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包括配装置主体和夹持块,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连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内部连接有从动杆,并且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持块,所述装置主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内部连接有紧固螺栓,并且紧固螺栓与支撑块贴合连接。该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当需要通过电线固定装置对电线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可旋转操控手柄,使得螺杆通过旋转推动支撑块,进而夹持槽与固定板两侧开设的凹槽对电线进行夹持,且夹持槽呈半圆形结构,并且夹持槽的直径由上到下逐渐递增,方便夹持块同时对不同尺寸的电线进行夹持,有利于增加固定装置的适用广泛性。置的适用广泛性。置的适用广泛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线固定
,尤其涉及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输变电线路中,通常需要应用到大量电线,为保证电线按照顺序进行排列,避免出现交叉错乱的现象,人们通常使用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对电线进行固定,同时还能够防止涡流损耗的产生。
[0003]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在对电线的固定过程中,通常使用螺栓对电线进行固定,使用不够便捷,且常规的固定装置不能对多种尺寸的电线进行固定,适用性不够广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解决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在对电线的固定过程中,通常使用螺栓对电线进行固定,使用不够便捷,且常规的固定装置不能对多种尺寸的电线进行固定,适用性不够广泛的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包括配装置主体和夹持块,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连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内部连接有从动杆,并且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持块,所述装置主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内部连接有紧固螺栓,并且紧固螺栓与支撑块贴合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焊接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内部连接有从动杆,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连接有驱动块,且驱动块的一侧焊接连接有操控手柄。
[0006]优选的,所述从动杆包括螺杆、限位块和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并且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杆。
[0007]优选的,所述螺杆与装置主体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螺杆与支撑块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并且支撑块与装置主体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外表面套接连接有驱动块,且驱动块与装置主体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螺杆与驱动块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驱动块与装置主体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操控手柄呈“L”字型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与固定块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固定块呈圆台形结构,并且固定块的上端直径等于连接块的长度。
[0011]优选的,所述夹持块包括连接板、连接螺栓、夹持板和夹持槽,且连接板、与夹持板的连接方式为贴合连接,并且连接螺栓的长度大于连接板的长度,而且连接板呈倒“U”字型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夹持块关于固定板的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且夹持块的高度与固
定板的高度相等,并且固定板的两侧等距离开设有凹槽,而且凹槽与夹持槽相互对应。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螺栓关于连接板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且连接螺栓与夹持板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一侧等距离开设有夹持槽,且夹持槽呈半圆形结构,并且夹持槽的直径由上到下逐渐递增。
[00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6]1、当需要通过电线固定装置对电线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可旋转操控手柄,使得螺杆通过旋转推动支撑块,进而夹持槽与固定板两侧开设的凹槽对电线进行夹持,且夹持槽呈半圆形结构,并且夹持槽的直径由上到下逐渐递增,方便夹持块同时对不同尺寸的电线进行夹持,有利于增加固定装置的适用广泛性;
[0017]2、螺杆通过旋转推动支撑块,进而支撑块带动夹持块的在装置主体的上表面进行滑动,使得两个夹持块同步向固定板进行滑动,且螺杆与支撑块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有利于装置的一体化运动;
[0018]3、当需要对电线固定装置进行夹持尺寸更改时,工作人员可旋转连接螺栓,并取下夹持板,再将开设有符合要求夹持槽的夹持板与连接板进行连接,并通过连接螺栓将其固定,且连接螺栓的长度大于连接板的长度,并且连接板呈倒“U”字型结构,方便工作人员对夹持板进行更换,有利于固定装置对任意尺寸的电线进行夹持。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支撑块与螺杆右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连接板与夹持板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限位块与连接块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4]图中:1、装置主体;2、支撑块;3、从动杆;31、螺杆;32、限位块;33、连接块;4、固定块;5、驱动块;6、操控手柄;7、夹持块;71、连接板;72、连接螺栓;73、夹持板;74、夹持槽;8、固定板;9、紧固螺栓。
[0025]如附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夹持块7,装置主体1的内部连接有支撑块2,且支撑块2的内部连接有从动杆3,并且支撑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持块7,装置主体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且固定板8的内部连接有紧固螺栓9,并且紧固螺栓9与支撑块2贴合连接,装置主体1的内部焊接连接有固定块4,且固定块4的内部连接有从动杆3,装置主体1的一侧连接有驱动块5,且驱动块5的一侧焊接连接有操控手柄6;
[0026]从动杆3包括螺杆31、限位块32和连接块33,且连接块3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2,并且限位块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杆31,方便限位块32对支撑块2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固定装置对电线固定的稳定性;
[0027]螺杆31与装置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螺杆31与支撑块2的连接方式为螺
纹连接,并且支撑块2与装置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方便螺杆31通过旋转推动支撑块2进行运动,有利于装置的一体化运动;
[0028]螺杆31的外表面套接连接有驱动块5,且驱动块5与装置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方便驱动块5带动螺杆31进行同步运动,有利于固定装置对电线进行快速夹持;
[0029]螺杆31与驱动块5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驱动块5与装置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操控手柄6呈“L”字型结构,方便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操控手柄6使得螺杆31进行旋转,有利于提高固定装置操作的便捷性;
[0030]连接块33与固定块4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固定块4呈圆台形结构,并且固定块4的上端直径等于连接块33的长度,方便固定块4对从动杆3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从动杆3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1]夹持块7包括连接板71、连接螺栓72、夹持板73和夹持槽74,且连接板71、与夹持板73的连接方式为贴合连接,并且连接螺栓72的长度大于连接板71的长度,而且连接板71呈倒“U”字型结构,方便工作人员对夹持板73进行更换,有利于固定装置对任意尺寸的电线进行夹持;
[0032]夹持块7关于固定板8的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且夹持块7的高度与固定板8的高度相等,并且固定板8的两侧等距离开设有凹槽,而且凹槽与夹持槽74相互对应,方便固定装置一次对多根电线进行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夹持块(7),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连接有支撑块(2),且支撑块(2)的内部连接有从动杆(3),并且支撑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持块(7),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且固定板(8)的内部连接有紧固螺栓(9),并且紧固螺栓(9)与支撑块(2)贴合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焊接连接有固定块(4),且固定块(4)的内部连接有从动杆(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连接有驱动块(5),且驱动块(5)的一侧焊接连接有操控手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杆(3)包括螺杆(31)、限位块(32)和连接块(33),且连接块(3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2),并且限位块(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杆(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1)与装置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螺杆(31)与支撑块(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并且支撑块(2)与装置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1)的外表面套接连接有驱动块(5),且驱动块(5)与装置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1)与驱动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宇轩,蔡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行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