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用绿色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649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8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绿色生态护坡结构,其包括上下相连的生态坡体和预制砼坡体,生态坡体位于上方,坡体朝向河道的一面为迎水的倾斜面,其中,生态坡体包括多个自下而上、由左及右依次拼接的块状生态块层,生态块层上种植有植被,生态坡体上设置有用于对植被进行灌溉的可移动灌溉装置,在预制砼坡体内设置有用于为可移动灌溉装置供水的蓄水池,蓄水池与河道相连通;本申请通过蓄水池与可移动灌溉装置相配合,能够进行自然蓄水,并在夏季及降雨较少的季节或自然降雨较少时较为方便的采用自然蓄水对生态坡体上的植被进行浇水灌溉,有效降低市政及维护人员频繁对生态坡体上的植被进行浇水养护的工作量。的植被进行浇水养护的工作量。的植被进行浇水养护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利工程用绿色生态护坡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生态护坡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绿色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水利工程项目中,通常会在河道边设置护坡来保持河岸水土,常见的护坡一般为生态护坡,不仅可以保持水土,还能绿化、美化环境。
[0003]参照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生态护坡,包括上下相连的两段坡体,上段为种有植被12的生态坡体1,下段为硬质的混凝土或预制砼坡体2,上下两段迎水的一面均为倾斜面,生态坡体位于高处,硬质坡体位于低处,且生态坡体1较高的一侧与公路相连接,硬质坡体位于生态坡体1远离公路的一侧,且硬质坡体远离公路的一侧与河道相连接,两段坡体的倾角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而定,上下两段坡体之间设置有护脚槽3,护脚槽3连接上下两段坡体;其中,生态坡体上的植被12的养护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雨及市政及维护人员定期灌溉。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夏季及降雨较少的季节或自然降雨较少时,市政及维护人员需要频繁对生态坡体上的植被进行浇水养护,以使植被存活,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绿色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上下相连的生态坡体(1)和预制砼坡体(2),所述生态坡体(1)位于上方且生态坡体(1)上种植有植被(1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砼坡体(2)内设置有与河道相连通的蓄水池(4),所述生态坡体(1)上设置有土壤湿度传感器(5)、可移动灌溉装置和控制装置(85),所述可移动灌溉装置用于对植被(12)进行移动灌溉,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5)、可移动灌溉装置与控制装置(85)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85)用于根据土壤湿度传感器(5)的湿度感应信号控制可移动灌溉装置启动;所述可移动灌溉装置包括抽水泵(6)、灌溉器(7)和移动控制组件(8),所述抽水泵(6)位于蓄水池(4)内,所述灌溉器(7)安装于移动控制组件(8)上且与抽水泵(6)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移动控制组件(8)用于带动灌溉器(7)沿生态坡体(1)的长度延伸方向进行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绿色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控制组件(8)为传送履带,所述传送履带包括支撑架(81)以及安装于支撑架(81)上的传送带(82)、传送轮(83)和传送电机(84),所述传送轮(83)连接于传送电机(84)输出端,所述传送带连接于传送轮(83)上,且所述支撑架(81)和传送带(82)的长度方向均沿生态坡体(1)的长度延伸方向布设,所述灌溉器(7)固接于传送带(82)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利工程用绿色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控制组件(8)还包括距离传感器(86),所述距离传感器(8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距离传感器(86)分别设置于传送带(82)前端和后端的支撑架(81)上,所述距离传感器(86)、传送电机(84)均与控制装置(85)电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86)用于探测灌溉器(7)与支撑架(81)前端及后端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信号传送至控制装置(85),所述控制装置(85)用于控制传送电机(84)转变传送轮(83)的转动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利工程用绿色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明匡丽彭志军匡兰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匡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