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引出线的密封结构及其电能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283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置引出线的密封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具有用于容纳电器元件的容纳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一隔离室,该第一隔离室具有连通第一隔离室内外的第一开口、与第一开口间隔设置的穿线孔。通过设置第一隔离室,该第一隔离室具有穿线孔,穿线孔与外置引出线密封配合,这样外置引出线与穿线孔之间几乎无缝隙,水或尘或虫等不容易通过穿线孔而到达第二壳体内的电器元件的位置,密封效果较好,无需涂胶密封,操作比较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上述的密封结构的电能表,同样具有便于操作、密封较好的优点。密封较好的优点。密封较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置引出线的密封结构及其电能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
,具体涉及外置引出线的密封结构及其电能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护壳体内的电器元件(例如控制板、通讯模块等),外置引出线(例如电缆、馈线、光纤、导线、电能表的外置天线)等在穿过壳体的位置一般需要密封,以防止水或尘或虫等进入。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2020331367.2(公告号为CN21165172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用于密封带引线PCB板的密封盒》,该密封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四周具有用于插入第二壳体的边沿,第一壳体外侧设有第一卡扣,第二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纳腔和卡槽,容纳腔位于第二壳体的中心并用于固定PCB板,卡槽环绕于容纳腔的四周,PCB板引线弯曲折叠于卡槽后延伸至第二壳体外部。第二壳体外侧设有第二卡扣,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卡扣、第二卡扣连接固定,第一壳体的边沿插入卡槽中,往卡槽中注入胶液可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密封固定,且胶液不和PCB板直接接触,避免对PCB产生不良影响。第一壳体的边沿插入到卡槽中,这相当于加长了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引出线的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外置引出线(3),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连,第二壳体(2)具有用于容纳电器元件(4)的容纳腔,外置引出线(3)用于与电器元件(4)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中的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一隔离室(21),该第一隔离室(21)具有连通第一隔离室(21)内外的第一开口(211)、与第一开口(211)间隔设置的穿线孔(212),该穿线孔(212)连通第一隔离室(21)的内部和第二壳体(2)的容纳腔,该穿线孔(212)与外置引出线(3)密封配合;第一隔离室(21)的第一开口(211)、第一隔离室(21)的内部、穿线孔(212)均用于外置引出线(3)穿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中的其中一个还包括第二隔离室(22),该第二隔离室(22)和第一隔离室(21)之间通过所述穿线孔(212)连通,该第二隔离室(22)具有连通第二壳体(2)的容纳腔的第二开口(221);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中的另一个在对应第一隔离室(21)的第一开口(211)的位置具有用于外置引出线(3)穿出的出线口(16);第二隔离室(22)的第二开口(221)、第二隔离室(22)内部、穿线孔(212)、第一隔离室(21)、出线口(16)均用于外置引出线(3)穿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引出线(3)的里端设置在第二壳体(2)内,外置引出线(3)的外端依次穿过第二隔离室(22)的第二开口(221)、第二隔离室(22)内部、穿线孔(212)、第一隔离室(21)内部、出线口(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2)的容纳腔内的电器元件(4),所述外置引出线(3)的里端与电器元件(4)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2)的容纳腔内的电器元件(4),所述外置引出线(3)的里端与电器元件(4)相连;所述第一隔离室(21)的内底壁或/和所述第二隔离室(22)的内底壁的位置低于电器元件(4)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室(21)和第二隔离室(22)均设置在第二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健魏章波林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