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个体化定向步态运动康复反馈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580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个体化定向步态运动康复反馈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安装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伸出杆向上连接有座板,座板后端设有靠板,座板两侧设有扶手;还包括电控装置和固定在地面上的导轨,导轨上方设有呈弧形的训练轨道装置,包括弧形板,弧形板内设有可移动的底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反馈训练装置的训练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进行主动训练,又能进行被动训练,还能调节底板的运动阻力,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康复患者的具体需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云服务器记录康复患者训练历史数据并获取医师指导数据,使用方便,训练科学,既方便医师指导康复患者并监测康复患者的训练恢复情况,又方便康复患者根据医师指导进行训练。导进行训练。导进行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个体化定向步态运动康复反馈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个体化定向步态运动康复反馈训练装置及方法,特别涉及康复早中后期的主被动圆周训练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膝关节置换手术(Knee arthroplasty, KA)是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主要手段。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目前全世界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也逐渐增长。
[0003]患者在接受膝关节手术后一般建议进行6周至6个月的康复训练,训练周期长,训练效果难以实现。
[0004]目前对于康复机理的研究尚不充分,且康复训练设备的功能和临床需求差距较大。现有的康复训练设备在膝关节处的自由度少,导致患肢和设备间的人机耦合差,易造成软组织变形及二次损伤。
[0005]而且,现有的康复训练设备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模式过于单一,仅实现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和被动运动。另外,现有的康复设备智能化水平较低等因素也限制了康复设备的推广应用,亟需提高康复训练设备智能化水平。
>[0006]申请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个体化定向步态运动康复反馈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向上安装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为气缸或液压缸或电动推杆,升降装置的伸出杆向上连接有座板,座板后端设有靠板,座板两侧设有扶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装置和一对固定在地面上的导轨,导轨一端向后穿过支撑架下方;导轨上方设有呈弧形的训练轨道装置;电控装置接入外置电源;训练轨道装置包括弧形板,弧形板面向座板的一侧凹陷设有底板槽,底板槽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与弧形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滑动配合的侧齿轮槽,侧齿轮槽内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侧齿条;底板的左右侧边分别通过侧齿轮轴安装有侧齿轮,侧齿轮位于侧齿轮槽内并与侧齿条相啮合;底板左右两侧的侧齿轮和侧齿轮轴组成一排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沿底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组;底板内固定安装有底板驱动电机,底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作为各组齿轮传动机构中的一个侧齿轮轴,该侧齿轮轴上安装的侧齿轮为主动齿轮;底板驱动电机为带有减速器的正反转变频电机并与电控装置通过线路或无线通讯模块相连接;底板上设有踏板,踏板上设有供使用者的脚穿过并约束脚的脚环;踏板或底板上设有用于测量底板和踏板沿弧形板的位移量的位移传感器;弧形板向下连接有前支撑竖板和后支撑竖板,前支撑竖板的左右两侧底部和后支撑竖板的左右两侧底部以及弧形板的最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行走齿轮;导轨顶面具有导轨齿条;各行走齿轮分别压设于导轨上与导轨齿条相啮合并由导轨约束其行走方向;弧形板下表面安装有行走驱动电机,行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上安装有传动链条,传动链条与各行走齿轮中的一个行走齿轮啮合传动连接;导轨和各行走齿轮均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导轨内部设有用于对各行走齿轮进行磁性刹车的导轨电磁铁,导轨电磁铁和行走驱动电机分别通过线路或无线通讯模块与电控装置相连接,电控装置连接有显示屏;显示屏通过支架支撑于导轨一侧的地面上并朝向座板;扶手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电控装置的多个操作按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个体化定向步态运动康复反馈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座板后端设有后安装槽,后安装槽的槽壁转动连接有铰接轴,铰接轴与靠板固定连接;铰接轴的一端伸出后安装槽的槽壁并穿过扶手端部与扶手相铰接,铰接轴伸出扶手的自由端部螺纹连接有用于紧压扶手和座板从而增大铰接轴的转动摩擦力以固定靠板和扶手的旋转角度的压紧螺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个体化定向步态运动康复反馈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踏板表面设有用于感知脚踏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侧齿条和侧齿轮均由铁磁性材料制成;侧齿轮槽的槽底嵌设有若干用于磁化侧齿条从而阻滞侧齿轮运动的底板电磁铁,底板电磁铁沿侧齿轮槽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压力传感器和底板电磁铁分别通过线路或无线通讯模块与电控装置相连接。
4.权利要求3中所述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个体化定向步态运动康复反馈训练装置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训练方法和被动训练方法;主动训练方法是:一、打开电控装置,通过电控装置调节升降装置的起顶高度,从而将座板高度调节至适合具体康复患者;二、康复患者坐在座板上,两手分别握住扶手,通过操作按钮控制行动驱动电机先进到合适其自身的位置,将脚穿入脚环;康复患者通过操作按钮控制导轨电磁铁通电工作,从而进行磁性刹车防止弧形板在训练过程中沿导轨发生位移;三、康复患者通过操作按钮控制底板电磁铁得电,底板电磁铁使侧齿条和侧齿轮磁化并磁性吸附在一起从而产生运动阻力;四、康复患者的腿部发力,通过踏板驱动底板沿弧形板上下摆动,进行康复训练;五、康复患者从座板上下来,结束主动训练;被动训练方法是:一、打开电控装置,通过电控装置调节升降装置的起顶高度,从而将座板高度调节至适合具体康复患者;二、康复患者坐在座板上,两手分别握住扶手,通过操作按钮控制行动驱动电机先进到合适其自身的位置,将脚穿入脚环;三、康复患者通过操作按钮启动被动训练,电控装置控制底板驱动电机工作,底板驱动电机驱动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园杨伟毅刘军陈红云曾令烽梁桂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