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绝缘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022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包括:立设在空气绝缘容器内的筒状的绝缘容器(21);收纳在该绝缘容器(21)内、通过可动电极棒(23)的移动、使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接近分离的真空遮断器(22);一端与可动电极棒(23)结合、另一端与驱动部结合的轴(24);一端与可动电极棒(23)或轴(24)连接、将通电时借助真空遮断器(22)流动的电流进行导通的主回路连接构件(25、27),在绝缘容器(21)的周围设有对绝缘容器(21)内进行换气的通风孔(26a)。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高绝缘容器内的散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设在空气绝缘容器内的绝缘容器内收纳有真空遮断器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是,将上下开口的筒状绝缘容器(绝缘模制品)的下端安装在空气绝缘容器内的安装面上,将真空遮断器收纳在该绝缘模制品内,并将绝缘模制品的上端用连接构件覆盖的结构。这里,真空遮断器被收纳成固定电极侧处于连接构件侧,可动电极侧处于安装面侧,与固定电极结合的固定电极侧的电极与连接构件结合,与可动电极结合的可动电极棒与轴的一端结合。而轴的另一端与贯通安装面而设置在绝缘容器外的驱动部结合。另一方面,在绝缘容器侧面的一部分埋设有用于使内部与外部通电的镶铸金属,与可动电极棒或轴连接的可挠导体,在绝缘容器内与该镶铸金属连接,并与绝缘容器外的导电构件通电。由此,在传统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中,绝缘容器的一端安装在安装面上,另一端由连接构件完全覆盖,而且,可挠导体与绝缘容器外的导电构件的电气连接也是通过埋设在绝缘容器内的镶铸金属进行的,绝缘容器内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参照专利文献1EP0684673B1)。因上述传统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中绝缘容器为密封状态,故通电时,真空遮断器的固定电极与可动电极的接点、与可动电极棒连接的可挠导体或导体间的连接部发热,则存在导体温度上升、导体温度超过基准值的问题。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绝缘容器内的散热性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包括立设在空气绝缘容器内的筒状的绝缘容器;收纳在该绝缘容器内、通过可动电极棒的移动、使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接近分离的真空遮断器;一端与可动电极棒结合、另一端与驱动部结合的轴;一端与可动电极棒或轴连接、将通电时借助真空遮断器流动的电流予以导通的主回路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容器设有对绝缘容器内进行换气的通风孔。本专利技术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由于绝缘容器设有对绝缘容器内进行换气的通风孔,故可借助通风孔对绝缘容器内进行换气,提高散热性能。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的遮断器单极部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遮断器单极部的A-A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从固定电极侧看到图2所示的遮断器单极部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遮断器单极部的B-B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的遮断器单极部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遮断器单极部的A-A线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遮断器单极部的B-B线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的遮断器单极部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遮断器单极部的A-A线剖视图。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遮断器单极部的B-B线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整体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气体绝缘开关装置(开关机构)1的结构为,利用套筒5将断路/接地开闭器箱4与固定在架台2上的遮断器箱3连接,在其前后安装有框体6、7。在架台2的下部分别配设有3相电缆8,这些电缆8分别被引入遮断器箱3内。被引入的电缆8,它们的另一端通过电流检测器11而分别与遮断器单极部9的固定电极侧的连接构件10连接,该遮断器单极部9被固定在遮断器箱3的安装面(遮断器箱3的前侧(图1的左侧)的壁面3a)上,且在遮断器箱3内并列配置3个。另一方面,在遮断器单极部9的侧面形成有构成主回路连接构件的可动电极侧的连接构件12,该连接构件12通过套筒5而与断路/接地开闭器箱4内的断路/接地开闭器13一端连接。断路/接地开闭器13的另一端与母线14连接。由此,气体绝缘开关装置1的主回路由电缆8、电流检测器11、连接构件10、遮断器电极部9、连接构件12、套筒5、断路/接地开闭器13、母线14的线路构成。在框体6内收纳有驱动遮断器单极部9的遮断器和断路/接地开闭器13的可动电极的驱动部等的操作机构。下面,对图1所示的遮断器单极部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的遮断器单极部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遮断器单极部的A-A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从固定电极侧看到的图2所示的遮断器单极部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遮断器单极部的B-B线剖视图。如图2~图5所示,遮断器单极部9的结构是将真空遮断器22收纳在筒状的绝缘容器21内。这里,真空遮断器22收纳成固定电极侧成为连接构件10侧,可动电极侧成为安装面3a侧,与固定电极结合的固定电极侧的电极与连接构件10结合,与可动电极结合的可动电极棒23与轴24的一端结合。由构成主回路连接构件的可挠板等组成的可挠导体25的一端与可动电极棒23或轴24连接。轴24的另一端与贯通安装面3a而设在绝缘容器21外的驱动部结合。收纳真空遮断器22的绝缘容器(绝缘模制品)21,是由绝缘构件构成的筒状的容器,其两端21a、21b开口,在其侧面形成有作为通风孔的开口部26a、26b。通风孔26a、26b是用于将设置在绝缘容器21内的构件及导体间的连接部位等在绝缘容器21内产生的热量予以放出或使绝缘气体流入绝缘容器21内而设置的。这里,为使可挠导体25贯通,而设置在可挠导体25的附近,详细地说,设置在对主回路连接构件进行安装位置的邻接部,而主回路连接构件是由可挠导体25和与可挠导体25连接的导体12构成的。为了散发热量或使绝缘气体流入,该通风孔26a、26b最好设置在收纳在绝缘容器21内部的构件及导体间的连接部位等容易产生热量的部位附近。如图3所示,在绝缘容器21侧面的通风孔26a的邻接部形成有比其他部位厚的安装部位27,L字形导体12的一端通过比如螺钉28而安装在该安装位置27上。L字形导体12的两端弯曲部位安装成插入通风孔26a内,其弯曲的部位与可挠导体25的另一端比如由螺钉29连接。另外,绝缘容器21的一端21a比如由螺钉固定等安装在遮断器箱3的壁面3a安装面上,其另一端21b与连接构件10连接。如图4所示,连接构件10相对于绝缘容器端部21b留有间隙地安装在绝缘容器21上,以使在绝缘容器21的端部21b形成通风孔30。详细地说,通过使连接构件10的宽度d做成比绝缘容器21内径A小而形成间隙,同时将连接构件10的与绝缘容器21连接的一侧面以与绝缘容器端部21b隔有规定距离的状态用螺栓固定,从而形成通风孔30。收纳在绝缘容器21内的真空遮断器22的固定电极侧的电极由螺栓紧固在该连接构件10的绝缘容器21侧的面上。这里,真空遮断器22配置成,真空遮断器22的外壁与绝缘容器21的内壁隔开规定距离,以使设置在绝缘容器21内的端部上的通风孔30与设在侧面的通风孔26a、26b之间形成通风通道。通风孔30并不特别限定与此结构,也可使用其他措施。不过,通风孔30设置在通风通道附近为佳,故最好设置在绝缘容器21的内周部附近。本实施例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中,因立设于空气绝缘容器内的筒状绝缘容器周围设有用于对绝缘容器内进行换气的通风孔,故可通过通风孔使气体流入绝缘容器内或使气体流出绝缘容器外,可进行对绝缘容器内的换气。其结果,可提高绝缘容器内的散热性,可抑制真空遮断器的可挠导体和导体连接部等绝缘容器内的温度上升,使接触部的导体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绝缘开关装置,包括:立设在空气绝缘容器内的筒状的绝缘容器;收纳在该绝缘容器内、通过可动电极棒的移动、使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接近分离的真空遮断器;一端与所述可动电极棒结合、另一端与驱动部结合的轴;一端与所述可动电极棒或轴连接、将通电时借助所述真空遮断器流动的电流进行导通的主回路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容器设有对所述绝缘容器内进行换气的通风孔。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3-12 2004-0703651.一种气体绝缘开关装置,包括立设在空气绝缘容器内的筒状的绝缘容器;收纳在该绝缘容器内、通过可动电极棒的移动、使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接近分离的真空遮断器;一端与所述可动电极棒结合、另一端与驱动部结合的轴;一端与所述可动电极棒或轴连接、将通电时借助所述真空遮断器流动的电流进行导通的主回路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容器设有对所述绝缘容器内进行换气的通风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设在所述绝缘容器的侧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多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