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式防护眼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58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帽式防护眼罩,属于医疗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包括医用帽、延长部和眼周护翼,所述医用帽的前额位置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所述延长部,所述延长部远离所述医用帽的一端与所述眼周护翼连接,所述延长部能够进行纵向的长度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不同面孔的患者使用,能够阻隔VNG及vHIT眼罩与皮肤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不同患者使用VNG及vHIT眼罩时发生交叉感染,进而降低了VNG及vHIT眼罩使用过程中疾病传染风险。及vHIT眼罩使用过程中疾病传染风险。及vHIT眼罩使用过程中疾病传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帽式防护眼罩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防护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帽式防护眼罩。

技术介绍

[0002]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多由内耳前庭系统及相关疾病引起,其诊疗核心环节是前庭功能检测,主要通过视频眼震图(video nystagmo graphy,VNG)、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等完成。两者都需要通过眼球运动摄录眼罩采集自发性、诱发性眼震以及头动过程中的眼球运动情况评估前庭功能状态。该技术已普及至二级医疗机构,在临床眩晕及平衡障碍类疾病的诊疗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0003]VNG及vHIT在每个医疗机构的日均应用≥20人次,其摄录眼罩为反复应用型,不同患者的密接佩戴需要清洁消毒,尤其是疫情常态新形势下对眼罩皮肤接触面的消毒提出新要求。但是该眼罩皮肤接触面的结构为泡沫材质,光学镜头、高频次应用及特殊材质难以实施擦拭和浸泡等消毒,成为皮肤密接消毒空白及疫情防控难点,从而使得VNG及vHIT受试者之间存在可能的接触传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帽式防护眼罩,能够阻隔VNG及vHIT眼罩与使用者的皮肤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不同患者使用VNG及vHIT眼罩时发生交叉感染,进而能够降低VNG及vHIT眼罩使用过程中疾病传染风险。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帽式防护眼罩,包括医用帽、延长部和眼周护翼,所述医用帽的前额位置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所述延长部,所述延长部远离所述医用帽的一端与所述眼周护翼连接,所述延长部能够进行纵向的长度调节。
[0006]进一步的,所述医用帽的帽体下缘设置有收紧部,所述收紧部能够对所述帽体的开口周长进行调节。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收紧部为弹性松紧带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收紧部包括抽拉孔和抽拉带,所述抽拉带滑动穿行在所述抽拉孔中,且所述抽拉带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抽拉孔的外部,所述抽拉孔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抽拉带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为魔术贴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抽拉带为受力能够进行伸缩的弹性带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延长部的延长主体的中间位置处水平折叠形成有多道折叠部,所述折叠部受外力时能够伸展或折叠,所述折叠部的两端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折叠部形状的固定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为塑型条结构,其沿所述折叠部同步进行折叠塑性,所述塑型条为塑料复合金属材料,能够进行多次弯折塑型。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为调节带结构,所述调节带与所述折叠部外露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用于实现所述折叠部的伸展或折叠;所述调节带为魔术贴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眼周护翼包括护翼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护翼主体上的眼孔区,所述护翼主体贴合人体的一面设置有鼻梁贴和眼周贴,所述鼻梁贴设置在所述眼孔区的中间连接处,所述眼周贴设置在所述眼孔区的四周,同时所述鼻梁贴和眼周贴的粘贴表面分别可移除设置有离型纸。
[0014]进一步的,所述医用帽、延长部及眼周护翼均为医用柔性材质。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帽式防护眼罩具有以下优势:
[0016](1)本技术能够阻隔VNG及vHIT眼罩与皮肤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不同患者使用VNG及vHIT眼罩时发生交叉感染,进而降低了VNG及vHIT眼罩使用过程中疾病传染风险;
[0017](2)本技术适用于不同面孔的患者使用,提高了实用性;
[0018](3)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帽式防护眼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医用帽的结构示意图(结构一);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医用帽的结构示意图(结构二);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延长部的结构示意图(结构一);
[0024]图5为图4中A

A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延长部的结构示意图(结构二);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眼周护翼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医用帽;2、延长部;3、眼周护翼;4、帽体;5、收紧部;6、抽拉孔;7、抽拉带;8、连接部;9、延长主体;10、折叠部;11、塑型条;12、调节带;13、护翼主体;14、眼孔区;15、鼻梁贴;16、眼周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1]如图1

图7所示,本技术为帽式防护眼罩,包括医用帽1、延长部2和眼周护翼3,所述医用帽1的前额位置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所述延长部2,所述延长部2远离所述医用帽1的一端与所述眼周护翼3连接,所述延长部2能够进行纵向的长度调节。使用者佩戴时,将所述医用帽1套在头上且覆盖住头发及耳朵,然后再将所述眼周护翼3的眼孔区14对应使用者的眼睛区域放置好,通过所述延长部2长度的调节能够使得所述眼周护翼3的位置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面孔。本技术为一次性产品,对应每个患者用后即可进行更换,能够阻隔VNG及vHIT眼罩与皮肤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不同患者使用VNG及vHIT眼罩时发生交叉感染,进而降低了VNG及vHIT眼罩使用过程中疾病传染风险。
[0032]所述医用帽1的帽体4下缘设置有收紧部5,所述收紧部5能够对所述帽体4的开口周长进行调节。所述收紧部5的存在,不仅能够防止佩戴后的医用帽1产生移位,同时还能快速调节适应不同头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水平”、“上”、“下”、“前”、“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所述收紧部5为弹性松紧带结构。
[0034]所述收紧部5包括抽拉孔6和抽拉带7,所述抽拉带7滑动穿行在所述抽拉孔6中,且所述抽拉带7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抽拉孔6的外部,所述抽拉孔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连接部8,所述连接部8与所述抽拉带7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8为魔术贴结构。使用者佩戴好医用帽1以后,通过抽拉所述抽拉带7使得所述帽体4适应使用者的头型,调节至使用者合适后,通过所述连接部8实现所述抽拉带7的固定连接,方便快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帽式防护眼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医用帽(1)、延长部(2)和眼周护翼(3),所述医用帽(1)的前额位置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所述延长部(2),所述延长部(2)远离所述医用帽(1)的一端与所述眼周护翼(3)连接,所述延长部(2)能够进行纵向的长度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式防护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帽(1)的帽体(4)下缘设置有收紧部(5),所述收紧部(5)能够对所述帽体(4)的开口周长进行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帽式防护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部(5)为弹性松紧带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帽式防护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部(5)包括抽拉孔(6)和抽拉带(7),所述抽拉带(7)滑动穿行在所述抽拉孔(6)中,且所述抽拉带(7)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抽拉孔(6)的外部,所述抽拉孔(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连接部(8),所述连接部(8)与所述抽拉带(7)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8)为魔术贴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帽式防护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带(7)为受力能够进行伸缩的弹性带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式防护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部(2)的延长主体(9)的中间位置处水平折叠形成有多道折叠部(10),所述折叠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伟陈太生乔杉邓巧媚张雪晴王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耳鼻喉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