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768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是融雪效果高、组装容易的具备融雪功能的车辆用灯具。所提供的车辆用灯具具备灯体;灯罩,其安装于所述灯体并划分形成灯室;以及内透镜,其接近所述灯罩地配置于所述灯室内,在所述内透镜的与所述灯罩的对置面设置有透明膜加热器。由于作为融雪装置的主要结构的内透镜和透明膜加热器是透明构件,因此兼顾了透光性和融雪功能。而且,由于内透镜虽然接近灯罩但并未与之接触,从而形成了保证融雪效果并且作为灯具组装也较为容易的结构。也较为容易的结构。也较为容易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灯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灯具,特别涉及一种具备融雪功能的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0002]附着在车辆用灯具的灯罩上的雪构成对适当的光的照射的妨碍。因此,公开有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在灯罩安装发热构件、或者在独立构件安装发热构件并与灯罩紧贴,利用发热构件发出的热进行融雪(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85988号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

242291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但是,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虽然使发热构件紧贴于灯罩而提高了融雪效果,但为了将发热构件紧贴于灯罩需花费工夫,而且由于灯罩紧贴有发热构件,因此灯罩的装卸也需花费工夫。即,包括灯罩的装卸以及发热构件的装卸在内,存在车辆用灯具的组装作业花费工时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此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融雪效果高、组装容易的具备融雪功能的车辆用灯具。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公开的某个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备:灯体;灯罩,其安装于所述灯体并划分形成灯室;以及内透镜,其接近所述灯罩地配置于所述灯室内,在所述内透镜的与所述灯罩的对置面设置有透明膜加热器。
[0012]根据该方式,附着于作为外透镜的灯罩上的雪被设置于内透镜的透明膜加热器融化。由于内透镜以及透明膜加热器具有透光性,因此不会妨碍从配置于灯室内的灯单元所照射的光。由于内透镜接近灯罩,因此融雪效果较高,而且由于虽然接近但并未接触,因此安装较为容易。由于融雪功能的添加仅需内透镜的装配,因此组装较为容易。融雪功能的有无能够通过是否配置内透镜来进行设定。
[0013]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所述透明膜加热器的上下宽度为大致恒定,在上缘部和下缘部设置有线状的电极。根据该方式,使得施加于透明膜加热器的电压恒定,抑制了透明膜加热器的发热不均。
[0014]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所述内透镜设置有从上端部以及下端部朝向和与所述灯罩的对置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凸缘部,所述透明膜加热器的电极设置于所述凸缘部。利用凸缘部使得电极变得不醒目,还能够抑制电极所导致的光透射性能的降低。
[0015]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所述内透镜为设置有窗部的框形状,所述透明膜加热
器以覆盖所述窗部的方式设置。与设置窗部的范围相应地,能够抑制光的透射率的降低。
[0016]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所述内透镜仅配置于在所述灯室内配置的灯单元照射的光所通过的光通过部。通过仅在所需最低限的部分具备融雪功能,从而作用效果较高,而且还能够应对复杂形状的灯罩。
[0017]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所述内透镜和所述灯罩的分离距离为3mm
±
0.5mm。将因距离较远导致的融雪功能的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从而还能够抑制结雾。
[0018]专利技术效果
[0019]由以上的说明可知,能够提供一种融雪效果高、组装容易的具备融雪功能的车辆用灯具。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示意图。
[0021]图2是该车辆用灯具的纵剖视图。是沿着图1的II

II线剖切的纵剖视图。
[0022]图3是该车辆用灯具的内透镜的立体图。
[0023]图4是透明膜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试验数据的图表。
[0025]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纵剖视图。对应于图2。
[0026]图7是该车辆用灯具的内透镜的立体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101:车辆用灯具;
[0029]2:灯体;
[0030]4:灯罩;
[0031]20:内透镜;
[0032]21:表面;
[0033]24:肋;
[0034]25:肋;
[0035]30:透明膜加热器;
[0036]32:电极;
[0037]33:电极;
[0038]126:窗部;
[0039]D:距离;
[0040]L1:光;
[0041]Lo2:灯单元;
[0042]S:灯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专利技术而是示例,实施方式所记述的特征、其组合未必全部都是专利技术的本质性的内容。
[0044](第一实施方式)
[0045]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的主视示意图。
[0046]车辆用灯具1为前照灯,分别装配于车辆的前部的左右两侧。车辆用灯具1具备灯体2和灯罩4。灯体2在前方具有开口部,在灯体2的开口部安装有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玻璃等形成的灯罩4。灯体2和灯罩4是车辆用灯具1的壳体,在灯体2和灯罩4的内侧划分形成灯室S。
[0047]在划分形成的灯室S内,容纳有远光用的灯单元Hi、近光用的灯单元Lo1、Lo2和内透镜20。
[0048]远光用的灯单元Hi以及近光用的灯单元Lo1、Lo2是以向前方照射光并在车辆前方形成远光配光/近光配光的方式构成的光学单元。
[0049]内透镜20被配置为,在灯室S内,在各灯单元Hi、Lo1、Lo2与灯罩之间,对从各灯单元Hi、Lo1、Lo2射出的光的通过部分进行覆盖。
[0050]图2是沿着图1的II

II线剖切的车辆用灯具1的纵剖视图。如图2所示,近光用的灯单元Lo2具备反射器11、作为发光元件的光源12、以及投影透镜14。
[0051]反射器11、光源12以及投影透镜14固定于金属制的支承构件13。支承构件13的底面形成为用于对光源12的点亮中发出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
[0052]作为光源12,能够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LD(Laser Diode)、EL(Electro Luminescence)元件等半导体发光元件、灯泡、白炽灯(卤素灯)、放电灯(discharge lamp)等。
[0053]反射器11构成为将从光源12射出的光向投影透镜14引导,内表面形成为规定的反射面11a。
[0054]投影透镜14例如由前方侧表面以及后方侧表面具有自由曲面形状的自由曲面透镜构成。配置于在灯室S内设置的延伸反射器5的前端开口部附近,使经反射器11反射的反射光朝向灯罩4进行透过。延伸反射器5配置于比近光用的灯单元Lo2靠前方的位置,并隐藏为无法被从车辆前方看到。
[0055]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近光用的灯单元Lo2采用了投影式的光学单元,但并不限于此,作为各灯单元也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结构、例如发射式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灯具具备:灯体;灯罩,其安装于所述灯体并划分形成灯室;以及内透镜,其接近所述灯罩地配置于所述灯室内,在所述内透镜的与所述灯罩的对置面设置有透明膜加热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膜加热器的上下宽度为恒定,在上缘部和下缘部设置有线状的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透镜设置有从上端部以及下端部朝向和与所述灯罩的对置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凸缘部,所述透明膜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大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