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桩孔的桩口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20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桩孔的桩口防护结构,包括桩孔,在桩孔的桩口安装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上定位筒和下支撑筒。上定位筒套设在下支撑筒的上端,并与下支撑筒固定连接。下支撑筒伸入桩孔内,并通过多个固定组件与桩孔侧壁固定连接。上定位筒向外翻折至与地面贴合后,通过固定组件与地面固定连接。该下支撑筒的上端缘内侧向上延伸形成挡水护筒,且挡水护筒凸出于地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下支撑筒固定贴附于桩孔内壁,同时将上定位筒翻转弯折贴附于地面固定,可有效通过上定位筒和下支撑筒对桩孔的上端和下端孔壁进行支护防止坍孔,对桩口起到防护作用,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的安全性。工的安全性。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桩孔的桩口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灌注
,具体涉及一种灌注桩桩孔的桩口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
[0003]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桩孔的防护非常重要,尤其是桩孔的桩口,容易因雨水灌注等造成桩口坍塌等,尤其是在在桩孔内存在软弱土层时,大量雨水灌入,就容易造成坍孔,严重影响了质量问题,更有甚者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
[0004]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灌注桩桩孔的桩口防护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水下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容易出现桩孔上端坍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注桩桩孔的桩口防护结构,解决了在水下桩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桩孔上端坍孔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灌注桩桩孔的桩口防护结构,包括桩孔,在桩孔的桩口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定位筒和下支撑筒。所述上定位筒为上大下小的喇叭状结构,所述下支撑筒为圆筒形结构。其中,上定位筒套设在下支撑筒的上端,并与下支撑筒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筒伸入桩孔内,并通过多个固定组件与桩孔侧壁固定连接。上定位筒向外翻折至与地面贴合后,通过固定组件与地面固定连接。该下支撑筒的上端缘内侧向上延伸形成挡水护筒,且挡水护筒凸出于地面。
[0008]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所述支撑组件的上定位筒和下支撑筒分别设置于水下桩孔的桩孔上部和下部进行支护,并通过固定组件将上定位筒和下支撑筒固定于桩孔的上部和下部孔壁,进而实现对水下桩孔的有效保护防止坍孔,对桩口实现防护。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可调式的项圈和活动安装于项圈上的多个插杆,所述项圈的一端固定装设有项圈头,另一端穿过项圈头内且能单向放大调节;
[0010]其中,所述项圈头内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活动孔,所述活动孔内设有凸齿,所述项圈上对应设置有齿槽,所述项圈的自由端穿过所述活动孔且通过项圈上的齿槽和活动孔内的凸齿啮合固定,所述项圈背离齿槽的一侧与活动孔侧壁之间具有间距,当项圈扩大时,齿槽能够脱离凸齿。
[0011]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所述项圈通过项圈和项圈头上对应设置的齿槽和凸齿实现单向放大设置,当需要对下支撑筒进行固定时,放大项圈进而将下支撑筒贴附于桩孔孔壁进行固定,可有效防止项圈回缩影响支撑组件的固定,造成进一步影响桩孔孔壁的支护。
[0012]优选的,所述插杆通过固定套装设于所述项圈上,且所述固定套上开设有限位槽,
所述插杆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两侧的定位块,其中,插杆与限位槽位于固定套的相对两侧。
[0013]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所述固定套与项圈之间在作用力较大时可产生相对移动,所述活动孔用于外接安装装置对固定组件的项圈进行放大时进行对接限位,可保证插杆的位置不会因为项圈的变大而出现位置变化,进而保证插杆固定的稳定性,另所述定位块的设置可有效提高插杆在插入桩孔孔壁时的固定效果。同时,所述定位块类似活动倒钩设计,当插杆插入桩孔孔壁的土层时,定位块向内收缩,使插杆能顺利扎入土中,当插杆出现向外滑出时定位块会张开,使其不易拔出,进而提高了固定组件的稳定性。
[0014]优选的,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定位块装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定位块的前端枢装于安装槽内,后端通过弹簧固定装设于安装槽内。
[0015]优选的,所述安装槽槽璧的下侧缘凸设有限位台,所述定位块的下端对应凸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于所述限位台的内侧移动。
[0016]优选的,所述项圈上设置有4组插杆。
[0017]优选的,所述上定位筒和下支撑筒由金属板加工制成。
[0018]优选的,所述上定位筒上设有数条撕裂缝(11a),所述撕裂缝从上定位筒的上端延伸至靠近其下端。
[0019]优选的,所述挡水护筒的高度为1~3m。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技术通过支撑组件和固定组件的配合安装使用,将下支撑筒装设于桩孔内,上定位筒于桩孔顶端支护,并通过固定组件装设于上定位筒和下支撑筒内。调节固定组件的项圈大小将支撑组件的下支撑筒贴附于桩孔内壁进行固定,同时将上定位筒翻转弯折贴附于地面固定,进而可有效通过上定位筒和下支撑筒对桩孔的上端和下端孔壁进行支护防止坍孔,起到对桩口的有效保护,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的安全性。
[0022]2、本技术所述项圈采用单向放大设置,通过项圈和项圈头上对应设置的齿槽和凸齿设置,当需要对下支撑筒进行固定时,放大项圈进而将下支撑筒于桩孔孔壁进行固定,可有效防止项圈回缩影响下支撑筒的固定,进一步影响桩孔孔壁的支护。
[0023]3、所述下支撑筒的上端缘内侧向上凸伸形成的挡水护筒在水下灌注桩孔时起到挡水作用,提高了桩孔支护和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002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5]图1是本技术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8]图4是图2中插杆的剖视图。
[0029]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0]支撑组件1、上定位筒1a、撕裂缝11a、下支撑筒1b、挡水护筒1c、固定组件2、项圈2a、齿槽21a、插杆2b、本体21b、安装槽211b、弹簧212b、限位台213b、定位块22b、限位块
221b、项圈头2c、活动孔21c、凸齿22c、固定套2d、限位槽21d。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灌注桩桩孔的桩口防护结构,包括桩孔,在桩孔的桩口安装有支撑组件1,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上定位筒1a和下支撑筒1b,所述上定位筒1a为上大下小的喇叭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桩孔的桩口防护结构,包括桩孔,其特征在于,在桩孔的桩口安装有支撑组件(1),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上定位筒(1a)和下支撑筒(1b),所述上定位筒(1a)为上大下小的喇叭状结构,所述下支撑筒(1b)为圆筒形结构,其中,上定位筒(1a)套设在下支撑筒(1b)的上端,并与下支撑筒(1b)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筒(1b)伸入桩孔内,并通过多个固定组件(2)与桩孔侧壁固定连接;上定位筒(1a)向外翻折至与地面贴合后,通过固定组件(2)与地面固定连接;该下支撑筒(1b)的上端缘内侧向上延伸形成挡水护筒(1c),且挡水护筒(1c)凸出于地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桩孔的桩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可调式的项圈(2a)和活动安装于项圈(2a)上的多个插杆(2b),项圈(2a)的一端固定装设有项圈头(2c),另一端穿过项圈头(2c)内且能单向放大调节;其中,所述项圈头(2c)内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活动孔(21c),所述活动孔(21c)内设有凸齿(22c),所述项圈(2a)上对应设置有齿槽(21a),所述项圈(2a)的自由端穿过所述活动孔(21c)且通过项圈(2a)上的齿槽(21a)和活动孔(21c)内的凸齿(22c)啮合固定,所述项圈(2a)背离齿槽的一侧与活动孔(21c)侧壁之间具有间距,当项圈(2a)扩大时,齿槽(21a)能够脱离凸齿(22c)。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桩孔的桩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欢钟晟陈家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