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067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按重量计的羌活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组合物及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该病及其继发性改变所导致的脊髓、神经、血管损害,以及由此所表现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目前西医上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总的来说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颈椎病在中医上属于痹症、萎症、眩晕等范围,随着现在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长期低头办公、玩手机、看书等都使得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的趋势。这不仅影响到患者日常的工作生活,更严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目前,非手术治疗为临床医生治疗颈椎病的首选,如非甾体抗炎药、肌松剂等西药治疗起效快,效果明显常常为止痛的首选,但由于其对胃黏膜刺激大等副作用并不适合广泛适用,当病情严重、症状反复时,只能选择手术治疗。而相比较与西医的手术治疗有创且痛苦,经济费用高且伴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中医中药在疗效上则具有更大的优势。
[0003]在中医上常常将外感风寒湿邪、肝肾气血不足、长期慢性劳损等考虑为颈椎病的病因,并在此基础上将颈椎病主要分为:风寒阻络型、痰瘀阻络及肝肾不足型。相比于临床上常用的葛根汤等活血解肌类汤剂,甚少有人从经络入手。但若从经络入手,选用相应的引经药,不仅能将药物的作用精准定位于病变部位,调畅了全身的气血运行,更是能引药上行至颈部,最大程度的发挥方剂配伍的功效以达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作用。但是,临床上常用药对此类病症的治疗效果不佳,导致患者的治疗时间延长,功能恢复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针对这类症型研发更有效的中药制剂是极具临床意义的,一是可以减轻患者承受的病痛折磨;二是加速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三是降低用药成本。可见通过中医辨证论证,以中药方剂解决骨痹症的治疗问题,对加速患者康复与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途径,临床应用潜力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进一步提供该中药组合物之制剂,以及用途。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重量份的羌活15~20g、葛根30~40g、桂枝30~40g、桑枝30~40g、川芎15~30g、熟地15~30g、当归15~30g、赤芍10~10g、细辛3~9g、威灵仙10~20g、丹参20~30g、蜈蚣1~2条、天麻15~30g、益智仁20~30g、炙远志15~30g组成,适用于风寒阻络症神经根型颈椎病。
[0006]进一步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制剂,所述中药组合物组方中加入医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备成汤剂、颗粒剂、丸剂、
片剂、胶囊剂、膏剂、糖浆剂、粉剂和散剂中的任意一种。
[0007]颈椎病在中医上属于痹症、萎症、眩晕等范畴,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临床上所常出现的类型,常表现为肩颈部酸麻胀痛、颈部肌肉紧张等不适。颈部有足太阳膀胱、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等多条阳经经脉经行,为阳气汇聚之地,最易受外邪侵袭。外感六淫皆可导致颈椎病的发生,但尤以风寒最多。风善行而数变,故风邪所致之痹痛多为游走性关节疼痛;而寒邪伤及阳气则致气血不通,导致筋脉痹阻,不通则痛,则出现疼痛剧烈,同时寒主收引,可引起肌肉紧张等症状。同时当风寒邪气侵袭机体时,影响全身经络的循行,导致机体局部的气血痹阻、运行不畅,进而使筋脉失去气血的濡养,进而导致手臂麻木不仁等症状。风为百病之长,易袭阳位,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均为阳经,循行颈肩背部,则更易受风邪侵袭。颈椎不仅承受身体之重,更作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的循行部位,发挥着联系机体脏腑、肢体脉络之功能,更有少阳与阳明等经络的通过,则其气血调和,经脉顺遂显得更为重要。
[0008]本专利技术方中以羌活、葛根共为君药,羌活辛苦性温,气味雄烈,专入太阳经,上至巅顶,横行肢臂,疏散经络之风,导风毒外出,外邪得祛,经络得通,疼痛症状自然缓解。风袭经络阻碍气机,气血壅滞经络经络,不通则痛。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经肩颈部,则选阳明经之引经药助气血畅行。葛根入阳明胃经,手足同名经同气相通,手阳明大肠经气血亦得由此畅通,则肩颈部局部症状得缓,且其不仅起解肌、与羌活止痹痛的作用,更能调畅胃经气血运行,防止脾胃受损,损伤气血生化之源。君药祛除风邪,外邪得祛,则经络气血畅行,痹痛得止。风邪痹阻经络,卫闭营郁,恐仅以羌活散风难以解营郁之滞。
[0009]桂枝、桑枝、川芎、熟地、当归、赤芍、细辛共有臣药,故臣以辛温甘品之桂枝辅以解肌发表,通达营卫,既助羌活、葛根之祛散风邪、解肌之作用,又可温通营卫。桑枝性味偏凉,与辛温之品桂枝寒热相伍共奏疏通经络之效,故为臣药。因全方药多辛温之品,易伤阴血,且本病症病机本为风邪阻络经脉气血运行,则以川芎、熟地、当归、赤芍等物以养血活血,补血柔筋,络通则风散,即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并制全方辛温之品之燥。川芎上行头目,旁通脉络,既可疏散周身风邪,又能活血行气而止头身之痛,与君臣药合用,能增强止痹痛之作用,且川芎作为少阳经之引经药,助调和少阳经之气血,经脉气血畅行,则局部筋脉得以濡养,麻木不仁、疼痛等不适随之消散,寓三阳同治之意。熟地补肾阴而滋润;寒性凝滞主痛,细辛入少阴肾经,尤能止痛,且其归肺肾二经,性善走窜,温筋散寒,通彻表里,增君药温通之力。
[0010]威灵仙、丹参、蜈蚣、天麻、益智仁、炙远志共为佐药:威灵仙、丹参合起活血化淤、通经止痛的作用,能增强全方之止痹痛的作用。蜈蚣、天麻合用,息风止痉,祛风通络,助细辛除筋骨关节顽固风寒湿,为表里兼顾之寓意。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久病必及肾,益智仁、炙远志入肾经,温补肾阳,搭档熟地滋补肾阴,则阴阳并补,以助先天之本得以固本。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化瘀通络之效。
[0011]本专利技术针对风寒阻络型颈椎病的治疗以欲通过三阳同治,表里兼顾达到肩颈部酸麻胀痛等不适症状。选用太阳、阳明、少阳之引经药,三阳同治,当阳气得振,机体防御能力得以恢复,外邪无处可藏,则经络气血自然畅通,疾病自然随之好转。本专利技术配伍精当,用药平淡清灵,能够有效缓解肩颈部疼痛症状,缓解上肢及肩颈部麻木不仁症状,缓解肌肉紧张状态,补益肾精,以固先天之本。
[0012]本专利技术治疗风寒阻络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对中医症状明显改善(P<0.05)。说明两组对风寒阻络型颈椎病症状改善均有一定优势。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3.87%,对照组65.51%,进一步证实治疗组在治疗风寒阻络型颈椎病患者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重量份的羌活15~20g、葛根30~40g、桂枝30~40g、桑枝30~40g、川芎15~30g、熟地15~30g、当归15~30g、赤芍10~10g、细辛3~9g、威灵仙10~20g、丹参20~30g、蜈蚣1~2条、天麻15~30g、益智仁20~30g、炙远志15~30g组成,适用于风寒阻络症神经根型颈椎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附子5~10g、干姜5~10g,适用于风寒阻络症,兼有寒邪凝滞症;达到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两者合用以加散寒止痛之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白术10~15g、薏苡仁15~30g,适用于风寒阻络症,兼有脾虚湿盛症;达到健脾渗湿,通络止痛,两者合用以加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之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黄芪10~30g,防风15~30g,适用于风寒阻络症,兼有气虚症;达到卫气固表,两者合用以加卫气固表、祛风散寒之力。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组方中加入医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备成汤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膏剂、糖浆剂、粉剂和散剂中的任意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治疗风寒阻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汤剂按下述方法制备:将所有药物置于锅中,加水没过药物2~3cm,浸泡30min,先用大火煮沸,再改为小火煎30min,取汁约150ml;再次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煎10min,取汁约15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水艳陈涛李川万青魏庆中刘盾邹成松张茜郑远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