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使用的食物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56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29
一种方便使用的食物夹,包括第一、第二夹臂,第一、第二夹臂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握持部,第一、第二夹臂的另一端分别具有能相对开或合的第一、第二夹持片,第一夹持片的前端边沿依次间隔设计有多个第一凹部而形成第一叉齿,第二夹持片的前端边沿也依次间隔设计有多个第二凹部而形成第二叉齿,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片和/或第二夹持片的下边沿上设有第三凹部而形成长度不同于第一、第二叉齿的第三叉齿,且第一、第二夹持片的中部还分别向外侧突起形成凹陷区,在各凹陷区内开有多个通孔而形成漏勺。采用上述结构后,食物夹既可以作为叉子、镊子使用,又可以作为漏勺使用,并且根据食材的软硬或重量的不同,选用不同长度的叉齿,故能达到更方便使用的目的。到更方便使用的目的。到更方便使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便使用的食物夹


[0001]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要用来夹持食物的多功能食物夹。

技术介绍

[0002]食物夹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以在用餐等场合下将食物进行按需移动。它通常包括有手柄和与手柄固定连接的夹持部,夹持部又大多采用对称设置的两个夹持片,利用两夹持片进行夹取食物。为了使得该食物夹功能更加多样化,该两个夹持片中至少其中一个的前端边沿上会开设有多个凹部以形成叉子,使得这样的食物夹在夹取面条、沙拉等食物,可以防止食物被夹碎,同时又可以确保食物不会从食物夹上滑落。
[0003]并且,随着卫生意识的提高,目前,人们聚餐时已养成了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夹或或公叉勺的习惯,但若在桌上一一配齐这些用具,就会占用较多空间,因此多功能食物夹就显得更有意义,但现有的多功能食物夹虽能克服单一勺、单一叉的缺陷,可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上述要求。例如,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握持使用习惯,若仅前端形成叉子,会影响用力;或者面对按压食材时,用叉齿比用整个长边沿更有利于按压效果,但因需要竖直用力,握持的舒适度就会减弱;或者面对不同厚度或不同重量的食材时,叉齿的长短要求也不一样。因此针对现有的不同使用要求,现有的食物夹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功能多样的方便使用的食物夹。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使用的食物夹,包括有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该第一夹臂的一端与第二夹臂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握持部,该第一夹臂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夹持片,第二夹臂的另一端具有与第一片状体相对应且能相对开或合的第二夹持片,所述第一夹持片的前端边沿依次间隔设计有多个第一凹部而使得相邻第一凹部之间形成第一叉齿,第二夹持片的前端边沿也依次间隔设计有多个第二凹部而在相邻第二凹部之间形成第二叉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片和/或第二夹持片的下边沿上设有第三凹部而在相邻第三凹部之间形成长度不同于第一、第二叉齿的第三叉齿,且所述第一、第二夹持片的中部还分别向外侧突起形成凹陷区,在各凹陷区内开有多个通孔而形成漏勺。
[0006]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第二凹部的深度均大于所述第三凹部的深度,使得前边沿上的叉齿可以作为镊子使用时,可以有更大的夹持力,而作为叉子使用时,能插入得更深。而对于第三叉齿而言,更方便作为按压使用,此时相对于整个边沿的压持,接触面积小,按压力度大。
[0007]为了提高使用的舒适性,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由同一片体弯折而成,且在握持部处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分别向外侧突起而形成断面成弧形的握持面。
[0008]在上述方案中,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凹部的深度与对应的第二凹部的深度相同,以方便夹持,并能确保夹持的平稳性。
[0009]再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叉齿和第二叉齿分别有多个,并至少有一对一一对应,该对叉齿的相对内表面上均设计有防滑纹,在作夹取动作时以防止食物滑落。
[0010]更进一步改进的是,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的下边沿上还分别设有支撑部,利用该支撑部,可以避免夹持片与桌面相接触,可以保证使用过程中符合卫生要求。
[0011]在上述更进一步改进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夹持片的下边沿或/和第二夹持片的下边沿上还设有邻近所述支撑部的缺口,该缺口可以方便的将食物夹卡放在盘子边缘;也可以和对应的支撑部之间形成开瓶器,以使食物夹还具有开瓶盖的功能。
[0012]在上述方案中,缺口也可以独立于支撑部设计而形成下述的卡槽,即所述第一夹持片的下边沿或/和第二夹持片的下边沿上还设有开瓶盖用的卡槽,这样的结构同样使食物夹具有开瓶盖的功能。
[0013]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中其中一夹臂上具有供大拇指容纳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中的另一夹臂上具有供四指容纳的第二定位槽,在提高握持舒适性的同时还具有防错功能。
[0014]在述各方案中,所述握持部上开有悬挂孔,以方便食物夹的弯制,同时也便于收纳。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在第一夹持片和/或第二夹持片的下边沿上设有第三叉齿,又因该第三叉齿的长度不同于第一、第二叉齿的长度,因而可以作为叉子使用,以满足不同食材选用不同长度的叉齿的需求;同时第一、第二叉齿对应夹持后又可以作为镊子使用;借助于第一、第二夹持片上的中部凹陷区内的通孔又可以作为漏勺使用,因此采用这样的食物夹更方便使用。并且将握持部处的第一、第二夹臂设计成弧形,提高手握持的舒适性;借助于两个支撑脚,还可以让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的下边沿不会触及桌面,保持两个夹持片的清洁卫生。利用缺口可以用作开瓶器,因而采用本技术,可以使食物夹具有更多功能而能满足人们对于食物夹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多功能食物夹优选实施例,该多功能食物夹包括有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该第一夹臂1的一端与第二夹臂2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握持部3,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由同一片体弯折而成,在弯折部位处形成了所述的握持部;该第一夹臂1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夹持片11,第二夹臂的另一端具有与第一夹持片11相对应的第二夹持片21,因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弯折形成有自身的弹力,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上述第一夹持片11和第二夹持片21能相对分离而处于张开状态,作为夹持食材前
的预备状态,当有外力作用于其中一夹臂时,第一夹持片11和第二夹持片21会相对靠拢,从而可以作夹住食材动作。本实施例中的食物夹,第一夹持片11和第二夹持片21的前端边沿均设计有凹部而形成叉子,也就是,第一夹持片11的前端边沿依次间隔设计有多个第一凹部41a而使得相邻第一凹部41a之间形成第一叉齿42a,同样第二夹持片21的前端边沿也依次间隔设计有多个第二凹部41b在相邻第二凹部41b之间形成第二叉齿42b,图1和图2中第一凹部41a和第二凹部41b均有三个,该三个第一凹部41a的深度从上而下依次减小,当然深度也可以设计的相同。三个第二凹部41b的深度也不等,也是从上而下依次减小。当然第一、第二凹部的数量不局限于这个数量,可以按需要调整。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部41a的深度等于对应的第二凹部41b的深度,使得相对应的第一叉齿长度与第二叉齿的长度相同。同时在上述第一夹持片11和第二夹持12片的下边沿上设有第三凹部41c而在相邻第三凹部41c之间形成长度不同于第一、第二叉齿的第三叉齿42c,图中,第一、第二凹部的深度均大于第三凹部41c的深度,也就是第三叉齿42c的长度短于第二叉齿42b和第一叉齿42a。这样可以根据食材的软硬或重量的不同,选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使用的食物夹,包括有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该第一夹臂的一端与第二夹臂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握持部,该第一夹臂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夹持片,第二夹臂的另一端具有与第一片状体相对应且能相对开或合的第二夹持片,所述第一夹持片的前端边沿依次间隔设计有多个第一凹部而使得相邻第一凹部之间形成第一叉齿,第二夹持片的前端边沿也依次间隔设计有多个第二凹部而在相邻第二凹部之间形成第二叉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片和/或第二夹持片的下边沿上设有第三凹部而在相邻第三凹部之间形成长度不同于第一、第二叉齿的第三叉齿,且所述第一、第二夹持片的中部还分别向外侧突起形成凹陷区,在各凹陷区内开有多个通孔而形成漏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凹部的深度均大于所述第三凹部的深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由同一片体弯折而成,且在握持部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恒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努恩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