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持续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864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腔持续给药装置,涉及腹腔给药装置领域,包括密封塞和外套,所述密封塞转动连接于外套顶部,所述外套的下部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密封塞下设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中空扇形出液管,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和旋转套下连通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对称设有两个窗口,所述套筒内转动连接有储药筒,所述旋转所述进液管的下端连通储药筒,所述进液管的上端穿出密封塞,所述储药筒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扇形孔,所述储药筒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两组滤孔,所述滤孔设于扇形孔的下方,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和套筒均设于外套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给药模式和换药模式的相互切换达到原位置换固体微囊药物的目的。换达到原位置换固体微囊药物的目的。换达到原位置换固体微囊药物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腔持续给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腹腔给药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腔持续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腹腔手术后可采取埋置给药的方式进行微囊药物的局部给药,由于微囊药物的基材是一些无法被人体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因此埋置给药需要将固体微囊药物采用可透过药物的包材进行包裹后,埋置于腹腔内,待药物完全释放后再将包材及微囊药物基材一同取出,但这种埋置给药方式通常适用于短期单次给药,在长时间多次给药时,就需要进行药物的置换,需要重复包埋和取出药物的操作,这就对患者的腹腔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多次换药也会造成腹腔感染的风险上升。因此需要一种无须从腹腔取出就能够原位置换固体微囊药物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持续给药装置,
[0004]一种腹腔持续给药装置,包括密封塞和外套,所述密封塞转动连接于外套顶部,所述外套的下部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密封塞下设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中空扇形出液管,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的上端开口于密封塞顶部,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和旋转套下连通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对称设有两个窗口,所述窗口设于两个中空扇形出液管的夹角下方,所述套筒内转动连接有储药筒,所述旋转套内转动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下端连通储药筒,所述进液管的上端穿出密封塞,所述储药筒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扇形孔,所述储药筒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两组滤孔,所述滤孔设于扇形孔的下方,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和套筒均设于外套内。
[0005]优选地,所述进液管的上端口设有接头
[0006]优选地,所述进液管的下端穿入储药筒内,所述进液管的下端口不接触储药筒的内壁。
[0007]优选地,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的上端开口内设有堵头。
[0008]优选地,所述储药筒的底部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下端连接于外套的内壁,所述套筒底部与固定柱转动连接。
[0009]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0]本技术通过旋转套、中空扇形出液管以及套筒的转动,选择性的连通扇形孔和中空扇形出液管开启换药模式或选择性的将套筒上的窗口转动至滤孔部位开启给药模式,通过给药模式和换药模式的相互切换达到原位置换固体微囊药物的目的,无须反复包埋和取出固体微囊药物,减少持续给药对人体的损伤。进液管的下端穿入储药筒内可使液体单向流动,使得冲洗清除微囊药物的效率更高。固定柱可保证转动套筒的同时储药筒不发生位移,防止影响模式的切换。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3]图3为图2中B

B向剖视图。
[0014]图4为图2中C

C向剖视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储药筒和进液管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

外套,11

通孔,2

密封塞,21

堵头,3

进液管,31

接头,4

储药筒,41

滤孔,42

扇形孔,5

固定柱,6

套筒,61

中空扇形出液管,62

旋转套,63

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腹腔持续给药装置,包括密封塞2和外套1,所述密封塞2转动连接于外套1顶部,所述外套1的下部设有若干通孔11,所述密封塞2下设有旋转套62,所述旋转套62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中空扇形出液管61,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61的上端开口于密封塞2顶部,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61和旋转套62下连通有套筒6,所述套筒6上对称设有两个窗口63,所述窗口63设于两个中空扇形出液管61的夹角下方,所述套筒6内转动连接有储药筒4,所述旋转套62内转动连接有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的下端连通储药筒4,所述进液管3的上端穿出密封塞2,所述储药筒4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扇形孔42,所述储药筒4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两组滤孔41,所述滤孔41设于扇形孔42的下方,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61和套筒6均设于外套1内。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的弧度可为90度,所述扇形孔42的弧度可小于90度。除外套1外,其余材质均可采用硬质塑料。外套1可采用硬度适中的医用硅胶。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3的上端口设有接头31。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3的下端穿入储药筒4内,所述进液管3的下端口不接触储药筒4的内壁。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61的上端开口内设有堵头21。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药筒4的底部设有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的下端连接于外套1的内壁,所述套筒6底部与固定柱5转动连接。
[0024]工作过程及原理:使用前,转动密封塞2,使得储药筒4的滤孔41从窗口63中漏出,此时,扇形孔42和中空扇形出液管61处于错位状态,不连通,处于给药状态,使用时,将外套1中下部埋置进入腹腔,外套1上部固定在体表,将重悬后的微囊固体药物通过进液管3注入储药筒4内,微囊固体药物留置于储药筒4内,通过滤孔41和通孔11逐渐扩散药物,当药物完全扩散后,需要置换新的微囊固体药物,将密封塞2转动90度,此时中空扇形出液管61的下口对准扇形孔42并导通,窗口63转出滤孔41区域,套筒6完全封住滤孔41,拔出堵头21,通过进液管3注入大量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旧的微囊固体药物随生理盐水经扇形孔42和中空扇形出液管61流出,完全冲洗干净后,塞上堵头21,再将密封塞2转动90度,恢复成给药状态,再将新的微囊固体药物注入储药筒4内即可完成药物的置换操作。
[0025]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
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持续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塞(2)和外套(1),所述密封塞(2)转动连接于外套(1)顶部,所述外套(1)的下部设有若干通孔(11),所述密封塞(2)下设有旋转套(62),所述旋转套(62)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中空扇形出液管(61),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61)的上端开口于密封塞(2)顶部,所述中空扇形出液管(61)和旋转套(62)下连通有套筒(6),所述套筒(6)上对称设有两个窗口(63),所述窗口(63)设于两个中空扇形出液管(61)的夹角下方,所述套筒(6)内转动连接有储药筒(4),所述旋转套(62)内转动连接有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的下端连通储药筒(4),所述进液管(3)的上端穿出密封塞(2),所述储药筒(4)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扇形孔(42),所述储药筒(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刚朱伟胡朝奇刘燕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先声中人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