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水体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487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急水体循环系统,包括:景观水塘,内部高位处中部设有生态景观岛,所述生态景观岛的两侧与景观水塘的高位处两侧之间留有流水道;主动水循环系统,包含有循环水泵、出水口、过滤组件和输水管,所述循环水泵设置在景观水塘内低位处,所述循环水泵的一端设有进水口且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过滤组件,所述出水口连接输水管的一端;防冲蚀组件,设置在景观水塘内高位处且连接输水管的另一端;坝体设置在流水道处,坝体的内部中空设置且侧面均匀布满网孔,所述坝体内设有净化单元。可以在静态水出现水质污染后使水体循环流动,且水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水体进行过滤净化,加快水塘的污染处理效率。加快水塘的污染处理效率。加快水塘的污染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急水体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体循环净化
,具体为一种应急水体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园区景观中,通常会布置水塘,然而水塘是静态水,不流动,因此水的净化能力有限,如果出现严重水质问题,或者出现由于雨水泛滥造成外来入侵污染的情况,水塘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会造成景观水塘的污染长时间无法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应急水体循环系统,可以在静态水出现水质污染后使水体循环流动,且水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水体进行过滤净化,加快水塘的污染处理效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急水体循环系统,包括:
[0005]景观水塘,内部高位处中部设有生态景观岛,所述生态景观岛的两侧与景观水塘的高位处两侧之间留有流水道;
[0006]主动水循环系统,包含有循环水泵、出水口、过滤组件和输水管,所述循环水泵设置在景观水塘内低位处,所述循环水泵的一端设有进水口且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过滤组件,所述出水口连接输水管的一端;
[0007]防冲蚀组件,设置在景观水塘内高位处且连接输水管的另一端;
[0008]拦截坝,包含有坝体和净化单元,所述坝体设置在流水道处,坝体的内部中空设置且侧面均匀布满网孔,所述坝体内设有净化单元。
[0009]循环水泵将景观水塘的内部低位处水抽取出来,通过输水管送入到景观水塘的内部高位处,通过防冲蚀组件避免输水管流出的水对水塘进行冲蚀,造成水塘底部出现深水坑,水在景观水塘的内部高位处聚集,然后从流水道重新流到景观水塘内低位处,在流动的过程中经过拦截坝,通过净化单元将水进行净化过滤。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含有支撑框和滤网,所述支撑框为立体方框,且支撑框的侧面分别设有滤网,所述进水口与支撑框内部连通。通过支撑框构架一个立体结构,然后通过滤网将内部封闭,使水在进入到进水口前先通过滤网过滤,避免大体积杂物进入到循环水泵和输水管造成堵塞。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还包含有固定套,其中一个滤网上镶嵌有固定套,所述进水口与固定套连接。当进水口直接连接滤网时容易扯破滤网,因此增加固定套对滤网进行保护。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防冲蚀组件包含有出水筒、进水接头、立柱和盖体,所述出水筒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与输水管远离循环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筒的顶部出口边沿通过立柱连接锥形的盖体。从输水管出来的水直接对着景观水塘底部,容易冲开深坑,且大范围带动淤泥泛起,因此让水通过进水接头进入到出水筒,然后从出水
筒的顶部出口漫出,避免冲力冲蚀景观水塘底部,通过立柱连接盖体,避免水冲力过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单元包含有碎石级配、无机纤维层、有机纤维层、网板、束缚绳,所述坝体的内部设有碎石级配,所述碎石级配的中间高两侧呈台阶状,所述碎石级配上铺设有无机纤维层,所述无机纤维层上铺设有有机纤维层,所述无机纤维层和有机纤维层的两侧延伸至坝体的内部底侧且通过束缚绳束缚在坝体侧面,所述碎石级配的顶部和两侧台阶处分别种植有水生植物。水抽到景观水塘内高位处,会逐渐向低位处流动,会流经流水道,会依次经过坝体、有机纤维层、无机纤维层和碎石级配,水体会被净化,且净化两次,过滤下来的污染物会为水生植物提供营养物质。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框和连杆,所述坝体的顶部和底部侧面套接有固定框,两个固定框之间通过等距离分布的连杆连接。通过固定框包裹围住坝体,避免坝体内过多的碎石级配使坝体崩溃,连杆增加固定框的一体性。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网板,所述坝体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网板。网板可以阻挡漂浮物随处飘荡。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应急水体循环系统,具有以下好处:
[0017]1、循环水泵将景观水塘的内部低位处水抽取出来,通过输水管送入到景观水塘的内部高位处,通过防冲蚀组件避免输水管流出的水对水塘进行冲蚀,造成水塘底部出现深水坑,水在景观水塘的内部高位处聚集,然后从流水道重新流到景观水塘内低位处,在流动的过程中经过拦截坝,通过净化单元将水进行净化过滤。
[0018]2、可以在静态水出现水质污染后使水体循环流动,且水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水体进行过滤净化,加快水塘的污染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主动水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防冲蚀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拦截坝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景观水塘、2生态景观岛、3主动水循环系统、31循环水泵、32出水口、33进水口、34支撑框、35滤网、36固定套、37输水管、4防冲蚀组件、41出水筒、42进水接头、43立柱、44盖体、5拦截坝、51坝体、52碎石级配、53无机纤维层、54有机纤维层、55网板、56固定框、57连杆、58束缚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急水体循环系统,包括:
[0026]景观水塘1,内部高位处中部设有生态景观岛2,生态景观岛2的两侧与景观水塘1的高位处两侧之间留有流水道;
[0027]主动水循环系统3,包含有循环水泵31、出水口32、过滤组件和输水管37,循环水泵31设置在景观水塘1内低位处,循环水泵31的一端设有进水口33且另一端设有出水口32,进水口33连接过滤组件,出水口32连接输水管37的一端;
[0028]过滤组件包含有支撑框34和滤网35,支撑框34为立体方框,且支撑框34的侧面分别设有滤网35,进水口33与支撑框34内部连通。通过支撑框34构架一个立体结构,然后通过滤网35将内部封闭,使水在进入到进水口33前先通过滤网35过滤,避免大体积杂物进入到循环水泵31和输水管37造成堵塞。
[0029]过滤组件还包含有固定套36,其中一个滤网35上镶嵌有固定套36,固定套36的侧面可以通过肋板与滤网35加强连接,进水口33与固定套36连接。当进水口33直接连接滤网35时容易扯破滤网35,因此增加固定套36对滤网35进行保护。
[0030]防冲蚀组件4,设置在景观水塘1内高位处且连接输水管37的另一端;
[0031]防冲蚀组件4包含有出水筒41、进水接头42、立柱43和盖体44,出水筒4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接头42,进水接头42与输水管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水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景观水塘(1),内部高位处中部设有生态景观岛(2),所述生态景观岛(2)的两侧与景观水塘(1)的高位处两侧之间留有流水道;主动水循环系统(3),包含有循环水泵(31)、出水口(32)、过滤组件和输水管(37),所述循环水泵(31)设置在景观水塘(1)内低位处,所述循环水泵(31)的一端设有进水口(33)且另一端设有出水口(32),所述进水口(33)连接过滤组件,所述出水口(32)连接输水管(37)的一端;防冲蚀组件(4),设置在景观水塘(1)内高位处且连接输水管(37)的另一端;拦截坝(5),包含有坝体(51)和净化单元,所述坝体(51)设置在流水道处,坝体(51)的内部中空设置且侧面均匀布满网孔,所述坝体(51)内设有净化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水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含有支撑框(34)和滤网(35),所述支撑框(34)为立体方框,且支撑框(34)的侧面分别设有滤网(35),所述进水口(33)与支撑框(34)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水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还包含有固定套(36),其中一个滤网(35)上镶嵌有固定套(36),所述进水口(33)与固定套(36)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水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蚀组件(4)包含有出水筒(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述成黄思琪杨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础润环境修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