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618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包括阀体、固定设置于阀体上方的阀座,阀座内活动设置有阀杆;阀体包括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出口和介质通道,第一介质出口和第二介质出口与管道接头螺纹配合连接;阀座的轴部设置有安装通孔,阀杆的顶端穿过安装通孔的顶端与旋转手柄连接,阀杆的底部设置有阀针,阀针的底端穿过安装通孔的底端且可伸入或者离开介质通道;阀针的一个端头部为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


[0001]本技术涉及流量调节阀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其用于气体流量的调节,亦广泛应用于石油加工中仪器仪表、气源发生器、喷涂设备、油漆设备及其他使用黏糊介质的设备中。

技术介绍

[0002]针阀作为流量调节机构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因其结构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场合较多。然而,常见的针阀阀体内部结构有死角(例如图1),这使得其应用在一些黏糊介质下容易出现堵塞或流量小,实际进入介质不能完全排出,严重情况下可造成机械故障或事故。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研究背景而提出,旨在提供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以满足实际设计及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针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便捷,调节方便的特点,通过进出口通道无死角,使阀体内在关闭后没有任何气/液体残留,保证进出口通道清洁通畅,可以方便的开关气路,而不影响流量,保证了流量的准确稳定性。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所述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包括阀体、固定设置于阀体上方的阀座,所述阀座内活动设置有阀杆;所述阀体包括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出口和介质通道,所述介质进口与第一介质出口分别设置在阀体的右侧、左侧端部;所述第二介质出口设置在阀体的底部并且位置与阀杆的底部位置相对;所述介质通道分别连通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第一介质出口和第二介质出口与管道接头螺纹配合连接;所述阀座的轴部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阀杆的顶端穿过所述安装通孔的顶端与旋转手柄连接,所述阀杆的底部设置有阀针,所述阀针的底端穿过安装通孔的底端且可伸入或者离开介质通道;所述阀针的截面尺寸与介质通道的截面尺寸相适配;所述阀针的一个端头部为45

60
°
斜面倒角结构。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阀针另一个端头部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部,所述阀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外螺纹部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部。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阀座的安装通孔包括上通孔部、下通孔部和变径部;所述变径部设置在上通孔部与下通孔部之间;所述上通孔部内自上而下设置有与上通孔部内径相适配的304不锈钢垫圈、聚四氟垫圈;所述上通孔部内还设置有套设于阀杆外周面的螺套,所述螺套与上通孔部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螺套的顶部还设置有套设于阀杆外周面的防尘帽。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手柄的一端设置有沿其轴向布设的盲孔,所述盲孔内设置有内顶丝,所述内顶丝的一端与阀杆的顶部限位孔相连接,另一端还配合
连接有外顶丝,所述外顶丝与盲孔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阀体的顶部还设置有止位销。
[0010]采用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结构设计较为合理,不仅具有灵活调节开关和调节介质流量,还能达到进出通道无死角三重功效于一体的效果,阀针采用45

60
°
斜面倒角,并且进出口通道无死角,使阀体内在关闭后没有任何气/液体残留,保证进出口通道清洁通畅,可以方便的开关气路,而不影响流量,保证了流量的准确稳定性;另外采用聚四氟垫圈和304不锈钢垫圈能够提高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调节流量针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3为图2的竖向截面示意图。
[0015]附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在全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0016]附图5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在半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2

5对本技术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的结构作以详细说明。
[0018]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所述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包括阀体 1、固定设置于阀体上方的阀座6,所述阀座内活动设置有阀杆5;所述阀体包括介质进口14、第一介质出口15、第二介质出口16和介质通道17,所述介质进口与第一介质出口分别设置在阀体的右侧、左侧端部;所述第二介质出口设置在阀体的底部并且位置与阀杆的底部位置相对;所述介质通道分别连通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第一介质出口和第二介质出口与管道接头螺纹配合连接;所述阀座的轴部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阀杆的顶端穿过所述安装通孔的顶端与旋转手柄2连接,所述阀杆的底部设置有阀针4,所述阀针的底端穿过安装通孔的底端且可伸入或者离开介质通道;所述阀针的截面尺寸与介质通道的截面尺寸相适配;所述阀针的一个端头部为45

60
°
斜面倒角结构。所述阀针另一个端头部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部,所述阀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外螺纹部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部。所述阀座的安装通孔包括上通孔部、下通孔部和变径部;所述变径部设置在上通孔部与下通孔部之间;所述上通孔部内自上而下设置有与上通孔部内径相适配的304不锈钢垫圈8、聚四氟垫圈7;所述上通孔部内还设置有套设于阀杆外周面的螺套11,所述螺套与上通孔部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母10;所述螺套的顶部还设置有套设于阀杆外周面的防尘帽。所述旋转手柄的一端设置有沿其轴向布设的盲孔,所述盲孔内设置有内顶丝12,所述内顶丝的一端与阀杆的顶部限位孔相连接,另一端还配合连接有外顶丝13,所述外顶丝与盲孔的内壁螺纹配合连接。所述阀体的顶部还设置有止位销3。
[0019]本技术的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中,阀针采用60
°
斜面倒角,并且进出口通道无死角,使阀体内在关闭后没有任何气/液体残留,保证进出口通道清洁通畅,可以方便的开关气路,而不影响流量,保证了流量的准确稳定性。
[0020]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包括阀体(1)、固定设置于阀体上方的阀座(6),所述阀座内活动设置有阀杆(5);所述阀体包括介质进口(14)、第一介质出口(15)、第二介质出口(16)和介质通道(17),所述介质进口与第一介质出口分别设置在阀体的右侧、左侧端部;所述第二介质出口设置在阀体的底部并且位置与阀杆的底部位置相对;所述介质通道分别连通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第一介质出口和第二介质出口与管道接头螺纹配合连接;所述阀座的轴部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阀杆的顶端穿过所述安装通孔的顶端与旋转手柄(2)连接,所述阀杆的底部设置有阀针(4),所述阀针的底端穿过安装通孔的底端且可伸入或者离开介质通道;所述阀针的截面尺寸与介质通道的截面尺寸相适配;所述阀针的一个端头部为45

60
°
斜面倒角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调节流量无残留针阀,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艳喜周子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领冠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