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背门结构及背门开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0663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背门结构及背门开启方法,汽车背门总成由上背门总成和下背门总成构成,两者分开设置,相互独立,分别设置在车身的安装位置;所述上背门总成斜向上设置在车辆尾箱的上部,装配后形成车辆尾箱的上盖板,下背门总成竖向设置在车辆尾箱的后侧,装配后形成车辆尾箱的后挡板;所述的上背门总成,主要包括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背门运行导轨、背门运行驱动轴、驱动电机、连接支架、盖板、背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背门总成和下背门总成,分别形成尾箱的上盖板和后挡板,分别在电控作用下滑移式或转动式打开,不占用较大的外部空间,缩小背门开启所需的后部空间,在汽车停放在后部空间局促的情况下仍能正常打开背门,方便取放行李。方便取放行李。方便取放行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背门结构及背门开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门的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背门结构及其开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车身设计中,除了两个至四个侧开的车门以外,尾部通常会有一个尾门,如垂直的尾门(如标致307)或一个倾斜的尾窗门(如马自达6),以打开行李舱,方便取放行李物品。当前,汽车背门的开启方式通常有上翻、对开、侧开、上下开的天地门等,无论是上翻、对开、侧开、上下开的天地门,背门打开对车后部空间都有较大的需求,遇到停车位置空间上局促,尤其在车尾部空间受限、狭窄的情况下,不能提供常规背门打开的运动空间,则背门无法打开到正常的位置或角度,不便于取放行李。
[0003]现有技术中,常见上翻背门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车身1、背门2、铰链3、撑杆4;常见背门开启方式主要组成如图2所示,图中车身1、背门2、铰链3、撑杆4,是一种上翻打开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背门的结构及其开启方法,以便汽车停放在后部空间局促的情况下仍能正常打开背门,方便取放行李。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汽车背门结构,包括汽车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背门总成由上背门总成和下背门总成构成,两者分开设置,相互独立,分别设置在车身的安装位置;所述上背门总成斜向上设置在车辆尾箱的上部,装配后形成车辆尾箱的上盖板,下背门总成竖向设置在车辆尾箱的后侧,装配后形成车辆尾箱的后挡板;所述的上背门总成,主要包括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背门运行导轨、背门运行驱动轴、驱动电机、连接支架、盖板、背门;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配合设置在车身上,背门运行导轨固定在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上,左右对称布置;背门运行导轨带有嵌槽,背门的两侧分别嵌入背门运行导轨的嵌槽内,并能够在嵌槽内上下滑动;驱动电机设置到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的前部,左右两根背门运行驱动轴分别卡接到背门运行导轨上,背门运行驱动轴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支架上,背门与连接支架连接;盖板与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连接,盖板是固定不动的,在驱动电机带动背门向前移动,打开尾箱时背门移动到盖板的上面;所述的下背门总成,通过下背门铰链安装在车身的后部,电动撑杆装置的一端与下背门总成连接,另一端与车身连接,电动撑杆装置在配用的电机带动下,分别带动下背门总成向后或向前转动,开启和关闭车辆尾箱的后挡板。
[0006]本专利技术汽车背门的这个结构,由上背门总成和下背门总成构成,两者既相互有配合关系又相互独立,且分开设置,分别形成尾箱的上盖板和后挡板,分别在电控作用下滑移式向前移动打开或向后转动式打开,不占用较大的外部空间,缩小背门开启所需的后部空
间,在汽车停放在后部空间局促的情况下仍能正常打开背门,方便取放行李。
[0007]进一步的:在汽车背门总成与车身之间还要设置粘胶,先经过粘胶粘结,再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这样能够粘结牢靠、连接稳固,而且还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背门总成,还包括背门装饰件;背门装饰件通过粘结与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连接。背门装饰件能够粘结牢靠、连接稳固,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
[0009]进一步的:所述背门装饰件位于左右两根背门运行导轨外侧,与背门运行导轨平行。背门装饰件设置为左右两侧,强化装饰美化的作用进一步的:在车身上设置内凹安装腔,上背门总成配合设置在内凹安装腔内。这样能够便于上背门总成在车身的安装,优化车辆的外形结构。
[0010]进一步的: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配合设置在车身内凹安装腔上。 通过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连接在车身上,牢固连接、且优化车辆的外形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位于背门打开时运动方向的上侧 。盖板是固定不懂的,便于背门向上打开后重合在盖板上。
[0012]汽车背门打开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背门为前述的汽车背门结构,上背门总成的背门在驱动电机带动下向车身前方滑动开启,打开车辆尾箱的上盖板;下背门总成在电动撑杆装置的电机带动下,向后旋转向水平方向翻倒而开启,打开车辆尾箱的后挡板。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结构的背门以及打开方法,上背门总成的背门向前方滑动开起,结合下背门总成向后顺时针旋转,翻转开起可拓展尾箱的置物空间,在汽车停放在后部空间局促的情况下仍能正常打开背门,方便取放行李。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下背门总成顺时针旋转90
°
而开启。下背门总成向后旋转90
°
,达到与车辆尾箱水平(地毯)平齐的位置而开启,最大程度打开车辆尾箱,方便取放行李。
[0015]总之,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大幅度缩小背门开启所需的后部空间,在汽车停放在后部空间局促的情况下仍能正常打开背门,方便取放行李。
[0016]2、背门相对传统上翻方案的背门设计上更轻薄,减轻背门的重量,进而能够减轻汽车自重。
[0017]3、汽车背门总成的组成主要部件为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背门运行导轨、背门运行驱动轴、驱动电机、背门与驱动轴连接支架、背门装饰件、盖板和背门,在驱动电机带动下打开或者关闭,操作方便、动作灵活。
附图说明
[0018]图1:现有技术的常见上翻背门结构;图2:现有技术的背门上翻开启方式的组成示意图;图3—1、图3—2: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背门与车身装配结构及打开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汽车背门的组成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汽车上背门总成组成部件展开结构示意图;图6—1:本专利技术汽车上背门总成的组成示意图;图6—2、图6—3、图6—4、图6—5:是图6—1中分别沿A—A、B—B、C—C、D—D剖视示意图;
图7:本专利技术专利蘑菇贴及螺接示意图。
[0019]图中,1

车身、2

上背门总成;3

下背门总成;4

粘胶;5

下背门铰链;6

电动撑杆装置、21

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22

背门运行导轨、23

背门运行驱动轴、 24

驱动电机、25

连接支架、26

背门装饰件、27

盖板、28

背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做详细描述。
[0021]参见图3

图7,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背门的结构,包括汽车背门总成,汽车背门总成由上背门总成2和下背门总成3构成,两者分开设置,相互独立,分别设置在车身1的安装位置,上背门总成2斜向上设置在车辆尾箱的上部,装配后形成车辆尾箱的上盖板,下背门总成3竖向设置在车辆尾箱的后侧,装配后形成车辆尾箱的后挡板;上背门总成2和下背门总成3相互对应配合设置,安装在车身1的安装位置后,分别封闭车辆尾箱的上部和车辆尾箱的后挡,相互之间还要涉及到密封、防水等配合关系。通常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背门结构,包括汽车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背门总成由上背门总成(2)和下背门总成(3)构成,两者分开设置,分别配合设置在车身(1)的安装位置;所述上背门总成(2)斜向上设置在车辆尾箱的上部,装配后形成车辆尾箱的上盖板,下背门总成(3)竖向设置在车辆尾箱的后侧,装配后形成车辆尾箱的后挡板;所述的上背门总成(2),主要包括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21)、背门运行导轨(22)、背门运行驱动轴(23)、驱动电机(24)、连接支架(25)、盖板(27)和背门(28);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21)配合设置在车身(1)上,背门运行导轨(22)固定在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21)上,左右对称布置;背门运行导轨(22)带有嵌槽,背门(28)的两侧分别嵌入背门运行导轨(22)的嵌槽内,并能够在嵌槽内上下滑动;驱动电机(24)设置到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21)的前部,左右两根背门运行驱动轴(23)分别卡接到背门运行导轨(22)上,背门运行驱动轴(23)一端与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支架(25)上,背门(28)与连接支架(25)连接;盖板(27)与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21)连接,盖板(27)是固定不动的,在驱动电机(24)带动背门(28)向前移动打开尾箱上盖板时,背门(28)移动到盖板(27)的上面;所述的下背门总成(3),通过下背门铰链(5)安装在车身(1)的后部,电动撑杆装置(6)的一端与下背门总成(3)连接,另一端与车身(1)连接,电动撑杆装置(6)在配用的电机带动下,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芙蓉王珂陈强江彬陈宇史绍勇魏佳徐磊郭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