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晨君专利>正文

火星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21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火星塞,供一引擎燃烧室点火燃烧而产生动力,包含一外壳,其具有一内孔;以及一陶瓷绝缘体,包覆一中心电极,装置于内孔中,陶瓷绝缘体与外壳保持有一间隙。其中,中心电极具有一本体及一顶部,顶部由本体一端径向延伸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大幅度提升引擎燃油的有效燃烧率,增加汽油的利用率,进而减少全球空气环境的劣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火星塞,特别是有关一种使车辆燃油效能提升的火星塞。
技术介绍
习知火星塞1,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绝缘陶瓷4包覆有中心电极2,其可防止高压电短路或漏电。绝缘陶瓷4装有石棉密封材料与铜套,使绝缘陶瓷4与壳体3间完全密合防止引擎压力泄漏。绝缘陶瓷4设有两环状导电极51、52。其中,第一导电极51的端缘501低于中心电极2的端缘201。第二导电极52的下缘位置设置与外壳3的端面301齐平。如图2所示,在引擎7燃烧室9中,提供三重电弧火花,x、y、z。其分别形成在中心电极2端缘201与第一导电极51的端缘501间、外壳3与第二导电极52间,以及两导电极51、52之间。特别是,呈锥状的绝缘陶瓷4,使x、y电弧火花呈弧线放电,且z的电弧火花为一水平线。由于,习知火星塞1的电弧火花呈现弧线的情况,实质上将会影响到火星塞1的点火效率。特别是,引擎7在高速的转速下,混合气进入燃烧室9的时间相对极短。习知火星塞1点火速率比直线慢的情况下,势必造成部分燃油无法完全燃烧的情况。换言之,燃油未经燃烧而排出,不但造成汽油浪费,也是全球环境空气劣质化的原因。此外,因为雾化的油气或油泥容易渗入间隙6内的缘故,十分容易影响呈水平电弧火花z的点火,甚至发生短路而使燃油有效燃烧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遂设计一种火星塞,其电弧火花均呈直线的最短路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中心电极,其由一本体及一顶部构成,这个顶部由本体的一端径向延伸而成,且顶部设计成一圆锥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至少一可供转动的附电极,不仅提供点火形成电弧火花,更具有减少火星塞氧化的速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外壳端缘提供一具有特定角度的斜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至少具有一~三圈满满360度的高压电弧火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汽缸容积下,大幅度地提升燃油有效燃烧率,增加汽油的利用率,进而减少全球空气环境的污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火星塞,供一引擎燃烧室点火燃烧而产生动力,其包含一外壳,具有一内孔;以及一陶瓷绝缘体,包覆一中心电极,装置于该内孔,陶瓷绝缘体与外壳保持一间隙;其中中心电极具有一本体及一顶部,该顶部由本体一端径向延伸而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火星塞,包含一外壳,具有一内孔;一陶瓷绝缘体,包覆一中心电极,外圆周设有至少一凹槽,陶瓷绝缘体设置于内孔并与外壳保持一间隙;以及至少一附电极,附电极实质上为一环状物,套置于凹槽中;其中中心电极具有一本体及一顶部,顶部由本体一端径向延伸而成。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火星塞,包含一电热传导外壳,具有一内孔;一陶瓷绝缘体,包覆一中心电极并设置于该内孔,陶瓷绝缘体外圆周设有至少一凹槽并与外壳保持一间隙;以及至少一附电极,附电极实质上为一环状物并可转动地套设于凹槽中。附图简单说明图1为绘示已知火星塞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为绘示图1装设于引擎燃烧室点火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图;图4为绘示本专利技术图3的局部剖视立体示意图;图5为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图; 图6为绘示本专利技术图5的局部剖视立体示意图;图7为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图;图8为绘示本专利技术图7的局部剖视立体示意图;图9为绘示本专利技术图3装设于引擎燃烧室进气混合气流动示意图;图10为绘示本专利技术图3引擎压缩时混合气流动分布示意图;图11为绘示本专利技术图5装设于引擎燃烧室的状态示意图;图12为绘示本专利技术图7装设于引擎燃烧室的状态示意图;图13为绘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图;图14为绘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已知技术1火星塞2中心电极201端缘3外壳301端面4绝缘陶瓷5导电极51第一导电极52第二导电极501端缘6间隙7引擎8活塞9燃烧室x、y、z电弧火花本专利技术10~50火星塞101~401螺帽102~402螺牙103~403内孔104~404间隙12~42外壳121斜面122端缘14~44陶瓷绝缘体16~46中心电极161、261、361本体162、262、362顶部23附电极231、431第一附电极232、432第二附电极235、335花纹24陶瓷绝缘体241~441凹槽205~505电弧火花206~506电弧火花207、507电弧火花17引擎18活塞19燃烧室实施方式以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及其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其绘示本专利技术产生一电弧火花的第一实施例图。本专利技术的火星塞10,主要包含一外壳12、一陶瓷绝缘体14及一中心电极16。外壳12内设有一内孔103,外壳12后半段的外围具有螺牙102,陶瓷绝缘体14的尺寸会随着螺牙102的牙距而改变。陶瓷绝缘体14包覆一中心电极16并装置于内孔103中,其与外壳12保持有一间隙104。其中,本专利技术的中心电极16为一本体161及一顶部162构成,此顶部162由本体161一端径向延伸而成。其它结构与习知相似,在此不另赘述。于本实施例中,中心电极16较佳为一体成形的结构,且顶部162为一圆锥状的头部。又,顶部162延径向方向凸伸于陶瓷绝缘体14之外。换言之,顶部162的直径长度略大于陶瓷绝缘体14的外径。此外,陶瓷绝缘体14的端面高度,亦即与中心电极16的顶部162接触处,高于外壳12之外。而这外壳12至高点处具有一端缘122,换句话说,陶瓷绝缘体14的端面高度高于此端缘122的高度。外壳12从端缘122处向外形成一倾斜的斜面121。然而,设计这个斜面121的好处,实质上可以便利于引导燃油的气流。如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火星塞10的斜面121完全暴露于燃烧室19中。当气体(及燃油)进入燃烧室19时(如箭头所示),具有某一角度的斜面121,会增加雾化的燃油气体快速分布,进而加速与已经点火形成的电弧火花接触、燃烧。这是不具任何角度的已知火星塞无法比拟的。本实施例中,此斜面121较佳的角度包含10~70度角,最佳为45度角。本实施例的高压电弧火花,形成在端缘122与中心电极16最接近点间的最短路径。意即,火星塞10放电时,会在此最短路径形成一连续面,如图10所示。火星塞10会在这个连续面上产生满满一圈电弧火花105。根据上述斜面122的角度,这里的连续面与水平线间的角度,应与斜面121的角度相同。如图5、6所示,其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供分别产生三电弧火花的火星塞。本专利技术的火星塞20,主要包含一外壳20、一陶瓷绝缘体24以及二个附电极23。其中,外壳20具有一内孔203,其外侧下半段设有螺牙202,陶瓷绝缘体24的尺寸随螺牙202的牙距大小而改变。陶瓷绝缘体24包覆一中心电极26,其外圆周设有二凹槽241。陶瓷绝缘体24设置于内孔203中并与外壳22保持一间隙204。此二附电极23实质上为一环状物,套置于二凹槽241中。本专利技术的中心电极26具有一本体261及一顶部262,此顶部262由本体261一端径向延伸而成。于本实施例中,中心电极26较佳为一体成形,且顶部262呈一圆锥形的头端。特别是,这些附电极23实质上可转动地套置于凹槽241中。其中,第二附电极232套设的高度高于外壳22的端面高度。若第一、第二附电极231、232等距地配置于火星塞20的头端,形成的电弧火花也是等距的。中心电极26的顶部262径向凸伸于陶瓷绝缘体24之外。换言之,顶部262的直径大于陶瓷绝缘体24的外径。而且,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星塞,供一引擎燃烧室点火燃烧而产生动力,其包含:一外壳,具有一内孔;以及一陶瓷绝缘体,包覆一中心电极,装置于该内孔,陶瓷绝缘体与外壳保持一间隙;其中中心电极具有一本体及一顶部,该顶部由本体一端径向延伸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晨君
申请(专利权)人:廖晨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