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011119021.7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20年10月1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有机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应用)。——应用于分案。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涉及一种有机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3]近来,随着显示器尺寸的增大,人们对占据较小空间的平面显示元件越来越感兴趣。在本领域中,包括用作平面显示元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技术已迅速发展。
[0004]通过湮灭将空穴和电子从空穴注入电极(阳极)和电子注入电极(阴极)注入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射层中而产生的空穴和电子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实现发光。有利地,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形成在柔性透明基板如塑料等上,可以在低电压下操作,消耗相对较低的功率,并具有良好的色彩再现。
[0005]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目前材料的性能还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寿命、电流效率、驱动电压等。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含氮杂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I所示结构:其中R1‑
R8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氰基、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1
‑
C10的直链烷基、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3
‑
C10的支链烷基、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3
‑
C10的环烷基、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取代或未取代的C2
‑
C10的烯基、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2
‑
C10的炔基、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C30的芳基、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3
‑
C30的杂芳基、
‑
LNR
17
R
18
、
‑
LSi R
19 R
20
R
21
、
‑
LOR
22
、
‑
LSR
22
,或这些体系的组合;R1‑
R8各自独立存在或相邻两者成环A;Ar1‑
Ar2各自独立选自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环、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萘环;R
17
‑
R
22
各自独立选自氢、氘、卤素、氰基、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0
的烷基、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0
的环烷基、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30
的芳基、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30
的杂芳基,或这些体系的组合;如上基团中的L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选自单键、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C20的芳基、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3
‑
C20的杂芳基;环A选自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C12的芳环、被至少一个R
30
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C12的杂芳环;R
30
各自独立选自卤素、氰基、硝基、被至少一个R
31
取代或未取代的如下基团:C1
‑
C4的烷基、C1
‑
C4的烷氧基、C1
‑
C4的烯基、C6
‑
C12的芳基、C6
‑
C12的芳氧基、C6
‑
C12的芳胺基、C3
‑
C12的杂芳基、C3
‑
C12的杂芳胺基,或这些体系的组合;R
30
独立存在,或相邻两者连接成环B;R
31
各自独立选自卤素、氰基、硝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含氮杂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II所示结构:
其中,R2‑
R8的限定同式II中限定;R
13
‑
R
16
的定义同R
30
;各R
13
基团相同或不同,各R
14
基团相同或不同,各R
15
基团相同或不同,各R
16
基团相同或不同;优选地,R6选自被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宽,李祥智,蔡烨,魏定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