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快速下料的脱硫废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78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脱硫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自动快速下料的脱硫废水处理设备领域,包括处理箱,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搅拌转轴,所述搅拌转轴的外圈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处理箱的内侧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槽,所述分隔板的内侧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滑动槽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内侧设置有环体槽,所述保护外壳的内侧设置有二号电机,混合液体通过导流槽进入处理箱的底部,然后通过控制开关同时开启负电极板、正电极板的运行,进而使电流通过混合液体,然后在负电极板、正电极板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使混合液体含硫离子生成无机物,达到脱硫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快速下料的脱硫废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脱硫废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快速下料的脱硫废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厂的日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硫的液体,而这些液体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就需要对硫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进而保证达到排放的标准,因此,对脱硫废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是防止污染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的脱硫废水处理设备,用于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凝结的固体不能进行快速的下料。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快速下料的脱硫废水处理设备,具有当通过控制开关开启二号电机的运行后,二号电机带动相应的螺杆进行转动,进而实现螺母在水平方向的左、右移动,当螺母在进行移动时,同步带动下料刮板在水平方向自左向右的移动,下料刮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将位于分流板上面凝结的固体快速地推向出料口,然后经由出料口输送出处理箱,进而实现对凝结的固体的快速下料的特点。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快速下料的脱硫废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上端设置有进液管,所述处理箱的上端设置有加药管,所述处理箱的上端设置有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的内侧设置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搅拌转轴,所述搅拌转轴的外圈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处理箱的内侧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侧设置有伸缩杆,所述分隔板的内侧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滑动槽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内侧设置有环体槽,所述保护外壳的内侧设置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圈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分隔板的上端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分隔板的上方设置有下料刮板,所述处理箱的内侧设置有负电极板、正电极板,所述处理箱的右端设置有排废口,所述处理箱的前端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处理箱的右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分流板的内侧设置有分流内槽,所述分隔板的内侧设置有导流槽。
[0005]其中,所述处理箱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进液管的下端贯穿处理箱上部的壁体并伸入处理箱内侧,所述进液管与加药管分别位于一号电机左、右两侧的位置,所述加药管的下端贯穿处理箱上部的壁体并伸入处理箱内侧;当使用脱硫废水处理设备时,将需要处理的脱硫废水从进液管加入至处理箱里面,然后根据具体的处理要求,从加药管加入需要的药剂。
[0006]其中,所述一号电机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搅拌转轴与搅拌叶片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片的下端与下料刮板的上端相互不接触;当脱硫废水从进液管加入至处理箱里面且药剂的添加工作也完成之后,通过控制开关开启一号电机的运行,然后一号电机带动搅拌转轴的同步转动,进而通过搅拌转轴带动搅拌叶片对脱硫废水与药剂进行混合搅拌,从
而保证混合液体中固体的凝结。
[0007]其中,所述分隔板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分隔板前、后、左三边的外圈均与处理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槽为长方形结构的槽体,所述滑动槽设置于分流板下端的位置,所述滑动槽的尺寸与滑动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伸缩杆均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两根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均与滑动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槽为长方形结构的通孔槽,所述导流槽的尺寸与环体槽的尺寸相同,所述导流槽的数量为四个;通过分隔板的设置,用于对分流板的固定及支撑,通过滑动槽的设置,为滑动板的滑动提供空间,通过伸缩杆的设置,用于带动滑动板在滑动槽里面进行水平方向的左、右滑动,通过导流槽的设置,用于混合液体的流通至处理箱的底部。
[0008]其中,所述分流板的宽度与滑动板的宽度相同,所述分流板的厚度为滑动板厚度的四分之三,所述过滤网共设置有四块,所述分流内槽的深度与分流板的高度相同,所述分流内槽的宽度与环体槽的宽度相同,所述分流内槽的长度与环体槽的长度相同,所述环体槽为长方形结构的通孔槽,两个所述环体槽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环体槽自身的宽度相同;当伸缩杆处在不工作状态时,环体槽与导流槽处于相互错开的位置,此时环体槽与分流内槽也同样处于相互错开的位置,当混合液体中固体的凝结到达一定程度时,通过控制开关开启伸缩杆的运动,然后伸缩杆带动滑动板向滑动槽的左侧进行滑动,其滑动的距离与环体槽自身的宽度相同,通过两个环体槽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环体槽自身的宽度相同设置,这时混合液体通过过滤网流入分流内槽,然后经由分流内槽流向环体槽,然后经由环体槽流向导流槽,然后流入处理箱的底部,通过过滤网的设置,用于阻止凝结的固体进入处理箱的底部。
[0009]其中,所述二号电机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二号电机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二号电机均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当通过控制开关开启二号电机的运行后,二号电机带动相应的螺杆进行转动,进而实现螺母在水平方向的左、右移动。
[0010]其中,所述下料刮板的侧视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下料刮板的左、右两端均与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下料刮板的下底面与分流板的上端面相互接触贴合;当螺母在进行移动时,同步带动下料刮板在水平方向自左向右的移动,下料刮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将位于分流板上面凝结的固体快速地推向出料口,然后经由出料口输送出处理箱,进而实现对凝结的固体的快速下料。
[0011]其中,所述负电极板、正电极板均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混合液体通过导流槽进入处理箱的底部,然后通过控制开关同时开启负电极板、正电极板的运行,进而使电流通过混合液体,然后在负电极板、正电极板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使混合液体含硫离子生成无机物,达到脱硫目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脱硫废水从进液管加入至处理箱里面且药剂的添加工作也完成之后,通过控制开关开启一号电机的运行,然后一号电机带动搅拌转轴的同步转动,进而通过搅拌转轴带动搅拌叶片对脱硫废水与药剂进行混合搅拌,从而保证混合液体中固体的凝结,通过分隔板的设置,用于对分流板的固定及支撑,通过滑动槽的设置,为滑动板的滑动提供空间,通过伸缩杆的设置,用于带动滑动板在滑动槽里面进行水平方向的左、右滑动,通过导流槽的设置,用于混合液体的流通至处理箱的底部,当伸缩杆处在不工作状态时,环体槽与导流槽处于相互错开的位置,此时环体槽与分流内槽也同样处于相
互错开的位置,当混合液体中固体的凝结到达一定程度时,通过控制开关开启伸缩杆的运动,然后伸缩杆带动滑动板向滑动槽的左侧进行滑动,其滑动的距离与环体槽自身的宽度相同,通过两个环体槽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环体槽自身的宽度相同设置,这时混合液体通过过滤网流入分流内槽,然后经由分流内槽流向环体槽,然后经由环体槽流向导流槽,然后流入处理箱的底部,通过过滤网的设置,用于阻止凝结的固体进入处理箱的底部,当通过控制开关开启二号电机的运行后,二号电机带动相应的螺杆进行转动,进而实现螺母在水平方向的左、右移动,当螺母在进行移动时,同步带动下料刮板在水平方向自左向右的移动,下料刮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将位于分流板上面凝结的固体快速地推向出料口,然后经由出料口输送出处理箱,进而实现对凝结的固体的快速下料,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快速下料的脱硫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上端设置有进液管,所述处理箱的上端设置有加药管,所述处理箱的上端设置有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的内侧设置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搅拌转轴,所述搅拌转轴的外圈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处理箱的内侧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侧设置有伸缩杆,所述分隔板的内侧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滑动槽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内侧设置有环体槽,所述保护外壳的内侧设置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圈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分隔板的上端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分隔板的上方设置有下料刮板,所述处理箱的内侧设置有负电极板、正电极板,所述处理箱的右端设置有排废口,所述处理箱的前端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处理箱的右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分流板的内侧设置有分流内槽,所述分隔板的内侧设置有导流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快速下料的脱硫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进液管的下端贯穿处理箱上部的壁体并伸入处理箱内侧,所述进液管与加药管分别位于一号电机左、右两侧的位置,所述加药管的下端贯穿处理箱上部的壁体并伸入处理箱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快速下料的脱硫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电机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搅拌转轴与搅拌叶片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片的下端与下料刮板的上端相互不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天正洁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