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818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包括固定支撑杆和调节单元;固定支撑杆:其上表面设置的环形滑槽内通过环形滑块滑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上端面通过安装座设有风力发电机,转动杆外弧面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转动架,转动架的上表面均设有太阳能发电板,固定支撑杆底端的圆盘上端面设有安装箱,安装箱的内腔底壁面右侧设有逆变器,安装箱的内腔底壁面左侧设有太阳能控制器,固定支撑杆的内腔底壁面设有蓄电池;调节单元:设置于转动杆的外弧面下端;其中: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设置于安装箱的内腔后壁面右侧,该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满足了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需求,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能系统
,具体为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这里的能量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现在人们大力发展的是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
[0003]目前,供能系统在使用时,往往都是单独规划、单独设计、独立运行,彼此间缺乏协调,能源利用率低;
[0004]现有的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发电和供电都是单独运行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板不能始终处于较好的工作环境,再生能源使用率欠佳,风能和太阳能彼此间不能相互协调,能源的利用率较弱,供能系统整体安全性和自愈能力不够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满足了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需求,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撑杆(1)和调节单元(6);固定支撑杆(1):其上表面设置的环形滑槽内通过环形滑块滑动连接有转动杆(2),转动杆(2)的上端面通过安装座设有风力发电机(3),转动杆(2)外弧面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转动架(4),转动架(4)的上表面均设有太阳能发电板(5),固定支撑杆(1)底端的圆盘上端面设有安装箱(8),安装箱(8)的内腔底壁面右侧设有逆变器(9),安装箱(8)的内腔底壁面左侧设有太阳能控制器(10),固定支撑杆(1)的内腔底壁面设有蓄电池(11);调节单元(6):设置于转动杆(2)的外弧面下端;其中:还包括单片机(12),所述单片机(12)设置于安装箱(8)的内腔后壁面右侧,单片机(12)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11)的输出端,风力发电机(3)的输出端电连接逆变器(9)的输入端,逆变器(9)的输出端电连接蓄电池(11)的输入端,太阳能发电板(5)的输出端电连接太阳能控制器(10)的输入端,太阳能控制器(10)的输出端电连接蓄电池(11)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6)包括安装板(61)、电机一(63)、齿轮一(64)和半圆齿轮(65),所述安装板(61)设置于转动杆(2)的外弧面下端,安装板(61)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均通过组装座设有电机一(63),电机一(63)的输出轴内侧端头均设有齿轮一(64),转动架(4)靠近转动杆(2)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鸿孟翔杨铮王笑寒李振元张凯王瑜聪刘军崔效伟周川丽马黎明常嘉力任存博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荥阳市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