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818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包括固定支撑杆和调节单元;固定支撑杆:其上表面设置的环形滑槽内通过环形滑块滑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上端面通过安装座设有风力发电机,转动杆外弧面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转动架,转动架的上表面均设有太阳能发电板,固定支撑杆底端的圆盘上端面设有安装箱,安装箱的内腔底壁面右侧设有逆变器,安装箱的内腔底壁面左侧设有太阳能控制器,固定支撑杆的内腔底壁面设有蓄电池;调节单元:设置于转动杆的外弧面下端;其中: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设置于安装箱的内腔后壁面右侧,该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满足了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需求,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能系统
,具体为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这里的能量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现在人们大力发展的是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
[0003]目前,供能系统在使用时,往往都是单独规划、单独设计、独立运行,彼此间缺乏协调,能源利用率低;
[0004]现有的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发电和供电都是单独运行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板不能始终处于较好的工作环境,再生能源使用率欠佳,风能和太阳能彼此间不能相互协调,能源的利用率较弱,供能系统整体安全性和自愈能力不够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满足了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需求,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包括固定支撑杆和调节单元;
[0007]固定支撑杆:其上表面设置的环形滑槽内通过环形滑块滑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上端面通过安装座设有风力发电机,转动杆外弧面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转动架,转动架的上表面均设有太阳能发电板,固定支撑杆底端的圆盘上端面设有安装箱,安装箱的内腔底壁面右侧设有逆变器,安装箱的内腔底壁面左侧设有太阳能控制器,固定支撑杆的内腔底壁面设有蓄电池;
[0008]调节单元:设置于转动杆的外弧面下端;
[0009]其中: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设置于安装箱的内腔后壁面右侧,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端电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逆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入端,太阳能发电板的输出端电连接太阳能控制器的输入端,太阳能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入端,实现不间断的发电和供电,满足了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需求,使得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板可以始终处于较好的工作环境,实现了再生能源的最大使用,根据管理终端的调度,使得风能太阳能彼此间相互协调,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得供能系统整体安全性和自愈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协调调度,实现多能互补、能源梯级利用。
[00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安装板、电机一、齿轮一和半圆齿轮,所述安装板设置于转动杆的外弧面下端,安装板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均通过组装座设有电机一,电机一的输出轴内侧端头均设有齿轮一,转动架靠近转动杆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半圆齿轮,半圆齿轮
分别与横向对应的齿轮一啮合连接,电机一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实现了再生能源的最大使用。
[00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分别设置于安装板远离转动架的表面上,支撑板的竖直板体内侧面分别通过销轴与转动架远离转动杆的表面转动连接,将强转动架的稳定性。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设置于固定支撑杆的内部,旋转单元与转动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起到旋转的作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单元包括齿轮二、电机二和齿轮三,所述齿轮二设置于转动杆的下端面,定支撑杆的内弧面上端通过固定座设有电机二,电机二的输出轴上端设有齿轮三,齿轮三与齿轮二啮合连接,电机二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使得风力发电机可以始终处于较好的工作环境。
[0014]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箱的内腔后壁面左侧设有GPRS数据传输器,GPRS数据传输器与单片机双向电连接,满足了远程传输信息和接收信息的需求。
[0015]进一步的,所述风力发电机螺旋叶片的前端面中部设有导流罩,对气流起到导向的作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具有以下好处:
[0017]1、首先工作人员将固定支撑杆安装固定在工作场所,当有风时风力发电机前端的叶片会被风吹动旋转,然后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进而来促使发电机发电,由于风力发电机产生电是交流电,须经逆变器转换整流成直流电,以此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而外部用电系统则由蓄电池进行供电,太阳能发电板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并通过太阳能控制器将电充入蓄电池内,该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将风能和太阳能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不间断的发电和供电,满足了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需求。
[0018]2、工作人员可根据风向或者太阳的变换的方向进行调节,首先远程端的工作人员将调节的信号通过以太网传输给GPRS数据传输器的接收端,GPRS数据传输器则将信息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将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调控电机一和电机二运作,电机二输出轴旋转带动齿轮三转动,由于齿轮三与齿轮二啮合连接,齿轮三转动则带动齿轮二以及转动杆同时同幅度相反方向转动,直至使风力发电机叶片与风向对应,从而使得风力发电机可以始终处于较好的工作环境。
[0019]3、电机一输出轴旋转带动齿轮一转动,由于半圆齿轮分别与横向对应的齿轮一啮合连接,齿轮一转动时带动半圆齿轮以及转动架和太阳能发电板同时同幅度反方向转动,直至将太阳能发电板调节至与太阳光的方向对应后,单片机调控电机一和电机二停止运作,从而实现了再生能源的最大使用,根据管理终端的调度,使得风能太阳能彼此间相互协调,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得供能系统整体安全性和自愈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协调调度,实现多能互补、能源梯级利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固定支撑杆、2转动杆、3风力发电机、4转动架、5太阳能发电板、6调节单元、61安装板、62支撑板、63电机一、64齿轮一、65半圆齿轮、7旋转单元、71齿轮二、72电机二、73齿轮三、8安装箱、9逆变器、10太阳能控制器、11蓄电池、12单片机、13 GPRS数据传输器、14导流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包括固定支撑杆1和调节单元6;
[0026]固定支撑杆1:固定支撑杆1则对其附属机构单元提供安装支撑场所,其上表面设置的环形滑槽内通过环形滑块滑动连接有转动杆2,转动杆2的上端面通过安装座设有风力发电机3,转动杆2外弧面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转动架4,转动架4的上表面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撑杆(1)和调节单元(6);固定支撑杆(1):其上表面设置的环形滑槽内通过环形滑块滑动连接有转动杆(2),转动杆(2)的上端面通过安装座设有风力发电机(3),转动杆(2)外弧面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转动架(4),转动架(4)的上表面均设有太阳能发电板(5),固定支撑杆(1)底端的圆盘上端面设有安装箱(8),安装箱(8)的内腔底壁面右侧设有逆变器(9),安装箱(8)的内腔底壁面左侧设有太阳能控制器(10),固定支撑杆(1)的内腔底壁面设有蓄电池(11);调节单元(6):设置于转动杆(2)的外弧面下端;其中:还包括单片机(12),所述单片机(12)设置于安装箱(8)的内腔后壁面右侧,单片机(12)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11)的输出端,风力发电机(3)的输出端电连接逆变器(9)的输入端,逆变器(9)的输出端电连接蓄电池(11)的输入端,太阳能发电板(5)的输出端电连接太阳能控制器(10)的输入端,太阳能控制器(10)的输出端电连接蓄电池(11)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协同的综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6)包括安装板(61)、电机一(63)、齿轮一(64)和半圆齿轮(65),所述安装板(61)设置于转动杆(2)的外弧面下端,安装板(61)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均通过组装座设有电机一(63),电机一(63)的输出轴内侧端头均设有齿轮一(64),转动架(4)靠近转动杆(2)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鸿孟翔杨铮王笑寒李振元张凯王瑜聪刘军崔效伟周川丽马黎明常嘉力任存博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荥阳市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