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663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支撑板,所述外壳的顶端活动卡设有冲压板,所述冲压板的底端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两端均连接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顶端均设有铰耳座,所述侧板与所述缓冲板的底端均设有至少一个橡胶块,所述冲压板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相对的支杆,当冲压板受到外界冲击时会带动缓冲板移动,能够驱使侧板对传感器本体顶端的一侧进行包裹,使橡胶块对传感器本体进行减压防护,便于对传感器本体进行防护,进而提高了传感器本体自身的抗冲击性能,在套杆与压簧的配合下,能够对支撑板上的设备进行弹性缓冲,便于减少设备受到的冲击,进一步加强了设备的抗冲击能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光电
,具体为一种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光电式传感器在检测和控制中应用非常广泛。
[0003]现有的光电传感器多数都是简单放置在包装盒内部,无任何有效防护,当光电传感器受到冲击时,无法对光电传感器进行有效防护,致使光电传感器易造成损伤和影响精度,极大的影响了正常的使用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无法对光电传感器进行有效防护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支撑板,所述外壳的顶端活动卡设有冲压板,所述冲压板的底端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两端均连接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顶端均设有铰耳座,所述侧板与所述缓冲板的底端均设有至少一个橡胶块,所述冲压板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相对的支杆,两个所述支杆均与所述铰耳座相铰接;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安置有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位于所述缓冲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板的内壁两端均设有多个套杆,相邻两个所述套杆的一端均连接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均位于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两侧、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的相应外表面紧密接触,每个所述套杆的杆轴上套接有压簧;每个所述压簧与所述挡板相抵接,所述挡板位于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两端、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紧密接触,所述外壳内还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竖向移动。
[0006]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一端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壳的相应内壁转动插接,且所述螺杆水平安置在所述支撑板的正下方,所述螺杆轴向两侧外表面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杆两端的外侧均螺纹穿插有螺纹块,两个所述螺纹块上均铰接有连杆,所述支撑板相对所述螺杆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卡块,两个所述连杆均与所述卡块的相应一端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两侧均垂直设有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的轨道内壁上均设置有滑板,且两个所述滑板的相对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板的底端均插接有导杆,每个所述导杆的底部与所述滑轨的相应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导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每个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相应所述滑板的底端相抵接。
[0008]优选的,所述缓冲板通过合页与所述侧板相铰接,多个所述橡胶块均与相应所述
传感器本体的表面挤压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端内壁上设有两个相对的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的顶端均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相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正面设有透明窗,所述透明窗与所述传感器本体位置相对应,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通风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置的缓冲板,橡胶块、支撑板、挡板和压簧等的配合使用,当冲压板受到外界冲击时会带动缓冲板移动,能够驱使侧板对传感器本体顶端的一侧进行包裹,使橡胶块对传感器本体进行减压防护,便于对传感器本体进行防护,进而提高了传感器本体自身的抗冲击性能,在套杆与压簧的配合下,能够对支撑板上的设备进行弹性缓冲,便于减少设备受到的冲击,进一步加强了设备的抗冲击能力。
[0013]2、设置的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支撑板竖向移动,便于对支撑板进行高度的调节,同时也方便对支撑板上的传感器本体进行安装拆卸,当支撑板受到的冲击较强时,在弹簧与导杆的配合使用下,能够对移动的滑板进行缓冲,从而降低支撑板受到的冲击力,增加的传感器本体的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内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中冲压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中滑轨底部内壁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外壳;11、透明窗;12、冲压板;121、支杆;122、侧板;123、缓冲板;124、橡胶块;13、通风窗;14、限位柱;15、滑轨;16、滑板;17、导杆;18、弹簧;2、转盘;21、螺杆;22、螺纹块;23、连杆;24、卡块;3、支撑板;31、传感器本体;32、套杆;33、挡板;34、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包括外壳1以及安装在外壳1内的支撑板3,外壳1的顶端活动卡设有冲压板12,冲压板12的底端连接有缓冲板123,缓冲板123的两端均连接有侧板122,两个侧板122的顶端均设有铰耳座,侧板122与缓冲板123的底端均设有至少一个橡胶块124,冲压板12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相对的支杆121,两个支杆121均与铰耳座相铰接;支撑板3的顶端安置有传感器本体31,传感器本体31位于缓冲板123的下方,支撑板3的内壁两端均设有多个套杆32,相邻两个套杆32的一端均连接有挡板33,两个挡板33均位于传感器本体31的两侧、并与传感器本体31的相应外表面紧密接触,每个套杆32的杆轴上套接有压簧34;每个压簧34与挡板33相抵接,挡板33位于传感器本体31的两端、并与传感器本体31紧密接触,外壳1内还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
用于驱动支撑板3竖向移动,当外壳1顶端的冲压板12受到冲击时,会带动连接的缓冲板123与侧板122同步移动,从而时橡胶块124与传感器本体31进行接触,通过支杆121的配合使用,能够驱使侧板122对传感器本体31顶端的一侧进行包裹,便于对传感器本体31进行防护,进而提高了传感器本体31自身的抗冲击性能,挡板33用于对安装在支撑板3上的传感器本体31进行夹持固定,在套杆32与压簧34的配合下,能够对支撑板3上的设备进行弹性缓冲,便于减少设备受到的冲击,进一步加强了设备的抗冲击能力。
[0021]调节组件包括转盘2,转盘2的一端连接有螺杆21,螺杆21的两端均与外壳1的相应内壁转动插接,且螺杆21水平安置在支撑板3的正下方,螺杆21轴向两侧外表面的螺纹旋向相反;螺杆21两端的外侧均螺纹穿插有螺纹块22,两个螺纹块22上均铰接有连杆23,支撑板3相对螺杆2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卡块24,两个连杆23均与卡块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的支撑板(3),所述外壳(1)的顶端活动卡设有冲压板(12),所述冲压板(12)的底端连接有缓冲板(123),所述缓冲板(123)的两端均连接有侧板(122),两个所述侧板(122)的顶端均设有铰耳座,所述侧板(122)与所述缓冲板(123)的底端均设有至少一个橡胶块(124),所述冲压板(12)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相对的支杆(121),两个所述支杆(121)均与所述铰耳座相铰接;所述支撑板(3)的顶端安置有传感器本体(31),所述传感器本体(31)位于所述缓冲板(123)的下方,所述支撑板(3)的内壁两端均设有多个套杆(32),相邻两个所述套杆(32)的一端均连接有挡板(33),两个所述挡板(33)均位于所述传感器本体(31)的两侧、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31)的相应外表面紧密接触,每个所述套杆(32)的杆轴上套接有压簧(34);每个所述压簧(34)与所述挡板(33)相抵接,所述挡板(33)位于所述传感器本体(31)的两端、并与所述传感器本体(31)紧密接触,所述外壳(1)内还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3)竖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的光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盘(2),所述转盘(2)的一端连接有螺杆(21),所述螺杆(21)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壳(1)的相应内壁转动插接,且所述螺杆(21)水平安置在所述支撑板(3)的正下方,所述螺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李强崔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凯基特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