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一体化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68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一体化电源,具体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电源柜和电源主体,所述底座后端开设有四个两线插孔和两个三线插孔,所述底座后端固定设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内部固定设有固定杆,所述防护框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活动杆和两个第二活动杆,两个所述第一活动杆相向一侧均开设有四个相对应的第一弧形卡槽,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杆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对连接插头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了其在被无意碰到时脱离两线插孔和三线插孔内部的情况发生,进而使得用电设备可以持续稳定的进行工作,使用效果较好,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一体化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一体化电源。

技术介绍

[0002]智能一体化电源装置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较多,用途较为广泛,工业自动化控制、军工设备、科研设备、工控设备、计算机和电脑、通讯设备、电力设备、仪器仪表等领域都需要用到一体化电源设备。智能一体化电源装置是指直流电源与电力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电力用逆变电源和通信用直流变换电源等装置组成的一体化电源设备。电源设备是从电网中取得能量,经变换对一个或多个负荷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源装置在供电时,直接将连接线上的插头对准电源上的连接插孔进行插接即可。
[0003]目前,智能一体化电源在实际使用时,不能对连接插孔上的插头进行限位,当人不小心碰到连接线,插头容易从连接插孔中拔出,这样会给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使用效果不够好。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一体化电源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一体化电源,通过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对连接插头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了其在被无意碰到时脱离两线插孔和三线插孔内部的情况发生,进而使得用电设备可以持续稳定的进行工作,使用效果较好,实用性较强,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一体化电源,包括底座、电源柜和电源主体,所述电源柜设在底座顶部,所述电源主体固定设在电源柜内部,所述底座后端开设有四个两线插孔和两个三线插孔,所述三线插孔设在两线插孔底部,所述底座后端固定设有防护框,所述两线插孔和三线插孔设在防护框内部,所述防护框内部固定设有固定杆,所述两线插孔和三线插孔分别设在固定杆顶部和底部,所述防护框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活动杆和两个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分别设在固定杆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第一活动杆分别设在两线插孔后侧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杆分别设在三线插孔后侧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第一活动杆相向一侧均开设有四个相对应的第一弧形卡槽,所述第一弧形卡槽设在两线插孔后侧,所述固定杆顶端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顶端穿过两个第一活动杆和防护框顶端并与防护框顶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两个第一活动杆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纹杆底端与固定杆顶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杆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卡槽,所述第二弧形卡槽设在三线插孔后侧,所述固定杆底端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底端穿过两个第二活动杆和防护框底端并与防护框底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两个第二活动杆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螺纹杆顶端与固定杆底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顶端固定设有第一转把,所述第一转把设在防护框顶部。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杆底端固定设有第二转把,所述第二转把设在防护框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框内部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设在固定杆顶部,所述第一滑槽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滑块,四个所述第一滑块内侧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杆两端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框内部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设在固定杆底部,所述第二滑槽内部设有两个第二滑块,四个所述第二滑块内侧分别与两个第二活动杆两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电源柜内部顶端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底端固定设有多个扇叶,所述扇叶设在电源主体顶部。
[0012]优选的,所述电源柜底端固定设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底端与底座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源柜底端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所述电源柜内部和支撑框内部通过第一散热孔相连通,所述支撑框外端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与支撑框内部相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电源柜前端设有柜门,所述柜门一侧与电源柜一侧之间通过铰链相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底座底端固定设有四个刹车轮。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1、通过转动第一转把和第二转把,第一转把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二转把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两个第一活动杆和两个第二活动杆均向靠近的方向运动,第一弧形卡槽和第二弧形卡槽会将连接线插头的端部卡在内部,这样就会对连接插头进行限位,插头就可以被固定在两线插孔和三线插孔上,通过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对连接插头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了其在被无意碰到时脱离两线插孔和三线插孔内部的情况发生,进而使得用电设备可以持续稳定的进行工作,使用效果较好,实用性较强;
[0017]2、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扇叶转动,扇叶会对电源主体顶端进行吹风,风吹过电源主体上时会将电源主体上的热量带走,带有热量的风会经过第一散热孔进入到支撑框内部,再经过第二散热孔排出到外部,通过扇叶吹出的风直接对电源主体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好,散热效率较高,且将第一散热孔开设在底部,避免了灰尘的进入,防尘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防护框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电源柜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支撑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底座、2电源柜、3电源主体、4两线插孔、5三线插孔、6防护框、7固定杆、8第一活动杆、9第一弧形卡槽、10第一螺纹杆、11第二活动杆、12第二弧形卡槽、13第二螺纹杆、14第一转把、15第二转把、16第一滑槽、17第一滑块、18第二滑槽、19第二滑块、20电机、21转动杆、22扇叶、23支撑框、24第一散热孔、25第二散热孔、26柜门、27刹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7]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一体化电源,包括底座1、电源柜2和电源主体3,所述电源柜2设在底座1顶部,所述电源主体3固定设在电源柜2内部,所述底座1后端开设有四个两线插孔4和两个三线插孔5,所述三线插孔5设在两线插孔4底部,所述底座1后端固定设有防护框6,所述两线插孔4和三线插孔5设在防护框6内部,所述防护框6内部固定设有固定杆7,所述两线插孔4和三线插孔5分别设在固定杆7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一体化电源,包括底座(1)、电源柜(2)和电源主体(3),所述电源柜(2)设在底座(1)顶部,所述电源主体(3)固定设在电源柜(2)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后端开设有四个两线插孔(4)和两个三线插孔(5),所述三线插孔(5)设在两线插孔(4)底部,所述底座(1)后端固定设有防护框(6),所述两线插孔(4)和三线插孔(5)设在防护框(6)内部,所述防护框(6)内部固定设有固定杆(7),所述两线插孔(4)和三线插孔(5)分别设在固定杆(7)顶部和底部,所述防护框(6)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活动杆(8)和两个第二活动杆(11),所述第一活动杆(8)和第二活动杆(11)分别设在固定杆(7)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第一活动杆(8)分别设在两线插孔(4)后侧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杆(11)分别设在三线插孔(5)后侧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第一活动杆(8)相向一侧均开设有四个相对应的第一弧形卡槽(9),所述第一弧形卡槽(9)设在两线插孔(4)后侧,所述固定杆(7)顶端设有第一螺纹杆(10),所述第一螺纹杆(10)顶端穿过两个第一活动杆(8)和防护框(6)顶端并与防护框(6)顶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与两个第一活动杆(8)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纹杆(10)底端与固定杆(7)顶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杆(11)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卡槽(12),所述第二弧形卡槽(12)设在三线插孔(5)后侧,所述固定杆(7)底端设有第二螺纹杆(13),所述第二螺纹杆(13)底端穿过两个第二活动杆(11)和防护框(6)底端并与防护框(6)底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3)与两个第二活动杆(11)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螺纹杆(13)顶端与固定杆(7)底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一体化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10)顶端固定设有第一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亚瑞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