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909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包括主池体,所述主池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管及输出管,所述主池体内设有间隔壁,将主池体间隔形成水解酸化池与SBR池;所述水解酸化池设有水解酸化池腔部及设于水解酸化池腔部上方的调节池腔部,所述调节池腔部位于SBR池的上方;所述输入管与水解酸化池腔部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的一端与SBR池连通,所述间隔壁的顶部设有将水流从调节池腔部导出的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位于出水堰的上方;所述输出管连通SBR池,用以将生化处理后的液体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占地面积少且减小耗能。地面积少且减小耗能。地面积少且减小耗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含油污水处理目前有多种处理方法,其中,生化处理法是处理含油污水的重要方法之一。生化处理法处理含油污水常用的是水解酸化+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前者可以提高污水可生化性,后者通过活性污泥处理污水中的油类。但在传统实施生化处理法的装置中,在空间布置上,通常将水解酸化池和SBR池分别平铺在地面上,占地面积较大,且两者之间通过输送管道与泵进行输送,耗能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该装置将水解酸化池和SBR池组合布置,占地面积较少,且能便捷地将水解酸化池处理后的污水流通至SBR池内,减少耗能,并在水解酸化池在完成水解酸化的同时,可以起到调节池的作用,对于流入的含油污水,可以起到水质缓冲、水量平衡的作用,避免了水质水量大幅度波动对装置的影响,同时,重力回流的设计,不必设置阀门,降低了管理和控制的难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包括主池体,所述主池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管及输出管,所述主池体内设有间隔壁,将主池体间隔形成水解酸化池与SBR池;所述水解酸化池设有水解酸化池腔部及设于水解酸化池腔部上方的调节池腔部,所述调节池腔部位于SBR池的上方;所述输入管与水解酸化池腔部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的一端与SBR池连通,出水堰将水解酸化后的液体从水解酸化池导向SBR池,并通过调节池腔部起到缓冲高峰流量,抗冲击与调节水质与水量的作用;所述间隔壁的顶部设有将水流从调节池腔部导出的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位于出水堰的上方,溢流堰将过量的水流从调节池腔部导出;所述输出管连通SBR池,用以将生化处理后的液体输出。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间隔壁上对应出水堰设有通口,所述通口位于水解酸化池腔部的顶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出水堰设有支撑架及堰体,所述支撑架架设于水解酸化池内,所述堰体安装于支撑架的顶部,堰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水解酸化池的内壁及间隔壁,所述堰体的侧壁上间距设有若干进水口。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进水口呈V型,所述进水口位于水解酸化池腔部的顶部或调节池腔部内。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间隔壁设有第一壁体段、第二壁体段及第三壁体段,所述第一壁体段立设于主池体内,所述第二壁体段相对于第一壁体段垂直地设于第一壁体段的上方,第二壁体段的一端与第一壁体段连接,所述第三壁体段立设于第二壁体
段的另一端上,所述溢流堰设于第三壁体段的顶部。
[0010]另外,本申请有必要提供一种所述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的使用方法。
[0011]一种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1:待处理液体从输入管输入至水解酸化池内,通过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
[0013]步骤2:随着水解酸化池内的水平面上涨,水解酸化后的液体通过出水堰流入至SBR池内;
[0014]步骤3:通过SBR池进一步地生化处理,并随着SBR池内的水平面上涨,生化处理后的液体通过输出管输出。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将主池体间隔形成水解酸化池与SBR池,使水解酸化池和SBR池组合布置,有效地减小了占地面积,且水解酸化池与SBR池之间的水流输送,无需通过输送管道与泵来输送,能通过出水堰利用水流自重将水解酸化后的液体从水解酸化池导向SBR池及将水流从水解酸化池导出,更为便捷及减小能耗,以及能通过调节池腔部起到缓冲高峰流量,抗冲击与调节水质与水量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8]请参阅图1,一种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包括主池体10,所述主池体10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管101及输出管102,所述主池体10内设有间隔壁21,将主池体10间隔形成水解酸化池11与SBR池12;所述水解酸化池11设有水解酸化池腔部111及设于水解酸化池腔部111上方的调节池腔部112,所述调节池腔部112位于SBR池12的上方;所述输入管101与水解酸化池11连通,具体与水解酸化池腔部111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11内设有出水堰22,所述出水堰22的一端与SBR池12连通,所述间隔壁21的顶部设有将水流从水解酸化池11的调节池腔部112导出的溢流堰23,所述溢流堰23位于出水堰22的上方,用以将水流从调节池腔部112导出至原水调节池(图未示),原水调节池设于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外,原水调节池与溢流堰23之间设有导出管道(图未示),以供待处理液体从输入管101输入至水解酸化池11内,根据水解酸化池11内的水平面高低,出水堰22将水解酸化池腔部111内水解酸化后的液体从水解酸化池11导向SBR池12,亦能通过调节池腔部112起到缓冲高峰流量,抗冲击与调节水质与水量的作用,以及溢流堰23将过量的水流从调节池腔部112导出至原水调节池;所述输出管102连通SBR池12,用以将生化处理后的液体输出。
[0019]进一步地,所述间隔壁21上对应出水堰22设有通口201,所述通口201位于水解酸化池腔部111的顶部,通过通口201使出水堰22的一端与SBR池12连通,以供水解酸化后的液体沿出水堰22从通口201流入至SBR池12内。
[0020]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堰22设有支撑架221及堰体222,所述支撑架221架设于水解酸化池11内,所述堰体222安装于支撑架221的顶部,堰体222的两端分别连接水解酸化池11的
内壁及间隔壁21,所述堰体222的侧壁上间距设有若干进水口223,以供水解酸化后的液体从进水口223流入至堰体222内,再沿堰体222从通口201流入至SBR池12内。
[0021]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223呈V型,所述进水口可位于水解酸化池腔部111的顶部或调节池腔部112内。
[0022]进一步地,所述间隔壁21设有第一壁体段211、第二壁体段212及第三壁体段213,所述第一壁体段211立设于主池体10内,所述第二壁体段212相对于第一壁体段211垂直地设于第一壁体段211的上方,第二壁体段212的一端与第一壁体段211连接,所述第三壁体段213立设于第二壁体段212的另一端上,所述溢流堰23设于第三壁体段213的顶部。
[0023]进一步地,所述水解酸化池11的截面呈Γ型。
[0024]本专利技术一种组合式生化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包括主池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池体(10)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管(101)及输出管(102),所述主池体(10)内设有间隔壁(21),将主池体(10)间隔形成水解酸化池(11)与SBR池(12);所述水解酸化池(11)设有水解酸化池腔部(111)及设于水解酸化池腔部(111)上方的调节池腔部(112),所述调节池腔部(112)位于SBR池(12)的上方;所述输入管(101)与水解酸化池腔部(111)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11)内设有出水堰(22),所述出水堰(22)的一端与SBR池(12)连通,出水堰(22)将水解酸化后的液体从水解酸化池(11)导向SBR池(12),并通过调节池腔部(112)起到缓冲高峰流量,抗冲击与调节水质与水量的作用;所述间隔壁(21)的顶部设有将水流从调节池腔部(112)导出的溢流堰(23),所述溢流堰(23)位于出水堰(22)的上方,溢流堰(23)将过量的水流从调节池腔部(112)导出;所述输出管(102)连通SBR池(12),用以将生化处理后的液体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壁(21)上对应出水堰(22)设有通口(201),所述通口(201)位于水解酸化池腔部(111)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生化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堰(22)设有支撑架(221)及堰体(222),所述支撑架(221)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光郭萍汤建中张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世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