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墙主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10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墙主体结构,至少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构造柱,所述构造柱的下部穿过地梁固定在地面上,相邻两个构造柱的上部之间通过钢压顶连接,所述钢压顶、构造柱和地梁之间围成的空间设置填充墙,所述构造柱为钢矩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钢矩管替换现有的混凝土构造柱,能够解决现有混凝土构造填充墙施工周期长、操作繁琐的问题。操作繁琐的问题。操作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墙主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隔墙主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隔墙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必要主体结构。隔墙主要包括砖砌体(填充墙)以及构造柱,现有的构造柱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体采用页岩砖。混凝土构造填充墙施工工艺流程为:基层清理

施工放线

墙体拉结钢筋

构造柱钢筋

立匹数杆、排砖

填充墙砌筑至腰带高度

腰带浇筑

填充墙砌筑至设计高度

构造柱、压顶浇筑。
[0003]现有的隔墙构造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现场浇筑成型,导致施工周期长且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墙主体结构,解决现有混凝土构造填充墙施工周期长、操作繁琐的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隔墙主体结构,至少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构造柱,所述构造柱的下部穿过地梁固定在地面上,相邻两个构造柱的上部之间通过钢压顶连接,所述钢压顶、构造柱和地梁之间围成的空间设置填充墙,所述构造柱为钢矩管。
[0007]本技术所述构造柱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隔墙的宽度进行设计,正常的隔墙通常采用3个构造柱,所述钢矩管为中空的矩形钢管,所述钢矩管的壁厚和尺寸根据填充墙的厚度进行设定,例如,120mm厚的填充墙采用120*4mm方钢管,150mm厚的填充墙采用150*5mm方钢管,200mm厚的填充墙采用200*6.5mm方钢管,实际施工过程中,钢压顶与顶梁之间具有一定间距,该间距可用于柔性连接。
[0008]本技术所述隔墙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为先钢矩管施工然后进行填充墙施工,与传统填充墙施工工序相反,先进行钢矩管构造结构施工完成后,填充墙直接按照现成的构造件进行砌筑,水平度和垂直度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0009]本技术采用矩形中空管替代传统混凝土构造柱,空心部分不浇筑混凝土,保证墙体刚度的同时又减轻了自重。
[0010]本技术的钢矩管为成品构件,垂直运输采用吊车转运至各层,施工方便,有效的减少了项目的垂直运输压力。安装一次成型,填充墙施工方便,大大缩减了填充墙工作的工期。
[0011]混凝土构造填充墙施工工艺流程为:基层清理

施工放线

墙体拉结钢筋

构造柱钢筋

立匹数杆、排砖

填充墙砌筑至腰带高度

腰带浇筑

填充墙砌筑至设计高度

构造柱、压顶浇筑。
[0012]钢矩管构造填充墙施工工艺流程为:基层清理

施工放线

钢矩管柱焊接

钢矩管腰带、压顶焊接

立匹数杆、排砖

钢卡件、拉结钢筋焊接、钢卡槽焊接

填充墙砌筑至
设计高度。
[0013]由上述工艺对比可见,将钢矩管应用于隔墙主体工程上能够明显短工期:使用混凝土构造柱施工工艺,一个工人砌筑效率为3方/工日,使用钢矩管构造柱施工工艺后,由于施工更加方便,一个工人砌筑效率为6方/工日,提升了一倍的工作效率,有效避免了人员窝工的情况;钢矩管构造柱施工工艺使填充墙施工一次成型,水平度、垂直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无任何返工、修补工作,节约了人工约100工日;为下一步抹灰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工作面,直接降低了抹灰工作的成本。
[0014]综上,本技术采用钢矩管替换现有的混凝土构造柱,能够解决现有混凝土构造填充墙施工周期长、操作繁琐的问题。
[0015]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构造柱焊接在主体结构柱的侧壁上。
[0016]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构造柱的中部之间通过钢卡槽连接,所述钢卡槽为开口朝上的U形槽,所述U形槽的宽度大于等于填充墙的厚度。
[0017]所述钢卡槽的设置能增加整体填充墙的刚度和结构稳定性。
[0018]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构造柱的中部之间设置有钢圈梁,所述钢圈梁设置在钢卡槽下方且与钢卡槽的底部接触,所述钢圈梁的下端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钢卡件,多个钢卡件设置在水平方向的同一直线上,所述填充墙能够嵌入钢卡件内。
[0019]所述钢卡件能够使填充墙在地震作用力下具有更好的约束力(即不容易被震垮),所述钢卡件与钢卡槽的共同作用能够提高填充墙的结构稳定性。
[0020]进一步地,钢卡槽、钢圈梁和钢压顶的宽度均等于构造柱的宽度。
[0021]所述宽度是相对于填充墙的厚度而言,即宽度方向为填充墙的厚度方向。
[0022]进一步地,构造柱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多个钢卡件,多个钢卡件设置在竖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相邻两个构造柱上的钢卡件相对设置,所述填充墙能够嵌入钢卡件内。
[0023]所述构造柱的内侧壁具体是指相邻两个构造柱相对的一侧。
[0024]进一步地,钢压顶的下端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钢卡件,多个钢卡件设置在水平方向的同一直线上,所述填充墙能够嵌入钢卡件内。
[0025]进一步地,钢卡件为U形钢板,所述U形钢板的两个侧壁分别置于填充墙的两侧。
[0026]进一步地,U形钢板与构造柱、钢圈梁和钢压顶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0027]进一步地,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成。
[0028]加气混凝土砌块为现有技术,比普通的页岩砖要轻,能够有效减轻填充墙自重。
[002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30]1、本技术能够有效保证填充墙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0031]2、本技术采用钢矩管和加气混凝土砌块,既保证墙体刚度的同时又减轻了自重。
[0032]3、本技术采用钢矩管替换现有的混凝土构造柱,能够解决现有混凝土构造填充墙施工周期长、操作繁琐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34]图1为隔墙主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36]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37]1‑
主体结构柱,2

构造柱,3

钢压顶,4

钢卡件,5

填充墙,6

钢卡槽,7

钢圈梁,8

地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构造柱(2),所述构造柱(2)的下部穿过地梁(8)固定在地面上,相邻两个构造柱(2)的上部之间通过钢压顶(3)连接,所述钢压顶(3)、构造柱(2)和地梁(8)之间围成的空间设置填充墙(5),所述构造柱(2)为钢矩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构造柱(2)焊接在主体结构柱(1)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构造柱(2)的中部之间通过钢卡槽(6)连接,所述钢卡槽(6)为开口朝上的U形槽,所述U形槽的宽度大于等于填充墙(5)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构造柱(2)的中部之间设置有钢圈梁(7),所述钢圈梁(7)设置在钢卡槽(6)下方且与钢卡槽(6)的底部接触,所述钢圈梁(7)的下端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钢卡件(4),多个钢卡件(4)设置在水平方向的同一直线上,所述填充墙(5)能够嵌入钢卡件(4)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榆孙靖宜冯忠强倪汝贤毛瑞西何磊谢勇尹胜晏毅陈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