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拉伸贴体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41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2
本申请公开了聚乙烯拉伸贴体薄膜,涉及聚乙烯薄膜技术领域,包括薄膜体,所述薄膜体包括贴体层、第一防水层、PVDC层、抗菌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双向拉伸层、第二防水层和抗静电层,所述薄膜体两侧边缘处镶嵌有均匀分布的显色块,所述抗静电层一侧开设有磨砂槽,所述贴体层底部与第一防水层顶部粘接,所述第一防水层底部与PVDC层顶部粘接,所述PVDC层底部与抗菌层顶部粘接。本申请通过带有颜色的显示块,来对薄膜体的边缘处进行标识,便于人们分清薄膜体的轮廓,使得人们可通过观察显示块来将粘连的聚乙烯薄膜给快速重新展开,磨砂槽具有磨砂效果,便于人们区分薄膜的正反面,整体方便实用,适宜大量生产。适宜大量生产。适宜大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乙烯拉伸贴体薄膜


[0001]本申请涉及聚乙烯薄膜
,尤其是涉及聚乙烯拉伸贴体薄膜。

技术介绍

[0002]聚乙烯薄膜,是指用PE颗粒生产的薄膜,PE膜具有防潮性,透湿性小的特点。聚乙烯薄膜根据制造方法与控制手段的不同,可制造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的聚乙烯与交联聚乙烯等不同性能的产品。
[0003]现有的聚乙烯薄膜常作为保鲜膜进行使用,来贴合在产品表面,聚乙烯薄膜大多透明使得聚乙烯薄膜的轮廓不清晰,一旦聚乙烯薄膜产生粘连后,由于分不清聚乙烯薄膜的轮廓,人们很难快速将粘连的聚乙烯薄膜给重新展开,故无法满足现有技术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聚乙烯薄膜的轮廓不清,粘连后很难重新展开的问题,本申请提供聚乙烯拉伸贴体薄膜。
[0005]本申请提供聚乙烯拉伸贴体薄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聚乙烯拉伸贴体薄膜,包括薄膜体,所述薄膜体包括贴体层、第一防水层、PVDC层、抗菌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双向拉伸层、第二防水层和抗静电层,所述薄膜体两侧边缘处镶嵌有均匀分布的显色块,所述抗静电层一侧开设有磨砂槽。
[0007]可选的,所述贴体层底部与第一防水层顶部粘接,所述第一防水层底部与PVDC层顶部粘接。
[0008]可选的,所述PVDC层底部与抗菌层顶部粘接,所述抗菌层底部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顶部粘接。
[0009]可选的,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底部与双向拉伸层顶部粘接,所述双向拉伸层底部与第二防水层顶部粘接。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防水层底部与抗静电层顶部粘接,所述抗静电层位于第二防水层和磨砂槽之间。
[0011]可选的,所述贴体层为聚氯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均为防水膜。
[0012]可选的,所述PVDC层为聚偏二氯乙烯,所述抗菌层为银离子杀毒抗菌膜。
[0013]可选的,所述双向拉伸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所述抗静电层为抗静电薄膜。
[001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15]1.通过抗菌层,可提高薄膜体的杀毒抗菌能力,配合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等部件的阻隔,可起到抑制产品内微生物、阻止色变、减缓酸败、和控制酵素的作用,双向拉伸层具有可拉伸和收缩的特性,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组合能够提高薄膜的保水效果,抗静电层还可起到抗静电的效果,贴体层可将薄膜体贴合在产品上,显示块还可改善薄膜的外观,提高了薄膜的实用性。
[0016]2.通过带有颜色的显示块,来对薄膜体的边缘处进行标识,便于人们分清薄膜体的轮廓,使得人们可通过观察显示块来将粘连的聚乙烯薄膜给快速重新展开,磨砂槽具有磨砂效果,便于人们区分薄膜的正反面,整体方便实用,适宜大量生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内部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薄膜体;11、贴体层;12、第一防水层;13、PVDC层;14、抗菌层;15、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16、双向拉伸层;17、第二防水层;18、抗静电层;2、显色块;3、磨砂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聚乙烯拉伸贴体薄膜,包括薄膜体1,参照图1

2,薄膜体1包括贴体层11、第一防水层12、PVDC层13、抗菌层14、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15、双向拉伸层16、第二防水层17和抗静电层18,贴体层11、第一防水层12、PVDC层13、抗菌层14、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15、双向拉伸层16、第二防水层17和抗静电层18自上而下依次设置,薄膜体1两侧边缘处镶嵌有均匀分布的显色块2,显示块2带有颜色,可对薄膜体1边缘进行标识,薄膜整体为透明状,抗静电层18背离第二防水层17的一侧开设有磨砂槽3,磨砂槽3具有磨砂效果。
[0022]参照图1,贴体层11底部与第一防水层12顶部粘接,第一防水层12底部与PVDC层13顶部粘接,第一防水层12可对贴体层11与PVDC层13层进行连接,PVDC层13底部与抗菌层14顶部粘接,PVDC层13可对第一防水层12和抗菌层14进行连接,抗菌层14底部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15顶部粘接,抗菌层14可对PVDC层13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15进行连接。
[0023]参照图1,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15底部与双向拉伸层16顶部粘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15可对抗菌层14和双向拉伸层16进行连接,双向拉伸层16底部与第二防水层17顶部粘接,双向拉伸层16可对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15和第二防水层17进行连接,第二防水层17底部与抗静电层18顶部粘接,第二防水层17可对双向拉伸层16和抗静电层18进行连接,抗静电层18位于第二防水层17和磨砂槽3之间,使得磨砂槽3设置在远离第二防水层17的一侧。
[0024]参照图1,贴体层11为聚氯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这两种物质都是长链分子聚合物,盘绕在一起的长链可以被拉伸,使保鲜膜可以套在产品上,且贴体层11可利用正负电荷贴合在产品上,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赘述,第一防水层12和第二防水层17均为防水膜,具有防水效果,PVDC层13为聚偏二氯乙烯,PVDC层13具有耐腐蚀和阻隔性好等特点,抗菌层14为银离子杀毒抗菌膜,抗菌层14可利用银离子进行杀毒抗菌,双向拉伸层16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双向拉伸层16具有可拉伸和收缩的特性,抗静电层18为抗静电薄膜,抗静电层18具有抗静电的效果,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15具备非常好的柔软性,韧性,耐寒性和耐穿刺性。
[0025]本申请实施例的聚乙烯拉伸贴体薄膜的实施原理为:
[0026]使用时人们可通过磨砂槽3的磨砂效果,来区分聚乙烯薄膜的正反面,便于人们正确利用薄膜体1正面的贴体层11,将薄膜体1贴合在产品上,当薄膜体1内产生粘连时,人们可通过观察显示块2,来判断薄膜体1的轮廓,再将粘连的聚乙烯薄膜给快速重新展开。
[0027]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聚乙烯拉伸贴体薄膜,包括薄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体(1)包括贴体层(11)、第一防水层(12)、PVDC层(13)、抗菌层(14)、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15)、双向拉伸层(16)、第二防水层(17)和抗静电层(18),所述薄膜体(1)两侧边缘处镶嵌有均匀分布的显色块(2),所述抗静电层(18)一侧开设有磨砂槽(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拉伸贴体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贴体层(11)底部与第一防水层(12)顶部粘接,所述第一防水层(12)底部与PVDC层(13)顶部粘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拉伸贴体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VDC层(13)底部与抗菌层(14)顶部粘接,所述抗菌层(14)底部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15)顶部粘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拉伸贴体薄膜,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徐磊陈永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