壁连接有水泵A(501),所述水泵A(501)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管A(6),所述热交换管(302)的较下一端连接有衔接管B(7),所述衔接管B(7)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管A(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箱A(2)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发生箱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继海李志朱树光陈伟清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康源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