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德敏专利>正文

一种蓄水池自动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1314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水池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池体以及设置在池体底部的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连接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表面设有出水孔,第一限位板连接第一拉杆,第一拉杆连接压板,压板连接第二拉杆,池体底部设有过滤罩,过滤罩侧壁上设有过滤孔,第二拉杆两侧连接凹形杆,凹形杆连接有刮板,第二拉杆上连接第一浮板,当池体内的水位高于正常水位时带动第一浮板上升,第一浮板通过第二拉杆带动压板上升,池体内的水通过过滤罩上的过滤孔进入到过滤罩内,从进水口处进入到第二排水管内,将多余的水排出,第一浮板通过第二拉杆带动压板运动时,第二拉杆带动刮板对过滤罩表面上的杂物进行刮除,提高过滤罩表面的洁净。洁净。洁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水池自动排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装置
,具体领域为一种蓄水池自动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蓄水池只设置有一个排水口,且大多通过人工进行排水,但是人工可控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当遇到强降雨天气时,不能及时的根据水位对蓄水池进行排水,导致蓄水池内的水满以后溢出,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传统的蓄水池在排水时排水管容易被蓄水池内的杂物堵住,影响排水管的排水,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所以需要要一种蓄水池自动排水装置,已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水池自动排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水池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池体以及设置在池体底部的第一排水管,池体的底部还设有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至少部分位于池体内,第二排水管内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表面设有出水孔,第二排水管的上端进水口处设有第一凸檐,第一限位板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拉杆,第一拉杆上端连接有压板,压板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拉杆,池体的底部设有过滤罩,过滤罩的左右两侧壁上设有过滤孔,第二拉杆贯穿过滤罩的上端,第二拉杆的左右两侧对称连接有凹形杆,凹形杆靠近过滤罩侧壁的一端连接有刮板,第二拉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浮板,第一浮板的左右两侧壁上对称连接有L形杆,池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对称连接有下端为开口的空心管,空心管的下端开口出设有第二凸檐,空心管内设有第二限位板,L形杆远离第一浮板的一端贯穿空心管下端的开口与第二限位板连接
[0005]优选的,过滤罩为矩形罩体,刮板的长度大于过滤罩的长度。
[0006]优选的,第二拉杆方形杆,凹形杆焊接在第二拉杆的表面。
[0007]优选的,两根凹形杆的表面均套设有第二浮板。
[0008]优选的,L形杆由第一直角边和第二直角边组成,第一限位板和第二排水管上端开口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一直角边的长度。
[0009]优选的,压板的下端面设有与第二排水管上端开口大小相适配的堵块,堵块的下端连接第一拉杆。
[0010]优选的,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凹形杆和L形杆均为金属杆,且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凹形杆和L形杆的表面均涂刷有防腐漆。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蓄水池自动排水装置,当池体内的水位高于正常水位时带动第一浮板上升,第一浮板通过第二拉杆带动压板上升,压板带动第一拉杆上升,压板与第二排水管的上端分离,第二排水管上端的进水口处露出,池体内的水通过过滤罩上的过滤孔进入到过滤罩内,从进水口处进入到第二排水管内,将多余的
水排出,相比较通过人工进行排水的方法来说,该装置通过在池体内设置第一浮板,可实现池体在高水位时自动排水,避免池体内的水溢出。
[0012]第一浮板通过第二拉杆带动压板运动时,第二拉杆通过凹形杆还带动刮板运动,刮板对过滤罩表面上的杂物进行刮除,提高过滤罩表面的洁净,从而避免杂物附着在过滤罩表面影响水进入到过滤罩内,继而保证了第二排水管的正常排水。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池体、2

第一排水管、3

第二排水管、4

第一限位板、5

第一凸檐、6

出水孔、7

第一拉杆、8

压板、9

第二拉杆、10

过滤罩、11

过滤孔、12

凹形杆、13

刮板、14

第一浮板、15

L形杆、16

空心管、17

第二凸檐、18

第二限位板、19

第二浮板、20

堵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蓄水池自动排水装置,包括矩形池体1以及设置在池体1底部的第一排水管2,第一排水管2通过人工控制其开启和关闭,池体1的底部还设有第二排水管3,第二排水管3至少部分位于池体1的内部且第二排水管3的位置位于池体1底部的中心处,第二排水管3为硬质金属圆管,第二排水管3内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4,第一限位板4为圆形板且第一限位板4的直径略小于第二排水管3的直径,从而保证了第一限位板4可以在第二排水管3内上下移动,第一限位板4表面设有出水孔6,第二排水管3的上端进水口处设有第一凸檐5,第一凸檐5可防止第一限位板4从第二排水管3的上端脱离,第一限位板4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拉杆7,第一拉杆7的直径小于第二排水管3的上端开口直径,第一拉杆7 上端固定连接有压板8,压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9,池体1的底部设有过滤罩10,过滤罩10可对池体1内的水进行过滤,避免池体1中的杂质堵住第二排水管3,保证了第二排水管3的正常排水,过滤罩10固定连接池体1底部,过滤罩10的左右两侧壁上设有过滤孔11,第二拉杆9贯穿过滤罩10的上端,第二拉杆9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凹形杆12,凹形杆12靠近过滤罩10侧壁的一端连接有刮板13,刮板13与过滤罩10的侧壁贴合,第二拉杆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浮板14,第一浮板14的左右两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L形杆15的一端,池体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对称连接有下端为开口的圆形空心管16,空心管16的下端开口出设有第二凸檐17,空心管16内设有第二限位板18,第二限位板18为圆形板且第二限位板18的直径略小于空心管16的直径,从而保证了第二限位板18可在空心管16内上下活动,第二凸檐17可防止第二限位板18从空心管16内脱离,L形杆15远离第一浮板 14的一端贯穿空心管16下端的开口与第二限位板18固定连接,第一浮板14 在升降时
可带动两根L形杆15在空心管16内移动,从而增加了第一浮板14 在随水位升降时的稳定性,当池体1内的液面处于正常水位时,此时压板8 贴合在第二排水管3的上端面,将第二排水管3上端的进水口堵住,防止池体1内的水进入到第二排水管3内(此时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排水管3上端开口之间的距离小于压板8与过滤罩10之间的距离,第二限位板18与第二凸檐17贴合,即在正常水位时,池体1内的水位位于空心管16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水池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池体(1)以及设置在池体(1)底部的第一排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底部还设有第二排水管(3),所述第二排水管(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池体(1)内,所述第二排水管(3)内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4),所述第一限位板(4)表面设有出水孔(6),所述第二排水管(3)的上端进水口处设有第一凸檐(5),所述第一限位板(4)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拉杆(7),所述第一拉杆(7)上端连接有压板(8),所述压板(8)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拉杆(9),所述池体(1)的底部设有过滤罩(10),所述过滤罩(10)的左右两侧壁上设有过滤孔(11),所述第二拉杆(9)贯穿所述过滤罩(10)的上端,所述第二拉杆(9)的左右两侧对称连接有凹形杆(12),所述凹形杆(12)靠近所述过滤罩(10)侧壁的一端连接有刮板(13),所述第二拉杆(9)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浮板(14),所述第一浮板(14)的左右两侧壁上对称连接有L形杆(15),所述池体(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对称连接有下端为开口的空心管(16),所述空心管(16)的下端开口出设有第二凸檐(17),所述空心管(16)内设有第二限位板(18),所述L形杆(15)远离所述第一浮板(14)的一端贯穿所述空心管(16)下端的开口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敏于文成赵明
申请(专利权)人:刘德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