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奕文专利>正文

一种双用自动液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07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用自动液壶,包括壶架、壶转动孔和导液槽转动孔,通过在壶架左右两端设置了第一壶体、第二壶体和辅助组件,第二壶体和第一壶体内部中的平石板可调节两者内的弧型硅胶塞下端茶水传输的开关,便于调节第二壶体和第一壶体下端茶水传输的开关,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可同时使用,可便于在同一时间内泡制不同的红绿茶或不同种类的茶叶,便于饮茶者的品茶和提高饮茶者的可选择性,不烫手干净卫生,且避免了饮茶者在泡制茶叶不久后,需更换不同种类茶叶,即需将之前的茶叶倒掉,避免茶叶的浪费。避免茶叶的浪费。避免茶叶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用自动液壶


[0001]本技术涉及茶具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双用自动液壶。

技术介绍

[0002]出液壶作为茶壶、酒壶及咖啡壶的应用已为公知,在现有的出液壶中,倒壶内液体时均需用手拿起整个茶壶才可使壶内液体流出,这样使用者的手易接触到壶体的各部分,卫生不能保证,出液壶并可作为茶壶使用,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泡茶时,茶壶大小依饮茶人数多少而定,茶壶的质地很多,使用较多的是以紫砂陶壶或瓷器茶壶。
[0003]自动液壶在使用时,其内部中常具有一个盛放茶叶的壶体,较难泡制不同种类的茶水,以便品茶者的品尝,且品茶者有时需将泡制不久的茶叶倒掉,并以此来更换不同种类的茶叶来泡制茶水,其容易提高茶叶的浪费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双用自动液壶。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双用自动液壶,该装置包括壶架、壶转动孔、导液槽转动孔、出液嘴、第一壶体、第二壶体、辅助组件、茶海,所述壶架上下两端内侧面分别设有壶转动孔和导液槽转动孔,所述壶架一端连接有出液嘴,所述壶转动孔与第一壶体左右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壶架顶部左端与第二壶体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液槽转动孔连接有一调节第一壶体下端开口张闭的辅助组件,所述出液嘴上端开口与第二壶体下端相贯通。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壶体包括第一壶体主体、第三卡销、过滤网、第一落水孔和弧型硅胶塞,所述第一壶体主体左右两端通过第三卡销与壶架上端侧面的壶转动孔转动连接,便于第一壶体主体的转动与连接,所述第一壶体主体内下端设有过滤网,所述第一壶体主体内底部设有第一落水孔,所述第一落水孔下方连接有弧型硅胶塞。
[0007]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导液槽、第一卡销、平石板和第二卡销,所述导液槽左右两端通过第一卡销与导液槽转动孔转动连接,所述导液槽右端与茶海上端相接触,所述导液槽内中端设有平石板,所述导液槽前下端设有第二卡销。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壶体包括固定圆盘、坡型槽、第二落水孔、第二壶体主体和第四卡销,所述固定圆盘底部与壶架左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圆盘上端设有坡型槽,所述固定圆盘底端设有第二落水孔,所述第二壶体主体通过第四卡销与固定圆盘内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壶体主体侧面下端设有第四卡销,所述第二落水孔底端与壶架左端的出液嘴顶部相贯通。
[0009]优选的,所述弧型硅胶塞下端开口与平石板结构大小相吻合。
[0010]优选的,所述壶架呈U型结构,壶架内左端设有一通道,且通道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落水孔和出液嘴上端相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圆盘内底部连接有平石板。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壶体主体由第一壶体主体和过滤网、第一落水孔和弧型硅胶塞组成。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双用自动液壶,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0014]本技术所述一种双用自动液壶,通过在壶架左右两端设置了第一壶体、第二壶体和辅助组件,第二壶体和第一壶体内部中的平石板可调节两者内的弧型硅胶塞下端茶水传输的开关,便于调节第二壶体和第一壶体下端茶水传输的开关,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可同时使用,可便于在同一时间内泡制不同的红绿茶或不同种类的茶叶,便于饮茶者的品茶和提高饮茶者的可选择性,不烫手干净卫生,且避免了饮茶者在泡制茶叶不久后,需更换不同种类茶叶,即需将之前的茶叶倒掉,避免茶叶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壶架和壶转动孔和导液槽转动孔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壶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弧形硅胶塞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壶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的辅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壶架

1、壶转动孔

2、导液槽转动孔

3、出液嘴

4、第一壶体

5、第二壶体

6、辅助组件

7、茶海

8、第一壶体主体

51、第三卡销

52、过滤网

53、第一落水孔

54、弧型硅胶塞

55、固定圆盘

61、坡型槽

62、第二落水孔

63、第二壶体主体

64、第四卡销

65、导液槽

71、第一卡销

72、平石板

73、第二卡销

7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双用自动液壶,包括壶架1、壶转动孔2、导液槽转动孔3、出液嘴4、第一壶体5、第二壶体6、辅助组件7、茶海8,壶架1上下两端内侧面分别设有壶转动孔2和导液槽转动孔3,壶架1一端连接有出液嘴4,壶转动孔2与第一壶体5左右两端转动连接,壶架1顶部左端与第二壶体6下端固定连接,导液槽转动孔3连接有一调节第一壶体5下端开口张闭的辅助组件7,出液嘴4上端开口与第二壶体6下端相贯通。
[0024]请参阅图3和图4,本技术的一种双用自动液壶,第一壶体5包括第一壶体主体51、第三卡销52、过滤网53、第一落水孔54和弧型硅胶塞55,第一壶体主体51左右两端通过第三卡销52与壶架1上端侧面的壶转动孔2转动连接,第一壶体主体51内下端设有过滤网53,可为茶水提供部分过滤效果,第一壶体主体51内底部设有第一落水孔54,便于对水分的传输,第一落水孔54下方连接有弧型硅胶塞55,可与平石板73相互配合,便于对第一壶体主
体51内部中的茶水传输提供开关作用,弧型硅胶塞55下端开口与平石板73结构大小相吻合,便于对弧型硅胶塞55下端的堵塞和闭合。
[0025]请参阅图6,本技术的一种双用自动液壶,辅助组件7包括导液槽71、第一卡销72、平石板73和第二卡销74,导液槽71左右两端通过第一卡销72与导液槽转动孔3转动连接,便于导液槽71的转动,导液槽71右端与茶海8上端相接触,可便于将导液槽71内部中的茶水传输至茶海8内部中,导液槽71内中端设有平石板73,可便于对上端的弧型硅胶塞55起到堵塞作用,导液槽71前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用自动液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架(1)和出液嘴(4),所述壶架(1)上下两端内侧面分别设有壶转动孔(2)和导液槽转动孔(3),所述壶架(1)一端连接有出液嘴(4),所述壶转动孔(2)与第一壶体(5)左右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壶架(1)顶部左端与第二壶体(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液槽转动孔(3)连接有一调节第一壶体(5)下端开口张闭的辅助组件(7),所述出液嘴(4)上端开口与第二壶体(6)下端相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用自动液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壶体(5)包括第一壶体主体(51)、第三卡销(52)、过滤网(53)、第一落水孔(54)和弧型硅胶塞(55),所述第一壶体主体(51)左右两端通过第三卡销(52)与壶架(1)上端侧面的壶转动孔(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壶体主体(51)内下端设有过滤网(53),所述第一壶体主体(51)内底部设有第一落水孔(54),所述第一落水孔(54)下方连接有弧型硅胶塞(5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用自动液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7)包括导液槽(71)、第一卡销(72)、平石板(73)和第二卡销(74),所述导液槽(71)左右两端通过第一卡销(72)与导液槽转动孔(3)转动连接,所述导液槽(71)右端与茶海(8)上端相接触,所述导液槽(71)内中端设有平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奕文
申请(专利权)人:林奕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