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基载的并联蓄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152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有基载的并联蓄冰系统,属于蓄冰系统领域,包括双工况主机、蓄冰装置、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基载主机以及定压补液装置;所述双工况主机与蓄冰装置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且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蝶阀;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且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三蝶阀;所述蓄冰装置与第一板式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且第三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融冰乙二醇泵;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融冰乙二醇泵之间的第三管道和定压补液装置通过第四管道连通,且定压补液装置与双工况主机通过第五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一系列部件,有效平衡电网峰谷电荷,提高能量利用率。用率。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基载的并联蓄冰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蓄冰系统,具体是有基载的并联蓄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商业和城市生活的快速发展,城市用电紧张,特别是夏季用电负荷的骤增,使得城市电网远不能适应用电需求,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其中公用建筑耗能远高于民用建筑,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电能消耗主要集中在白天,导致用电高峰期电力紧张,但是夜晚低谷期电力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电力浪费。为了均衡用电,削峰填谷,国家在大部分城市推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因此,如何转移高峰电力需求,“移峰填谷”,就成为国家重视的问题。
[0003]空调设备是“电网峰值”最大的电力消费者。尤其是在夏日午后,天气更加炎热,为了维持舒适的温度需求,更多的空调机组投入运行,再加上原有耗电的照明、电梯、电脑以及其他各种设备,使得日间对电量的需求大大的增加。
[0004]冰蓄冷系统可以使空调设备起到很好的“转移用电负荷”或“平衡用电负荷”的作用,它能大大地降低日间空调用电量,降低耗电费用,减少对电网的高峰需求。
[0005]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电网峰谷电荷平衡性不佳,能量利用率较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有基载的并联蓄冰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有基载的并联蓄冰系统,通过设置的一系列部件,有效平衡电网峰谷电荷,提高能量利用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有基载的并联蓄冰系统,包括双工况主机、蓄冰装置、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基载主机以及定压补液装置;所述双工况主机与蓄冰装置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且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蝶阀;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且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三蝶阀;所述蓄冰装置与第一板式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且第三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融冰乙二醇泵;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融冰乙二醇泵之间的第三管道和定压补液装置通过第四管道连通,且定压补液装置与双工况主机通过第五管道连通,所述第五管道上设有乙二醇泵;所述第二蝶阀与双工况主机之间的第一管道和第二板式换热器通过第六管道连通,且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一蝶阀;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与基载主机一端之间通过第七管道连通,且第七管道上依次设有第四蝶阀、冷水泵、基载冷水泵,所述冷水泵与基载冷水泵之间的第七管道连接有第八管道;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与基载主机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九管道连通,且第九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四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第九管道和第二板式换热器通过第十管道连通,且第十管道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蝶阀与冷水泵之间的第七管道和第二板式换热器通过第十一管道连通,且第十一管道上设有第五蝶阀。
[0009]通过设置的一系列部件,有效平衡电网峰谷电荷,提高能量利用率。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压补液装置包括乙二醇溶液箱,且乙二醇溶液箱顶端通过第一导管连接有漏斗,所述漏斗底端连接有第二导管,且第二导管的底端设有容器,所述第二导管与乙二醇溶液箱底端通过第三导管连通,且第三导管上设有第一闸阀,所述乙二醇溶液箱顶端还连接有软化水管,且软化水管上还设有第二闸阀,所述乙二醇溶液箱侧面底端连接有第四导管,且第四导管上设有第三闸阀,所述第四导管的一端连接有两个并排的第五导管,每个所述第五导管上依次设有第六蝶阀、水过滤器、第一水管软接头、水泵、第二水管软接头、第一压力表、止回阀、第七蝶阀,两个所述第五导管的一端共同连接有第六导管,且第六导管上设有第四闸阀与压力传感器,所述第六导管的一端与乙二醇泵连接,且第四闸阀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第六导管和乙二醇溶液箱之间连接有第一泄水管、第二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上设有安全阀,所述第二泄水管上设有电动调节阀,且电动调节阀与第六导管之间连接有第二压力表,所述压力传感器一侧的第六导管上连接有膨胀管,且膨胀管一端连接有定压罐。
[0011]定压补液装置能够实时为双工况主机补充乙二醇溶液。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冰装置采用蓄冰盘管。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冰装置采用蓄冰桶。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冰装置采用蓄冰池。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平衡电网峰谷电荷,减缓电厂和供配电设施的建设。
[0017]2、利用电网峰谷电价差异,降低空调运行费用。
[0018]3、将该系统应用在空调上,使得空调具有应急冷源,空调可靠性提高。
[0019]4、相对湿度较低,空调品质提高,改善空气质量。
[0020]5、冷冻水温度可降到1
‑4°
,可实现大温差、低温送风空调,节省水、风输送系统的投资和能耗。
[0021]6、冷量一对一配置,能量利用率提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有基载的并联蓄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有基载的并联蓄冰系统中定压补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双工况主机;2、蓄冰装置;3、第一板式换热器;4、第二板式换热器;5、基载主机;6、定压补液装置;601、乙二醇溶液箱;602、漏斗;603、第二闸阀;604、第一闸阀;605、第六蝶阀;606、水过滤器;607、水泵;608、第二水管软接头;609、止回阀;6010、第七蝶阀;6011、第四闸阀;6012、第二压力表;6013、第一水管软接头;6014、电动调节阀;6015、安全阀;6016、定压罐;6017、压力传感器;6018、第三闸阀;6019、第一压力表;7、第一蝶阀;8、第二蝶阀;9、第三蝶阀;10、第四蝶阀;11、第五蝶阀;12、第一温度传感器;13、第二温度传感器;14、第三温度传感器;15、第四温度传感器;16、乙二醇泵;17、融冰乙二醇泵;18、冷水泵;19、基载冷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有基载的并联蓄冰系统,包括双工况主机1、蓄冰装置2、第一板式换热器3、第二板式换热器4、基载主机5以及定压补液装置6;双工况主机1与蓄冰装置2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且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蝶阀8;第一管道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3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且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三蝶阀9;蓄冰装置2与第一板式换热器3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且第三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融冰乙二醇泵17;第一温度传感器12与融冰乙二醇泵17之间的第三管道和定压补液装置6通过第四管道连通,且定压补液装置6与双工况主机1通过第五管道连通,第五管道上设有乙二醇泵16;第二蝶阀8与双工况主机1之间的第一管道和第二板式换热器4通过第六管道连通,且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一蝶阀7;第一板式换热器3与基载主机5一端之间通过第七管道连通,且第七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有基载的并联蓄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工况主机、蓄冰装置、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基载主机以及定压补液装置;所述双工况主机与蓄冰装置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且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蝶阀;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且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三蝶阀;所述蓄冰装置与第一板式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且第三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融冰乙二醇泵;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融冰乙二醇泵之间的第三管道和定压补液装置通过第四管道连通,且定压补液装置与双工况主机通过第五管道连通,所述第五管道上设有乙二醇泵;所述第二蝶阀与双工况主机之间的第一管道和第二板式换热器通过第六管道连通,且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一蝶阀;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与基载主机一端之间通过第七管道连通,且第七管道上依次设有第四蝶阀、冷水泵、基载冷水泵,所述冷水泵与基载冷水泵之间的第七管道连接有第八管道;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与基载主机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九管道连通,且第九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四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第九管道和第二板式换热器通过第十管道连通,且第十管道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蝶阀与冷水泵之间的第七管道和第二板式换热器通过第十一管道连通,且第十一管道上设有第五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基载的并联蓄冰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干海龙潘镇民李建升
申请(专利权)人:欧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