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中药熏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910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中药熏蒸装置,加热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装配有电热杆,电热杆外壁包裹有陶瓷层,加热底座前壁设有便更换电池结构,圆筒内腔装配有中药盛放结构,圆筒左侧壁上端固定插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上固定装配有微型气泵,微型气泵与加热底座电连接,圆筒右侧壁上端固定插接有出气管,出气管外侧套接有导气管;方案采用电热杆作为热源,采用微型气泵吸入外部空气,空气经过中药汤剂加热后携带药力从出气管排出,利用排出的热空气和携带的药力进行熏蒸;装置整体结构体积小,密闭性强,能够随着携带使用,也能够在床上进行身体的局部熏蒸治疗,在小范围熏蒸使用上更为方便。更为方便。更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中药熏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中药熏蒸装置
,具体领域为一种便携式中药熏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药熏蒸是中药外治疗法的分支,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等、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烘雅”,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到清代,中药熏蒸趋于成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已有相应发展,逐渐泛用于休闲保健、康复疗养和临床治疗疾病的诸多方面。
[0003]现有技术中的中药熏蒸装置通常体型较大,虽然保证了足够的熏蒸面积,但是存在着不便于携带的问题,不能根据使用需要随身携带,不能在床上进行身体的局部熏蒸治疗,存在使用上的局限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便携式中药熏蒸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中药熏蒸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中药熏蒸装置,包括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上表面外侧固定装配有圆筒,所述圆筒上端螺接有上盖,且上盖与圆筒间设有橡胶圈,所述加热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装配有电热杆,所述电热杆外壁包裹有陶瓷层,所述电热杆与加热底座电连接,所述加热底座前壁设有便更换电池结构,所述圆筒内腔装配有中药盛放结构,所述中药盛放结构包括固定装配于圆筒内壁的限位环,所述圆筒内腔插接有底面贴合限位环的网桶,所述网桶内腔底面左右两侧均垂直固定装配有导向柱,左右两侧导向柱外侧滑动套接有压板,且压板侧壁与网桶内壁贴合,所述圆筒左侧壁上端固定插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上固定装配有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与加热底座电连接,所述圆筒右侧壁上端固定插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外侧套接有导气管,且出气管和导气管之间装配有密闭加固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便更换电池结构包括开设于加热底座前表面的矩形窗口,且矩形窗口内设有电池仓和电源电路,所述矩形窗口上边缘开设有卡槽,所述矩形窗口内插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边缘中部一体成型有卡块,且卡块卡接于卡槽内,所述卡槽侧壁开设有扣槽,所述加热底座外壁固定装配有开关,且开关与电源电路电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密闭加固结构包括固定套接于出气管外侧的橡胶环,且橡胶环与圆筒外壁贴合,所述导气管外壁左侧套接有钢箍,且钢箍箍紧于出气管上。
[0008]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右端固定连通有竖管,且竖管下端延伸至圆筒内腔下端。
[0009]优选的,所述导气管下端插接有出气斗。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方案采用中药盛放结构设置在圆筒内,使用时开启上盖后将中药汤剂倒入圆筒内,并将中药汤剂中的固体成分存放在中药盛放结构内,在熏蒸时固体成分释放残余药性。
[0012](2)方案采用电热杆作为热源,采用微型气泵吸入外部空气,空气经过中药汤剂加热后携带药力从出气管排出,利用排出的热空气和携带的药力进行熏蒸。
[0013](3)装置整体结构体积小,密闭性强,能够随着携带使用,也能够在床上进行身体的局部熏蒸治疗,在小范围熏蒸使用上更为方便。
[0014](4)方案采用导气管连接出气斗进行热空气和携带的药力的排出,出气斗尺寸的设计提高熏蒸面积的同时保证药力的集中。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加热底座、2-圆筒、3-上盖、31-橡胶圈、4-电热杆、5-陶瓷层、6-中药盛放结构、61-限位环、62-网桶、63-导向柱、64-压板、7-便更换电池结构、71-矩形窗口、72-盖板、73-卡槽、74-卡块、75-扣槽、76-开关、8-进气管、81-微型气泵、82-竖管、9-出气管、10-密闭加固结构、101-橡胶环、102-钢箍、11-导气管、12-出气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中药熏蒸装置,包括加热底座1,加热底座1上表面外侧固定装配有圆筒2,圆筒2上端螺接有上盖3,且上盖3与圆筒2间设有橡胶圈31,加热底座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装配有电热杆4,电热杆4外壁包裹有陶瓷层5,电热杆4与加热底座1电连接,加热底座1前壁设有便更换电池结构7,圆筒2内腔装配有中药盛放结构6,中药盛放结构6包括固定装配于圆筒2内壁的限位环61,圆筒2内腔插接有底面贴合限位环61的网桶62,网桶62内腔底面左右两侧均垂直固定装配有导向柱63,左右两侧导向柱63外侧滑动套接有压板64,且压板64侧壁与网桶62内壁贴合,圆筒2左侧壁上端固定插接有进气管8,且进气管8上固定装配有微型气泵81,微型气泵81与加热底座1电连接,圆筒2右侧壁上端固定插接有出气管9,出气管9外侧套接有导气管11,且出气管9和导气管11之间装配有密闭加固结构10。
[0021]使用时网桶62起到过滤作用,滤出中药汤剂内的固体药物,压板64通过导向杆63定向滑动,利用压板64对固体药物进行遮挡,避免在携带过程中固体药物四处碰撞。
[0022]具体而言,便更换电池结构7包括开设于加热底座1前表面的矩形窗口71,且矩形窗口71内设有电池仓和电源电路,矩形窗口71上边缘开设有卡槽73,矩形窗口71内插接有盖板72,盖板72上边缘中部一体成型有卡块74,且卡块74卡接于卡槽73内,卡槽73侧壁开设
有扣槽75,加热底座1外壁固定装配有开关76,且开关76与电源电路电连接。
[0023]电池仓内设有电池作为装置的电源,通过电源电路控制电池的电源输出,通过扣槽75能够方便的开启盖板72,便于更换电池,通过开关76控制所在电路通断,控制电热杆4和微型气泵81的通断。
[0024]具体而言,密闭加固结构10包括固定套接于出气管9外侧的橡胶环101,且橡胶环101与圆筒2外壁贴合,导气管11外壁左侧套接有钢箍102,且钢箍102箍紧于出气管9上,通过钢箍102箍紧出气管9,提高出气管9连接的牢固性,通过橡胶环101贴合圆筒2提高紧密性。
[0025]具体而言,进气管8右端固定连通有竖管82,且竖管82下端延伸至圆筒2内腔下端,通过延伸的竖管82将外部空气倒入至圆筒2内腔下端,提高对空气的加湿效果,充分携带药力,导气管11下端插接有出气斗12,导气管9连接出气斗12进行热空气和携带的药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中药熏蒸装置,包括加热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底座(1)上表面外侧固定装配有圆筒(2),所述圆筒(2)上端螺接有上盖(3),且上盖(3)与圆筒(2)间设有橡胶圈(31),所述加热底座(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装配有电热杆(4),所述电热杆(4)外壁包裹有陶瓷层(5),所述电热杆(4)与加热底座(1)电连接,所述加热底座(1)前壁设有便更换电池结构(7),所述圆筒(2)内腔装配有中药盛放结构(6),所述中药盛放结构(6)包括固定装配于圆筒(2)内壁的限位环(61),所述圆筒(2)内腔插接有底面贴合限位环(61)的网桶(62),所述网桶(62)内腔底面左右两侧均垂直固定装配有导向柱(63),左右两侧导向柱(63)外侧滑动套接有压板(64),且压板(64)侧壁与网桶(62)内壁贴合,所述圆筒(2)左侧壁上端固定插接有进气管(8),且进气管(8)上固定装配有微型气泵(81),所述微型气泵(81)与加热底座(1)电连接,所述圆筒(2)右侧壁上端固定插接有出气管(9),所述出气管(9)外侧套接有导气管(11),且出气管(9)和导气管(11)之间装配有密闭加固结构(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红邹丽雯盛朦怡吴丹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