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车载空调
,具体涉及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汽车(特别是轿车)上一般都安装有车载空调,车载空调包括多个出风口,这些出风口分别设置在车身内不同的位置,以使车身内的乘员空间的温度达到均衡。现有的出风口都是固定的,因此从出风口吹出的风向也是固定的,这样,当乘员坐在车内时,某个出风口吹出的风可能持续地吹到其身体的某个部位上,比如说吹到乘员的手臂上,长时间被冷风或热风吹后,该部位就会感觉不舒服,比如说太冷,或太热,还可能有其它的不舒服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车载空调方向调节只能进行整体方向调节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出风包裹件和出风风道,所述空调系统的风通过出风风道送到车内;
[0006]在所述出风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包裹件(10)和出风风道(11),所述空调系统的风通过出风风道(11)送到车内;在所述出风风道(1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分隔件(20),所述分隔件(20)将所述出风风道(11)分割成至少两个流道,所述分隔件(20)的进风一端设置有一个可活动地分流系统(30)控制所述流道入风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20)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分隔件(20)将出风风道(11)分割为上流道(12)、中流道(13)以及下流道(14),所述中流道(13)的流道面积大于所述上流道(12)和所述下流道(14)的流道面积。由此,可以将使用者需要的风区分为三部分,分为对应人体的头部,躯干部以及下身部分,更好地进行风区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20)包括隔板(21),所述隔板(21)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出风风道(11)的出风口边缘,另一端与所述分流系统(30)紧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1)靠近所述出风风道(11)的出风口边缘的部分具有远离中流道(13)方向的翻折弯折部(22),使得所述中流道(13)形成一个截面为喇叭形的出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系统(30)通过转动增加或减小所述流道入风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系统(30)通过其内部构件间的相对移动增加或减小所述流道入风面积。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系统(30)包括:动力装置(60)和转板(70),所述动力装置(60)用于驱动所述转板(70)转动;轴(71)和第一齿轮(72),所述轴(71)与转板(70)相连接,所述轴(71)与出风包裹件(10)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2)通过转板(70)上开设的缺口设置在轴(71)一端;所述动力装置(60)包括微型液压缸(61)或微型马达(62),使用微型液压缸(61)作为动力来源时,所述微型液压缸(61)通过其驱动轴上设置的第二齿轮(73)与第一齿轮(72)啮合连接,使得微型液压缸(61)能够驱动轴(71)进行转动;使用微型马达(62)作为动力来源时,所述微型马达(62)通过其转轴上设置的蜗杆(74)与第一齿轮(72)啮合连接,使得使得微型马达(62)能够驱动轴(71)进行转动,所述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山,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