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体式的止水件的阀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40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连体式的止水件的阀芯,包括一阀壳、一阀杆、一带动座、一动阀片、一定阀片及一阀座,其中阀座贯穿数个第一通孔,定阀片贯穿数个第二通孔,各第一通孔分别连通各第二通孔形成数个流道,阀座凹陷数个循环状的环槽,各环槽分别环绕各第一通孔,定阀片凹陷数个槽室;一止水件设于定阀片及阀座之间,止水件包括数个环圈部及一衔接片,衔接片位于各环圈部之间,衔接片连接各环圈部,各环圈部分别设于各环槽及各槽室,衔接片夹设于阀壳及定阀片之间,据此相对定位止水件。据此相对定位止水件。据此相对定位止水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连体式的止水件的阀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控制阀的组件,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连体式的止水件的阀芯。

技术介绍

[0002]水控制阀的内部通常设有一至数个不等的阀芯,阀芯用于控制水的流动,根据作用的不同,大体上可约略分为混合型阀芯及流路变换型阀芯等类型。
[0003]阀芯包括一阀壳、一掣动件、一动阀片、一定阀片及一阀座,其中掣动件、动阀片及定阀片组设于阀壳的内部,阀座与阀壳相接,定阀片与阀座相邻设置,阀座贯穿数个第一通孔,定阀片贯穿数个第二通孔,各第一通孔分别与各第二通孔相对,各第一通孔分别连通相应的各第二通孔形成数个流道,阀座凹陷数个环状的嵌槽,各嵌槽分别环绕着各第一通孔,数个具有弹性的止水垫圈分别嵌设于各嵌槽,定阀片面向阀座的一侧形成一平面,平面压靠各止水垫圈,各止水垫圈分别环绕各流道的径向外周,利用各止水垫圈的材料弹性,使各流道无法在定阀片及阀座之间形成连通,并避免水由定阀片及阀座之间向外泄漏。
[0004]定阀片未靠置于阀座前,先行将各止水垫圈分别嵌设于各嵌槽,此时,止水垫圈的一部分凸出于阀座面向平面的一侧表面,定阀片靠置于阀座,且阀座连接阀壳后,平面压迫各止水垫圈弹性变形,使得各止水垫圈分别紧密地贴靠平面,止水垫圈嵌入嵌槽的部分弹性变形而贴靠着嵌槽的槽壁,据此,各止水垫圈得以在阀座及定阀片之间形成止水作用。
[0005]此种结构形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问题点:各止水垫圈的径向断面形状通常为方形或圆形,各止水垫圈分别配置于阀座,且阀座尚未连接阀壳的阀芯组设阶段时,定阀片与阀座之间的相对侧向作动或相对旋转作动,容易使得接触定阀片的各止水垫圈,分别受到定阀片的引动而产生程度不一的偏移,甚而发生部分脱出嵌槽的现象,若止水垫圈部分脱出嵌槽,将影响止水垫圈的止水可靠度,就另一方面而言,组装便利性也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连体式的止水件的阀芯。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具有连体式的止水件的阀芯,包括一阀壳、一阀杆、一带动座、一动阀片、一定阀片及一阀座,其中带动座、动阀片及定阀片组设于阀壳的内部,动阀片与定阀片相叠,带动座与动阀片相邻,定阀片与阀座相邻,阀座设于阀壳的一端,且阀壳连接阀座,阀座贯穿数个第一通孔,定阀片贯穿数个第二通孔,各第一通孔分别与各第二通孔形成轴向相对,各第一通孔分别连通相应的各第二通孔形成数个流道,阀座面向定阀片的一侧凹陷数个循环状的环槽,各环槽分别环绕各第一通孔的径向外缘;
[0009]定阀片面向阀座的一侧凹陷数个槽室,各槽室分别由各第二通孔扩张形成;
[0010]一连体式的止水件设于定阀片及阀座之间,止水件是由弹性材料一体构成,止水
件包括数个环圈部及一衔接片,其中衔接片位于各环圈部之间,衔接片连接各环圈部的外缘的中段部分,定义各环圈部的轴向长度为L1,各环圈部的径向断面的厚度为T1,衔接片的厚度为T2,则止水件在未受外力作用的自由状态下,T1<L1,且T2<T1;
[0011]各环圈部分别设于各环槽及各槽室,衔接片夹设于阀壳及定阀片之间,据此相对定位止水件。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定阀片、止水件及阀座的相对构成,提高了止水的可靠度及止水件的组装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部分分解的立体图。
[0014]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0015]图3是图2的部分放大图。
[0016]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止水件的俯视图。
[0017]图5是图4的5

5剖面图。
[0018]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定阀片的仰角状态的立体图。
[0019]图7A是本技术在阀座与阀壳未结合时,定阀片、止水件及阀座的组设剖视示意图。
[0020]图7B是本技术在阀座与阀壳结合时,定阀片、止水件及阀座的组设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式所示,是本技术具有连体式的止水件的阀芯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使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限制。
[0022]如图1至图6所示,具有连体式的止水件的阀芯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阀壳10、一阀杆20、一带动座30、一动阀片40、一定阀片50及一阀座60,其中带动座30、动阀片40及定阀片50组设于阀壳10的内部,且动阀片40与定阀片50相叠,带动座30与动阀片40相邻,定阀片50与阀座60相邻,阀座60设于阀壳10的一端,且阀壳10连接阀座60,阀座60贯穿数个第一通孔72,定阀片50贯穿数个第二通孔74,各第一通孔72分别与各第二通孔74形成轴向相对,各第一通孔72分别连通相应的各第二通孔74形成数个流道70,阀座60面向定阀片50的一侧凹陷数个循环状的环槽62,各环槽62分别环绕各第一通孔72的径向外缘;前述流道70的数量可视较佳实施例的用途需要而增减变化,但以至少两个流道70为限,所述的用途的具体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混合阀及分水阀。
[0023]定阀片50面向阀座60的一侧凹陷数个槽室52,各槽室52分别由各第二通孔74扩张形成,一连体式的止水件80设于定阀片50及阀座60之间,止水件80是由弹性材料一体构成,止水件80包括数个环圈部82及一衔接片84,其中衔接片84位于各环圈部82之间,衔接片84连接各环圈部82的外缘的中段部分,定义各环圈部82的轴向长度为L1,各环圈部82的径向断面的厚度为T1,衔接片84的厚度为T2,则止水件80在未受外力作用的自由状态下,T1<L1,且T2<T1;各环圈部82分别设于各环槽62及各槽室52,衔接片84夹设于阀座60及定阀片50之间,据此相对定位止水件80。
[0024]图7A显示定阀片50、止水件80及阀座60依序组设后,阀座60尚未结合阀壳10的状态,此时,止水件80尚未受到定阀片50及阀座60的相对夹压而弹性变形,图7B显示阀座60已结合阀壳10,止水件80受到定阀片50及阀座60的相对夹压而弹性变形的状态。
[0025]由于各环圈部82及衔接片84一体构成,且衔接片84位于各环圈部82之间,配合各环槽62及各槽室52在空间上的相对构成,如图7A所示,止水件80配置于阀座60及定阀片50之间,且阀座60尚未结合阀壳10时,各环圈部82分别受到各环槽62及各槽室52的限制,且各环圈部82相互牵制,止水件80不会发生部分脱出环槽62的现象,而可提高止水可靠度,就另一方面而言,数个环圈部82配合衔接片84及其整体在空间上的构成,有利于使用机械手臂或其他自动化设备,利用各环圈部82执行止水件80设置于阀座60的操作,组装便利性高。
[0026]参照图7A及图7B可知,通过T2<T1,定阀片50及阀座60相对夹压止水件80,促使止水件80弹性变形时,各环圈部82得以弹性变形而紧密贴靠各环槽62及各槽室52,形成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连体式的止水件的阀芯,包括一阀壳、一阀杆、一带动座、一动阀片、一定阀片及一阀座,其中带动座、动阀片及定阀片组设于阀壳的内部,动阀片与定阀片相叠,带动座与动阀片相邻,定阀片与阀座相邻,阀座设于阀壳的一端,且阀壳连接阀座,阀座贯穿数个第一通孔,定阀片贯穿数个第二通孔,各第一通孔分别与各第二通孔形成轴向相对,各第一通孔分别连通相应的各第二通孔形成数个流道,阀座面向定阀片的一侧凹陷数个循环状的环槽,各环槽分别环绕各第一通孔的径向外缘;其特征在于:定阀片面向阀座的一侧凹陷数个槽室,各槽室分别由各第二通孔扩张形成;一连体式的止水件设于定阀片及阀座之间,止水件是由弹性材料一体构成,止水件包括数个环圈部及一衔接片,其中衔接片位于各环圈部之间,衔接片连接各环圈部的外缘的中段部分,定义各环圈部的轴向长度为L1,各环圈部的径向断面的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满强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祁尔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