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玻璃直角转角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549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玻璃直角转角窗,包括玻璃一和玻璃二,所述玻璃一和玻璃二均安装于木窗框上,所述玻璃一和玻璃二均竖直设置,玻璃一所在平面和玻璃二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玻璃一和所述玻璃二内部均设置有间隔条;木窗框的顶面上放置有玻璃垫块,木窗框的外侧面上扣接有铝窗框;木压条安装于所述玻璃一和所述玻璃二的内侧面底部,木压条的底部扣压在所述木窗框上;所述铝窗框的内侧面顶端安装有玻璃胶条,铝窗框通过所述玻璃胶条连接所述玻璃一和所述玻璃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木转角结构不仅遮挡视线,还降低整个窗体的美观度和采光率,而且木转角结构工序繁琐,安装成本高的问题。安装成本高的问题。安装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玻璃直角转角窗


[0001]本技术涉及转角窗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全玻璃直角转角窗。

技术介绍

[0002]转角窗是设置在建筑转角的窗户,不仅具有良好的视野,而且能增大采光面积,转角窗的转角度数由建筑物决定,其中最常见的为90
°
转角窗。
[0003]在现有技术中,转角窗通常采用木转角和铝转角结构:是将方形木转角固定在建筑转角处,再将窗体一和窗体二的边框与木转角的相邻边相接,利用螺钉等结构固定窗体边框和木转角的位置,最后在木转角的另外两面上包覆铝转角,但是上述的木转角结构所在位置不仅遮挡视线,木转角结构的存在影响观景的连贯性,降低美观度,最重要的是影响转角窗的采光率,而且工序繁琐,安装成本高,之所以没有被淘汰的根源就在于其定位稳定,难以取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全玻璃直角转角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木转角结构不仅遮挡视线,降低美观度和采光率,而且工序繁琐,安装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全玻璃直角转角窗,包括:
[0006]玻璃一和玻璃二,所述玻璃一和玻璃二均安装于木窗框上,所述玻璃一和玻璃二均竖直设置,玻璃一所在平面和玻璃二所在平面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玻璃一和所述玻璃二内部均设置有间隔条;
[0007]木窗框,所述木窗框的顶面上放置有玻璃垫块,所述木窗框的外侧面上扣接有铝窗框;
[0008]木压条,安装于所述玻璃一和所述玻璃二的内侧面底部,所述木压条的底部扣压在所述木窗框上;
[0009]铝窗框,所述铝窗框的内侧面顶端安装有玻璃胶条,所述铝窗框通过玻璃胶条分别与玻璃一和所述玻璃二相连接。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玻璃一和所述玻璃二均为中空玻璃,所述玻璃一和所述玻璃二的内部四周均粘接有厚度相同的所述间隔条,所述玻璃一和所述玻璃二的内部中间填充有干燥气体。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玻璃二的一端与所述玻璃一的内侧面相抵,且所述玻璃一的端面与所述玻璃二的外侧面相齐平,所述玻璃一和所述玻璃二的底端与所述玻璃垫块相连接。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木压条和所述玻璃胶条位于同一高度,所述木压条和所述玻璃胶条之间夹持有所述玻璃一和所述玻璃二,所述木压条和所述铝窗框之间夹持有所述木窗框。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铝窗框为直角形框体,所述铝窗框包裹所述木窗框的外侧面,所述铝窗框的内表面上加工有凸起。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玻璃胶条沿其厚度方向的纵向截面形状为T形,所述铝窗框的凸起处加工有凹槽,凹槽的槽口朝向玻璃胶条设置,所述玻璃胶条朝向室外的一端卡接在凹槽内,所述玻璃胶条朝向室内的一侧分别贴靠在玻璃一和玻璃二上。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的槽口宽度小于凹槽的槽底宽度。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一、本技术为一种全玻璃直角转角窗,通过玻璃一、玻璃二、间隔条、木窗框、铝窗框和木压条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全玻璃的直角转角窗体。窗体形成转角处在确保整体稳定连接的前提取消木转角料,实现转角窗体连贯且无遮挡的观景效果,观景面积大且连贯,提升室内以及室外窗体的外形平整一致性,提高转角窗的采光率。
[0018]二、木窗框和铝窗框实现通过现场组装连接即可,转角处俩块玻璃对接成90
°
转角,设计结构简单,降低了安装难度,增大了可适用的场景
[0019]三、利用玻璃一和玻璃二对接构成90
°
转角,代替原有的木转角结构,减少使用木转角料和铝转角料,降低了材料成本,转角窗采用了全玻璃结构,不会对光线产生遮挡,通过样品测试得出本转角窗的采光率与现有转角窗的采光率相比提高了5%,视野广阔,方便观察外景,不遮挡人视线,取消转角木、转角铝结构,节省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的90
°
转角窗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全玻璃转角窗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全玻璃转角窗节点图;
[0023]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玻璃一;2、玻璃二;3、木窗框;4、木压条;5、铝窗框;5
‑1‑
凸起;5
‑2‑
凹槽;6、玻璃胶条;7、玻璃垫块;21、间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7]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玻璃一1、玻璃二2、木窗框3、木压条4和铝窗框5,其中玻璃一1和玻璃二2均固定安装于木窗框3上,所述玻璃一1和玻璃二2均竖直设置,玻璃二2和玻璃一1的端部交错设置,二者形成的转角玻璃体的端部通过玻璃一1的一端形成,玻璃二2的一端顶靠在玻璃一1的内侧壁上,玻璃二2的该端的外侧壁与玻璃一1端部的外壁相齐平,玻璃一1所在平面和玻璃二2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直角,即为90
°
夹角,所述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内部均设置有间隔条21;
[0028]本实施方式中玻璃一1和玻璃二2均为三玻玻璃体,即玻璃一1包括三个玻璃片,玻
璃一1中每两个相邻玻璃片底部之间设置有一个间隔条21,间隔条21的长度方向与玻璃一1的长度方向同向。
[0029]本实施方式中木窗框3的顶面上放置有玻璃垫块7,所述木窗框3的外侧面上扣接有铝窗框5;
[0030]本实施方式中木压条4固定安装于所述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的内侧面底部,所述木压条4的底部扣压在所述木窗框3上;
[0031]本实施方式中铝窗框5的内侧面顶端安装有玻璃胶条6,所述铝窗框5通过玻璃胶条6分别与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相连接。
[0032]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均为中空玻璃,所述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的内部四周均粘接有厚度相同的所述间隔条21,所述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的内部中间填充有干燥气体。
[0033]进一步的,所述玻璃二2的一端与所述玻璃一1的内侧面相抵,且所述玻璃一1的端面与所述玻璃二2的外侧面相齐平,所述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的底端与所述玻璃垫块7相连接。
[0034]进一步的,所述木压条4和所述玻璃胶条6位于同一高度,所述木压条4和所述玻璃胶条6之间夹持有所述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所述木压条4和所述铝窗框5之间夹持有所述木窗框3。
[0035]进一步的,所述铝窗框5的形状与转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玻璃直角转角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一(1)和玻璃二(2),所述玻璃一(1)和玻璃二(2)均安装于木窗框(3)上,所述玻璃一(1)和玻璃二(2)均竖直设置,玻璃一(1)所在平面和玻璃二(2)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内部均设置有间隔条(21);木窗框(3),所述木窗框(3)的顶面上放置有玻璃垫块(7),所述木窗框(3)的外侧面上扣接有铝窗框(5);木压条(4),安装于所述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的内侧面底部,所述木压条(4)的底部扣压在所述木窗框(3)上;铝窗框(5),所述铝窗框(5)的内侧面顶端安装有玻璃胶条(6),所述铝窗框(5)通过玻璃胶条(6)分别与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玻璃直角转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均为中空玻璃,所述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的内部四周均粘接有厚度相同的所述间隔条(21),所述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的内部中间填充有干燥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玻璃直角转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二(2)的一端与所述玻璃一(1)的内侧面相抵,且所述玻璃一(1)的端面与所述玻璃二(2)的外侧面相齐平,所述玻璃一(1)和所述玻璃二(2)的底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徐丹戈海彦姚佳杰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阁韵窗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