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式作物施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09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穴式作物施肥机,包括机架、加肥机构、运肥机构、施肥机构,机架包括高层框架和低层框架,高层框架上安装有底板和安装在底板上的滑行底座;加肥机构包括加肥漏斗、支撑座,支撑座固定安装于滑行底座上;运肥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运肥滑块、调肥比例板、调节钢筋,运肥滑块安装于滑行底座上,运肥滑块的一端开设有运肥槽,调肥比例板安装于运肥槽端头,运肥滑块的另一端连接电动推杆,电动推杆推动运肥滑块在滑行底座上滑行;施肥机构包括接肥漏斗和施肥管,接肥漏斗的大端正对第一加肥通孔设置,施肥管连接在接肥漏斗的小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效快速施肥,实现混肥、排肥、落肥一体化,满足不同施肥要求,节约人力成本的优点。节约人力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穴式作物施肥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机械设备
,具体是一种穴式作物施肥机。

技术介绍

[0002]农作物通常是成垄种植,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对农作物进行施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一般情况下,农作物所需的肥料种类不止一种,需要多种肥料混合使用。目前多数是人工将多种肥料进行混合,施肥,不仅耗费人力成本高,而且施肥效率低下。目前多数的机械混肥都是通过搅拌、混合等方式进行混肥,混肥比例不够准确。目前多数施肥机无法解决肥料结块影响施肥效果,施肥效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高效施肥,实现送肥、排肥、落肥一体化,实现精准按比例混肥、施肥落肥,不怕肥料结块,适应不同的工作环节,节约人力成本的穴式作物施肥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穴式作物施肥机,旨在解决现有施肥机无法解决肥料结块影响施肥效果,施肥效率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穴式作物施肥机,所述穴式作物施肥机包括:
[0006]机架,所述机架包括高层框架和低层框架,所述高层框架设置于所述低层框架上方,所述高层框架上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加肥通孔,所述底板上还固定安装有滑行底座,所述滑行底座上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行底座上开设有第二加肥通孔,所述第二加肥通孔对应所述第一加肥通孔设置;
[0007]加肥机构,所述加肥机构包括加肥漏斗、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滑行底座上,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滑行底座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滑行底座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安装有滑轨,所述支撑座中心开设有加肥孔,所述加肥漏斗的小端正对连接所述加肥孔;
[0008]运肥机构,所述运肥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运肥滑块、调肥比例板、调节钢筋,所述运肥滑块安装于所述滑行底座上,所述运肥滑块下方对应所述滑轨开设有滑槽,所述运肥滑块的一端开设有运肥槽,所述调肥比例板安装于所述运肥槽端头,并通过所述调节钢筋调节与所述运肥槽内壁的距离,所述运肥滑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推动所述运肥滑块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滑行底座之间的间隙中滑行;
[0009]施肥机构,所述施肥机构包括接肥漏斗和施肥管,所述接肥漏斗的大端正对所述第一加肥通孔设置,所述施肥管连接在所述接肥漏斗的小端。
[0010]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弹簧底板、前龙门、后龙门,所述弹簧底板平行于所述滑行底座设置,所述前龙门和所述后龙门均垂直于所述滑行底座设置,所述弹簧底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前龙门和所述后龙门支撑于所述滑行底座上,所述加肥机构还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弹簧底板下的弹簧压板和导肥块,所述导肥块的中心为所述加肥孔,所述弹簧压板套设于所述导肥块外,所述弹簧压板与所述弹簧底板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簧压板背离所
述弹簧底板的一侧始终抵接所述运肥滑块。
[0011]优选地,所述调肥比例板正对的所述运肥槽内壁安装有切割刀,所述切割刀朝向所述调肥比例板的一面为切割面。
[0012]优选地,所述滑行底座、所述加肥机构以及所述运肥机构按照1:1:1配套设置,所述滑行底座、所述加肥机构和所述运肥机构的数量为多套,所述第一加肥通孔的数量对应为相同的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肥通孔与多个所述第一加肥通孔一一对应且均连接所述接肥漏斗的大端。
[0013]优选地,所述机架还包括电动万向轮,所述电动万向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动万向轮间隔均匀设置于所述低层框架下。
[0014]优选地,所述穴式作物施肥机还包括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安装于所述高层框架上,所述电动推杆、所述电动万向轮均由所述控制手柄控制。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
[0016]1)根据施肥的需要,合理调整调节钢筋与运肥槽内壁的距离,从而控制运肥槽体积大小,达到定量施肥的目的;
[0017]2)运肥滑块向后移动的过程中,弹簧压板始终抵接运肥滑块前端的实心部,避免加肥漏斗下端的肥料从支撑座和运肥滑块之间的缝隙流出,造成肥料浪费;
[0018]3)切割刀位于导肥块前侧,不怕肥料结块,若出现肥料凝结于导肥块下侧边缘时,运肥滑块向后移动时切割刀即可将凝结肥料切断,减少运肥槽内壁的磨损,提高运肥滑块使用寿命;
[0019]4)滑行底座、加肥机构和运肥机构的数量为多套,可实现施肥量、施肥比例的调节,肥料添加至加肥漏斗之后通过多个电动推杆对多个运肥滑块进行往复推动,实现混肥、送肥、排肥、落肥一体化不间断作业,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满足不同施肥要求,适应不同的环节,节约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穴式作物施肥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穴式作物施肥机的底板、加肥机构、运肥机构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穴式作物施肥机的施肥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
[0024]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机架24导肥块11高层框架241加肥孔111底板30运肥机构1111第一加肥通孔31电动推杆1112滑行底座32运肥滑块12低层框架321运肥槽13电动万向轮33调肥比例板20加肥机构34调节钢筋
21加肥漏斗35切割刀22支撑座40施肥机构221弹簧底板41接肥漏斗222前龙门42施肥管223后龙门50控制手柄23弹簧压板
ꢀꢀ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
[0026]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7]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本专利技术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至图3中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至图3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对应地随之改变。
[0029]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穴式作物施肥机,包括机架10、加肥机构20、运肥机构30、施肥机构40,其中,机架10包括高层框架11和低层框架12,高层框架11设置于低层框架12上方,高层框架11上安装有底板111,底板111上开设有第一加肥通孔1111,底板111上还固定安装有滑行底座1112,滑行底座1112上安装有滑轨,滑行底座1112上开设有第二加肥通孔,第二加肥通孔对应第一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穴式作物施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穴式作物施肥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高层框架和低层框架,所述高层框架设置于所述低层框架上方,所述高层框架上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加肥通孔,所述底板上还固定安装有滑行底座,所述滑行底座上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行底座上开设有第二加肥通孔,所述第二加肥通孔对应所述第一加肥通孔设置;加肥机构,所述加肥机构包括加肥漏斗、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滑行底座上,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滑行底座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滑行底座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安装有滑轨,所述支撑座中心开设有加肥孔,所述加肥漏斗的小端正对连接所述加肥孔;运肥机构,所述运肥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运肥滑块、调肥比例板、调节钢筋,所述运肥滑块安装于所述滑行底座上,所述运肥滑块下方对应所述滑轨开设有滑槽,所述运肥滑块的一端开设有运肥槽,所述调肥比例板安装于所述运肥槽端头,并通过所述调节钢筋调节与所述运肥槽内壁的距离,所述运肥滑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推动所述运肥滑块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滑行底座之间的间隙中滑行;施肥机构,所述施肥机构包括接肥漏斗和施肥管,所述接肥漏斗的大端正对所述第一加肥通孔设置,所述施肥管连接在所述接肥漏斗的小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穴式作物施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弹簧底板、前龙门、后龙门,所述弹簧底板平行于所述滑行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乐王玉洁石秋环王宏宋正熊贾保顺陈彦春王初亮耿素祥张富贵姜沛东何淑豪章鑫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