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充电枪线缆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23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冷充电枪线缆散热模块,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储液罐、液泵、换热器、进液管道、出液管道和中间管道,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和后端板,前面板上设有第一散热网孔,后端板上设有第二散热网孔,换热器贴合第二散热网孔设置,壳体上设有出液端口和回液端口;回液端口通过进液管道连接换热器,换热器通过中间管道连接储液罐,储液罐通过出液管道连接出液端口,形成散热回路,液泵设置在散热回路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了散热效率、便于后期维护和维修等优点。便于后期维护和维修等优点。便于后期维护和维修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充电枪线缆散热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冷充电枪线缆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快速充电成为越来越紧迫的需求,为了能够满足快速充电的需求,大功率充电成为了主流的选择,而大功率充电带来的枪缆散热问题成为了制约快速充电技术发展的瓶颈。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液冷线缆,液冷线缆可以实现一边导电,一边用冷却液散热,其冷却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温度,保障更高的电流在不损害线缆的前提下稳定运行。但是,目前液冷线缆的通常配套结构仅仅是集成在充电桩内的一个水箱和水泵,导致散热效率低下,且不易维护和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液冷充电枪线缆散热模块。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液冷充电枪线缆散热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液罐、液泵、换热器、进液管道、出液管道和中间管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和后端板,所述前面板上设有第一散热网孔,所述后端板上设有第二散热网孔,所述换热器贴合第二散热网孔设置,所述壳体上设有出液端口和回液端口;所述回液端口通过进液管道连接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通过中间管道连接储液罐,所述储液罐通过出液管道连接出液端口,形成散热回路,所述液泵设置在散热回路中。
[0006]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端口和回液端口设置在前面板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设置在壳体内的顶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在第二散热网孔的覆盖面积大于第二散热网孔面积的一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网孔的上设有散热风扇。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端口包括两个管口,所述出液管道通过三通管连接出液端口的两个管口;所述回液端口同样包括两个管口,所述进液管道通过三通管连接回液端口的两个管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端口和回液端口均为可流量调节的端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主框架,底板、顶板和两块侧板,所述前面板、后端板、底板、顶板和两块侧板安装在主框架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微流道换热器。
[0014]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上设有把手。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设计了独立于充电桩的、集成式的线缆散热模块,结构紧凑、体积小
巧、便于后期维护和维修,在壳体内设置有管道连接的储液罐、液泵和换热器组成散热循环回路,极大地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本技术相对地设置了第一散热网孔和第二散热网孔,并将换热器贴合第二散热网孔设置,用以加快壳体内部的气体流通,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0017]2、将外接线缆的出液端口和回液端口均设置在前面板,便于安装和操作。
[0018]3、将储液罐设置在壳体内的顶端,用于和液泵配合,提高冷却液的输出流量,而且便于冷却液的添加和排出。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壳体,11、前面板,11a、第一散热网孔,11b、出液端口,11c、回液端口,12、后端板,13、主框架,14、底板,15、顶板,16、侧板,2、储液罐,3、液泵,4、换热器,5、进液管道,6、出液管道,7、把手,8、管口,9、中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充电枪线缆散热模块,包括壳体1、储液罐2、液泵3、换热器4、进液管道5、出液管道6和中间管道9。壳体1为矩形的机箱结构,包括主框架13,以及安装在主框架13上的前面板11、后端板12、底板14、顶板15和两块侧板16。其中,顶板15和两块侧板16采用可拆卸式的结构,一般通过螺栓和主框架13连接。前面板11和后端板12则一般直接和主框架13焊接。在前面板11上分布有第一散热网孔11a,在后端面上设有第二散热网孔(图中未示出),形成了一个由前向后的气体流道,帮助壳体1进行散热。在前面板11的下端部分还有出液端口11b和回液端口11c。前面板11上还设有把手7,便于模块搬运。
[0024]本实施例中,储液罐2、液泵3、换热器4、进液管道5和出液管道6均设置在壳体1内,具体展开为:换热器4贴合在后端板12的第二散热网孔上,换热器4在第二散热网孔的覆盖面积大于第二散热网孔面积的一半。储液罐2设置在壳体1内的顶端,用于和泵体配合,提高冷却液的输出流量,储液罐2一侧具有罐液口,便于冷却液的添加和排出。前面板11上的回液端口11c通过进液管道5连接换热器4,换热器4通过中间管道9连接储液罐2,储液罐2通过出液管道6连接出液端口11b,液泵3设置在出液管道6上,位于出液端口11b的后方。由此,冷却液在散热模块中的流动过程为:储液罐2中的冷却液在液泵3的作用下从出液管道6流出,进入充电枪的线缆;从充电枪的线缆回流的冷却液通过回液端口11c和进液管道5进入换热器4,经过换热器4的散热后再次进入储液罐2,形成闭环的散热循环。
[0025]本实施例中,换热器4采用市售的微流道换热器,换热器4通过流经第一散热网孔11a和第二散热网孔的气流进行换热散热,将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散热网孔11a上设置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可以固定在前面板11的外侧或内侧,起到
加强气体流通,提高换热器4散热的作用。
[0026]本实施例中,进液管道5、出液管道6和中间管道9都采用铜管,导热系数好,使得冷却液在管道的传输过程中也能通过气流进行一部分的冷却,提高散热效率。
[0027]本实施例中,对接的充电线缆为双进双出的结构,即充电正极有一进一出两个液冷管道,负极有一进一出两根液冷管道,因此对应的出液端口11b和回液端口11c都采用双口设置。具体为:出液端口11b包括两个管口8,出液管道6通过三通管连接两个管口8,同时,回液端口11c也包括两个管口8,进液管道5同样通过三通管进液管道5。所有的管口8均采用市售的可以进行流量大小调节的管口8。
[0028]综上,本实施例设计了独立于充电桩的、集成式的线缆散热模块,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便于后期维护和维修,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散热效率。
[002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充电枪线缆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储液罐(2)、液泵(3)、换热器(4)、进液管道(5)、出液管道(6)和中间管道(9),所述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11)和后端板(12),所述前面板(11)上设有第一散热网孔(11a),所述后端板(12)上设有第二散热网孔,所述换热器(4)贴合第二散热网孔设置,所述壳体(1)上设有出液端口(11b)和回液端口(11c);所述回液端口(11c)通过进液管道(5)连接换热器(4),所述换热器(4)通过中间管道(9)连接储液罐(2),所述储液罐(2)通过出液管道(6)连接出液端口(11b),形成散热回路,所述液泵(3)设置在散热回路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充电枪线缆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端口(11b)和回液端口(11c)设置在前面板(1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充电枪线缆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2)设置在壳体(1)内的顶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充电枪线缆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4)在第二散热网孔的覆盖面积大于第二散热网孔面积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戈
申请(专利权)人:立酷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