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空冷机组运行背压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559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空冷机组运行背压的装置,包括汽轮机组、空冷岛、动力循环单元和制冷循环单元,引机组汽轮机排汽先进入蒸发器放热,利用排汽余热驱动复合循环系统,实现汽轮机排汽余热的有效梯级利用,提升系统整体能量利用效率。汽轮机排汽驱动动力循环,增加了系统对外供电量,提升系统供电能力。同时,汽轮机排汽先进入蒸发器进行初步降温,再进入凝汽器,减少了进入凝汽器的热负荷。通过复合循环所制取冷量冷却凝汽器入口循环水,降低了凝汽器入口循环水温度。在夏季环境空气温度较高时,可明显提升凝汽器换热效果,改善机组运行背压,提高汽轮机组运行效率及安全性,解决了空冷机组夏季运行排汽乏热损失大,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低的问题。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空冷机组运行背压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余热回收
,涉及一种改善空冷机组运行背压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部分地区,由于水资源相对匮乏,燃煤机组通常采用空冷方式对机组排汽或循环水进行冷却。由于其冷却系统为闭式循环,耗水量几乎为零,因此极大地降低了燃煤发电厂对于水资源的消耗。但同时,却带来机组设计及运行背压较高的问题,导致机组排汽乏热损失巨大,影响了机组的运行效率。特别是在夏季运行工况,机组运行背压甚至可达35~40kPa,背压高一方面降低了机组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给机组的安全运行带了较大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空冷机组运行背压的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改善空冷机组运行背压的装置,包括汽轮机组、凝汽器、冷凝单元、第一蒸发器、透平、换热单元、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和吸收器;
[0006]所述汽轮机组的排汽分两路,一路进入凝汽器冷却凝结后产生的凝结水进入凝结水系统,凝汽器中吸热后的循环水进入冷凝单元换热;所述冷凝单元中,换热后的循环水分两路,一路回到凝汽器,另一路进入第二蒸发器;汽轮机组的另一路排汽进入第一蒸发器,与第一蒸发器内部的工质换热后进入凝汽器,工质吸热后产生过热蒸汽进入透平;
[0007]所述透平产生的乏汽先进入换热单元换热,再由换热单元进入冷凝器冷凝,产生的冷凝工质一部分回到第一蒸发器,另一部分进入第二蒸发器换热;所述第二蒸发器中,换热后的循环水回到凝汽器,冷凝工质换热产生的工质蒸汽进入吸收器,吸收器中的溶液吸收工质蒸汽后进入换热单元进行换热;所述换热单元中,换热后的溶液再回到吸收器,溶液换热析出的工质蒸汽进入冷凝器中冷凝。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09]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发生器和溶液热交换器;
[0010]所述透平产生的乏汽依次进入发生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中换热,之后再进入冷凝器中冷凝;
[0011]所述吸收器中的溶液依次进入溶液热交换器和发生器中换热,发生器中,换热后的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回到吸收器,溶液换热析出的工质蒸汽经溶液热交换器进入冷凝器。
[0012]所述冷凝器的冷凝工质出口与第一蒸发器的冷凝工质入口之间设置有工质泵;冷凝器的冷凝工质出口与第二蒸发器的冷凝工质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阀。
[0013]所述发生器的溶液出口与溶液热交换器的溶液入口之间设置有溶液泵。
[0014]所述溶液热交换器的溶液出口与发生器的溶液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
[0015]所述汽轮机组的排汽出口与第一蒸发器的蒸汽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蒸发器的排汽出口与凝汽器的蒸汽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汽轮机组的排汽出口与凝汽器的蒸汽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
[0016]所述凝汽器的循环水出口与冷凝单元的循环水入口之间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冷凝单元的循环水出口与凝汽器的循环水入口之间设置有第六阀门。
[0017]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循环水出口与冷凝单元的循环水入口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循环水入口与冷凝单元的循环水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
[0018]所述第二蒸发器放热工质蒸汽出口与吸收器的工质蒸汽入口之间设置压缩机。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空冷机组运行背压的装置,包括汽轮机组、凝汽器、冷凝单元、第一蒸发器、透平、换热单元、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和吸收器,汽轮机组的排汽分两路,一路进入凝汽器冷却凝结后产生凝结水进入凝结水系统,吸热后的循环水进入冷凝单元换热;冷凝单元中,换热后的循环水分两路,一路回到凝汽器,另一路进入第二蒸发器;汽轮机组的另一路排汽进入第一蒸发器,与第一蒸发器内部的工质换热,换热后的蒸汽进入凝汽器,工质蒸汽进入透平;透平产生的乏汽先进入换热单元换热,再由换热单元进入冷凝器冷凝,产生的冷凝工质一部分回到第一蒸发器,另一部分进入第二蒸发器换热;所述第二蒸发器中,换热后的循环水回到凝汽器,冷凝工质换热产生的工质蒸汽进入吸收器,吸收器中的溶液吸收工质蒸汽后进入换热单元进行换热;换热单元中,换热后的溶液再回到吸收器,换热析出的蒸汽进入冷凝器中冷凝。引机组汽轮机排汽先进入第一蒸发器放热,利用排汽余热驱动复合循环系统,实现汽轮机排汽余热的有效梯级利用,提升系统整体能量利用效率。汽轮机排汽驱动动力循环,增加了系统对外供电量,提升系统供电能力。同时,汽轮机排汽先进入第一蒸发器进行初步降温,之后再进入凝汽器,减少了进入凝汽器的热负荷。通过复合循环所制取冷量冷却凝汽器入口循环水,降低了凝汽器入口循环水温度。在夏季环境空气温度较高时,可明显提升凝汽器换热效果,改善机组运行背压,提高汽轮机组运行效率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

汽轮机组,2

凝汽器,3

空冷塔,4

循环水泵,5

第一蒸发器,6

透平,7

发生器,8

溶液热交换器,9

冷凝器,10

工质泵,11

第一节流阀,12

第二蒸发器,13

压缩机,14

吸收器,15

溶液泵,16

第二节流阀,17

第一阀门,18

第二阀门,19

第三阀门,20

第四阀门,21

第五阀门,22

第六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应注意到:相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空冷机组运行背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组(1)、凝汽器(2)、冷凝单元、第一蒸发器(5)、透平(6)、换热单元、冷凝器(9)、第二蒸发器(12)和吸收器(14);所述汽轮机组(1)的排汽分两路,一路进入凝汽器(2)冷却凝结后产生的凝结水进入凝结水系统,凝汽器(2)中吸热后的循环水进入冷凝单元换热;所述冷凝单元中,换热后的循环水分两路,一路回到凝汽器(2),另一路进入第二蒸发器(12);汽轮机组(1)的另一路排汽进入第一蒸发器(5),与第一蒸发器(5)内部的工质换热后进入凝汽器(2),工质吸热后产生过热蒸汽进入透平(6);所述透平(6)产生的乏汽先进入换热单元换热,再由换热单元进入冷凝器(9)冷凝,产生的冷凝工质一部分回到第一蒸发器(5),另一部分进入第二蒸发器(12)换热;所述第二蒸发器(12)中,换热后的循环水回到凝汽器(2),冷凝工质换热产生的工质蒸汽进入吸收器(14),吸收器(14)中的溶液吸收工质蒸汽后进入换热单元进行换热;所述换热单元中,换热后的溶液再回到吸收器(14),溶液换热析出的工质蒸汽进入冷凝器(9)中冷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空冷机组运行背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发生器(7)和溶液热交换器(8);所述透平(6)产生的乏汽依次进入发生器(7)和溶液热交换器(8)中换热,之后再进入冷凝器(9)中冷凝;所述吸收器(14)中的溶液依次进入溶液热交换器(8)和发生器(7)中换热,发生器(7)中,换热后的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8)回到吸收器(14),溶液换热析出的工质蒸汽经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冷凝器(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空冷机组运行背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妍马汀山吕凯居文平许朋江张建元石慧薛朝囡邓佳王春燕万小艳温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