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268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载荷向方向盘输入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少碰撞能量的吸收量相对于设计值的偏差。转向装置包括:输入轴,该输入轴呈筒状,沿轴向延伸;输出轴,该输出轴的树脂层嵌合于输入轴的内周;上柱,该上柱呈筒状,配置于输入轴的外周侧;下柱,该下柱呈筒状,嵌合于上柱,且将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柱支架,该柱支架支承上柱;以及顶板,该顶板以能够脱离的方式与柱支架连结,上柱具有供下柱压入的压入部,树脂层配置于在轴向上比压入部靠近方向盘的位置,顶板具有沿轴向延伸的长孔,柱支架具有向长孔插入的引导销。向长孔插入的引导销。向长孔插入的引导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设有转向装置,作为用于将操作者(驾驶员)对方向盘的操作向车轮传递的装置。转向装置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包括:输入轴,该输入轴与方向盘连结,沿轴向延伸;输出轴,该输出轴与转向齿轮侧连接;中间轴,该中间轴形成为筒状,且在内周嵌合有输入轴的端部和输出轴的端部;上柱,其呈筒状,配置于输入轴的外周侧;以及下柱,其呈筒状,配置于中间轴的外周侧,将中间轴固定。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有时发生操作者碰撞方向盘的二次碰撞。在该情况下,对方向盘输入载荷,输入轴和方向盘一起沿着轴向移动,输入轴的端部抵接于输出轴的端部,从而吸收碰撞能量。
[0003]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中间轴固定于下柱的内周,因此,中间轴的安装刚性较高。因而,即使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载荷向方向盘输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中间轴摆动,能够顺畅地进行输入轴的轴向的移动。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6-194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期望一种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载荷向方向盘输入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少碰撞能量的吸收量相对于设计值的偏差的转向装置。
[0009]本申请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载荷向方向盘输入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少碰撞能量的吸收量相对于设计值的偏差的转向装置。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申请的一技术方案的转向装置包括:输入轴,该输入轴与方向盘连结,沿轴向延伸;输出轴,该输出轴的局部嵌合于所述输入轴;上柱,该上柱呈筒状,配置于所述输入轴的外周侧,且将所述输入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下柱,该下柱呈筒状,嵌合于所述上柱,且将所述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柱支架,该柱支架支承所述上柱;以及顶板,该顶板以能够脱离的方式与所述柱支架连结,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中的一者为筒状,在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中的所述一者的内周面或另一者的外周面设有树脂层,所述上柱具有供所述下柱压入的压入部,所述树脂层配置于在轴向上比所述压入部靠近所述方向盘的位置,所述顶板具有沿轴向延伸的长孔,所述柱支架具有向所述长孔插入的引导销。
[0012]根据以上的说明,本申请的转向装置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载荷向方向盘输入
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少碰撞能量的吸收量相对于设计值的偏差。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作为前提,当向方向盘输入载荷时,该载荷从方向盘经由输入轴向上柱和下柱传递。因而,若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对方向盘输入载荷,并且该载荷中的轴向分量为预定载荷以上,则上柱相对于下柱向前方移动。在此,树脂层具有减少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的滑动阻力的作用,树脂层配置于在轴向上比压入部靠近方向盘的位置。因而,在向方向盘输入载荷并且输入轴相对于输出轴移动的情况下,输入轴不易沿径向移动。另外,由于柱支架支承上柱,因此,在上柱相对于下柱沿轴向移动时,上柱不易沿径向移动。由此,上柱相对于下柱的移动顺畅地进行。这样,即使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对方向盘输入载荷的情况下,上柱也不易相对于下柱沿径向移动,能够进一步减少因上柱的压入部与下柱之间的摩擦所导致的、二次碰撞的碰撞能量的吸收量相对于设计值的偏差。
[0013]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输入轴为筒状,在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设有所述树脂层。这样,由于与方向盘连结的输入轴为筒状,因此,输入轴轻量,方向盘的操作力较小。
[0014]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导销配置于在轴向上比所述压入部靠近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由此,本申请的转向装置通过引导销在长孔内沿轴向移动,从而发挥上柱相对于下柱移动时的导向的作用。因此,上柱相对于下柱的移动顺利地进行。
[0015]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柱固定于所述柱支架。由此,本申请的转向装置的部件件数变少,能够实现重量的减少。
[0016]技术的效果
[0017]本申请的转向装置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载荷向方向盘输入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少因上柱的压入部和下柱之间的摩擦所导致的、二次碰撞的碰撞能量的吸收量相对于设计值的偏差。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俯视图。
[0022]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仰视图。
[0023]图6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且是表示向转向柱输入载荷之前的状态的图。
[0024]图7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且是表示向转向柱输入载荷之后的状态的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顶板;12、平板部;20、转向轴;21、输入轴;22、输出轴;23、钥匙锁环;31、固定支架;40、安装部;41、安装板;47、引导销;49、脱离盒;50、转向柱;51、上柱;52、压入部;54、下柱;60、柱支架;61、62、凸缘部;100、转向装置;101、方向盘;103、万向接头;105、中间轴;107、万向接头;109、小齿轮轴;110、车身构件;120、轴承;121、中央开口部;122、123、长孔;130、轴承;222、树脂层;521、522、523、524、压紧部;Ax、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此外,本技术不受下述用于实施技术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限定。另外,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要素、实际相同的要素、所谓的均等的范围内的要素。并且,能够适当地组合在下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要素。
[0028]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仰视图。
[0029](实施方式)
[0030]如图1~图5所示,转向装置100包括方向盘101、顶板10、转向轴20、固定支架31、转向柱50、柱支架60、万向接头103、中间轴105以及万向接头107。转向装置100与小齿轮轴109接合。
[0031]如图1~图5所示,转向轴20包括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沿轴向(Z方向)延伸。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由转向柱50支承。输入轴21为筒状,输出轴22为实心状。输入轴21的一端与方向盘101连结。另外,在输出轴22的后方(-Z方向)的端部221的外周面形成有树脂层222。输出轴22的树脂层222嵌合于输入轴21的内周。通过树脂层222,使得输出轴22和输入轴21之间的滑动阻力下降。输出轴22和输入轴21之间的嵌合能够应用例如花键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向装置包括:输入轴,该输入轴与方向盘连结,沿轴向延伸;输出轴,该输出轴的局部嵌合于所述输入轴;上柱,该上柱呈筒状,配置于所述输入轴的外周侧,且将所述输入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下柱,该下柱呈筒状,嵌合于所述上柱,且将所述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柱支架,该柱支架支承所述上柱;以及顶板,该顶板以能够脱离的方式与所述柱支架连结,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中的一者为筒状,在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中的所述一者的内周面或另一者的外周面设有树脂层,所述上柱具有供所述下柱压入的压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原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