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长棘海星水下灭活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529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生物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长棘海星水下灭活的装置,包括两组安装架,两组所述安装架一端都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且两组所述安装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两组所述安装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组连接块,所述顶板的底端设置有电控箱,且电控箱的一端设置有录像盒,两组所述安装块卡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两端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底端通过连接架与注射针套固定连接,且注射针套的另一端通过横杆与两端的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电控箱的两侧设置有驱动单元,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卡接有盛液盒,所述注射针套内设置有注射针,且注射针一侧与液压缸的伸缩杆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注射针一端通过软管与盛液盒一端连通。盒一端连通。盒一端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长棘海星水下灭活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生物处理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长棘海星水下灭活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沿海的珊瑚数量大量减少,除了因气候变化、海水污染及捕捞破坏等因素以外,还与一种以珊瑚为食的海洋生物有关,长棘海星,长棘海星个体大,成体辐径250~350mm,最大超过700mm,主要食物为珊瑚且食量惊人,它们把珊瑚表面的珊瑚虫吃掉,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平均一只长棘海星1

2天能吃掉约2m的珊瑚;长棘海星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只成年长棘雌海星每年繁殖成百上千万粒卵,一旦受精,只需要24h就能长成幼体,在海域中分散开一个月后长成五腕小长棘海星,两年后,便成为具有繁殖能力的成年长棘海星;长棘海星的再生能力非常强,即使将其撕碎抛入海中,每个碎块又能重新长成完整的个体,长棘海星的主要天敌是大法螺,过去多年,人类大量捕捉大法螺进行售卖为观赏用和食用,这导致大法螺数量持续下降,长棘海星失去了天敌,更加肆无忌惮地破坏珊瑚,最可怕的是由于气候或环境变化等原因,长棘海星会突然数百万只大量出现,几天之内将成片珊瑚礁吃得面目全非,对珊瑚礁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澳大利亚大堡礁曾有五分之一的面积遭受的蹂躏,因此快速、有效、方便地将这些有害生物杀死,是保护珊瑚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常见用于长棘海星的防治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潜入海底,通过将有毒试剂注射入长棘海星体内,致其死亡,或者是人工潜入海底,使用金属条棒或网兜将棘冠海星捕获收集,然后将其带回水面丢置阳光下上任其晒干脱水而死,但捕获过程和携带过程中,由于潜水环境复杂以及长棘海星的毒棘有毒胞,往往会刺伤潜水员并导致其中毒,但是无论哪种方式,清除长棘海星的效率都很低,所以亟需一种装置来实现长棘海星高效的水下灭活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长棘海星水下灭活的装置,以解决现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一种用于长棘海星水下灭活的装置,包括两组安装架,两组所述安装架一端都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且两组所述安装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两组所述安装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组连接块,所述顶板的底端设置有电控箱,且电控箱的一端设置有录像盒,两组所述安装块卡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两端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底端通过连接架与注射针套固定连接,且注射针套的另一端通过横杆与两端的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电控箱的两侧设置有驱动单元,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卡接有盛液盒,所述注射针套内设置有注射针,且注射针一侧与液压缸的伸缩杆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注射针一端通过软管与盛液盒一端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一端开有卡槽,且安装块的卡槽与限位板相互配合。
[0006]优选的:若干组所述连接块都与电控箱底端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录像盒内设置有摄像机以及图像传输单元,且录像盒的图像传输单元与岸边的终端网络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电控箱内设置有独立电源以及控制模块,且电控箱通过套筒分别与盛液盒以及驱动单元固定连接,且电控箱的控制模块与岸边的终端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电控箱内的独立电源、控制模块以及驱动单元通过导线相互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液压缸连有电磁阀且与电控箱的控制模块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盛液盒一端设置有单向阀并设置有控制开关,且控制开关与电控箱的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盛液盒内盛放有胆酸盐溶液,所述盛液盒一端卡接在安装块一端,且盛液盒另一端通过紧固螺杆以及卡块与安装架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录像盒内的摄像机获取海底的图像,然后传输至岸边的终端,由工作人员进行验证,进而通过电控箱内的控制模块,控制盛液盒内胆酸盐溶液由注射针套内的注射针注射入长棘海星体内,从而实现高效的长棘海星的灭活过程,其中,通过控制液压缸的伸缩杆可以实现注射针注射过程的前进与退回,同时盛液盒一端设置的单向阀,避免海水倒灌入装置,给装置造成污染,本专利技术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长棘海星的灭活过程,清除效率更高,且不具有危险性,其中胆酸盐容易也不会对海洋环境以及其他生物造成污染和危害。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长棘海星水下灭活的装置三维结构示意一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长棘海星水下灭活的装置三维结构示意二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长棘海星水下灭活的装置注射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所示:1、安装架;2、安装块;3、顶板;4、连接块;5、电控箱;6、录像盒;7、限位板;8、注射针套;9、驱动单元;10、盛液盒;11、注射针;12、液压缸;13、紧固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图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长棘海星水下灭活的装置,包括两组安装架1,两组安装架1一端都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且两组安装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两组安装架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组连接块4,顶板3的底端设置有电控箱5,且电控箱5的一端设置有录像盒6,两组安装块2卡接有限位板7,且限位板7的两端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限位板7的底端通过连接架与注射针套8固定连接,且注射针套8的另一端通过横杆与两端的安装块2固定连接,电控箱5的两侧设置有驱动单元9,安装架1的底部卡接有盛液盒10,注射针套8内设置有注射针11,且注射针11一侧与液压缸12的伸缩杆一侧固定连接,注射针11一端通
过软管与盛液盒10一端连通。
[0020](2)的一端开有卡槽,且安装块2的卡槽与限位板7相互配合,若干组连接块4都与电控箱5底端固定连接,盛液盒10一端卡接在安装块2一端,且盛液盒10另一端通过紧固螺杆13以及卡块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
[002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若干组连接块4和电控箱5固定连接,以及安装块2和限位板7的卡接配合,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给水下机器人在深海能够正常工作做出了保障。
[0022](6)内设置有摄像机以及图像传输单元,且录像盒6的图像传输单元与岸边的终端网络连接,电控箱5内设置有独立电源以及控制模块,且电控箱5通过套筒分别与盛液盒10以及驱动单元9固定连接,且电控箱5的控制模块与岸边的终端连接,电控箱5内的独立电源、控制模块以及驱动单元9通过导线相互电性连接。
[002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录像盒6内的摄像机获取海底图像,然后传输到岸边的终端,然后岸边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控箱5的控制模块进行胆酸盐溶液的注射过程。
[0024]液压缸12连有电磁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长棘海星水下灭活的装置,包括两组安装架(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安装架(1)一端都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且两组所述安装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两组所述安装架(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组连接块(4),所述顶板(3)的底端设置有电控箱(5),且电控箱(5)的一端设置有录像盒(6),两组所述安装块(2)卡接有限位板(7),且限位板(7)的两端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7)的底端通过连接架与注射针套(8)固定连接,且注射针套(8)的另一端通过横杆与两端的安装块(2)固定连接,所述电控箱(5)的两侧设置有驱动单元(9),所述安装架(1)的底部卡接有盛液盒(10),所述注射针套(8)内设置有注射针(11),且注射针(11)一侧与液压缸(12)的伸缩杆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注射针(11)一端通过软管与盛液盒(10)一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长棘海星水下灭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2)的一端开有卡槽,且安装块(2)的卡槽与限位板(7)相互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长棘海星水下灭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连接块(4)都与电控箱(5)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炎斌金媛曹林泉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