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3D打印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449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3D打印复位装置,包括与患者胫骨前方Geedy结节贴服的定位板,一端与定位板固定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由患者小腿前方跨越至小腿内侧外部,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套筒,导向套筒与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部位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术前采集患者胫骨平台CT信息,利用术中容易暴露的胫骨前方Geedy结节设计定位板,针对后外侧平台的塌陷部分设计复位通道,沿着复位通道设计复位套筒,进行手术时将定位板安装于Geedy结节并完全贴服,根据导向套筒的方向做内侧切口,并胫骨内侧开髓,沿着套筒的方向用顶锥将塌陷部位进行复位即可;实现精准、微创复位。微创复位。微创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3D打印复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3D打印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损伤,由于后外侧髁被重要结构包裹,包括前外由侧腓骨小头、腓侧副韧带的遮挡,后侧有腘动静脉、胫神经、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等,后外侧有腓总神经斜跨、后外侧稳定结构的覆盖,导致手术显露困难,骨折复位就更加困难,如果临床治疗不当,可能影响到患者膝关节的近、远期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
[0003]目前对胫骨后外侧平台复位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
[0004]1、直视下复位:利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暴露胫骨平台后外侧,直视下进行复位。胫骨后外侧有许多重要的解剖结构,不能切断或损伤,暴露困难,很难做到直视下的满意复位。
[0005]2、X线监视下复位:这种复位方式需要“C”形或“G”形臂机。然而“G”形臂机设备昂贵,不能普及;而“C”形臂机由于其成像原理,不能同时观察两个平面的图像,不能形成空间立体判断“后外侧”复位的情况,而且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反复透视,接受辐射,不断调整机器位置,既浪费时间,又容易造成术区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3D打印复位装置。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3D打印复位装置,包括与患者胫骨前方Geedy结节贴服的定位板,一端与定位板固定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由患者小腿前方跨越至小腿内侧外部,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套筒,导向套筒与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部位相对。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术前采集患者胫骨平台CT信息,利用术中容易暴露的胫骨前方Geedy结节设计定位板,针对后外侧平台的塌陷部分设计复位通道,沿着复位通道设计复位套筒,进行手术时将定位板安装于Geedy结节并完全贴服,根据导向套筒的方向做内侧切口,并胫骨内侧开髓,沿着套筒的方向用顶锥将塌陷部位进行复位即可;实现精准、微创复位。
[0009]可选的,定位板上设置有临时固定孔;术中可利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装置,保证复位装置与胫骨上端充分固定,保证导向套筒与设计的复位通道精准、稳定吻合。
附图说明
[00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3D打印复位装置的结构
示意;
[001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3D打印复位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3D打印复位装置进行复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6]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3D打印复位装置,包括与患者胫骨前方Geedy结节贴服的定位板1,一端与定位板1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连接杆2由患者小腿前方跨越至小腿内侧外部,连接杆2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套筒3,导向套筒3与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部位相对。
[0017]在实施中,定位板1需要采集患者的胫骨CT数据,并按照患者的Geedy结节CT数据进行个性化制作,以满足术中精确贴服,精准定位;复位装置在个性化制作时可以根据CT数据在电脑中设计用于模拟复位装置以及骨折部位的3D模型,根据3D模型中的设计数据进行3D打印快速制作复位装置,导向套筒3与3D模型中的复位通道吻合,满足术中精准定位的需要;连接杆2具有一定强度,不能产生变形。
[0018]参见图2,定位板1上设置有临时固定孔4;术中可利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装置,保证复位装置与胫骨上端充分固定,保证导向套筒3与设计的复位通道精准、稳定吻合。
[0019]手术时采用传统的前外侧,暴露髂胫束与小腿肌筋膜,在髂胫束中间顺着纤维方向切开,在Geedy结节前方连同胫前肌一起向后分离至腓骨前方,再适当屈曲膝关节,松弛外侧副韧带,暴露腓骨上方间隙,将冠状韧带切开,将半月板向近端牵开,内翻并内旋膝关节,暴露胫骨平台后外侧,使用Hohmann拉钩放置在外侧副韧带前方,向后方牵拉,观察骨折状况暴露骨折塌陷情况,此后将定位板1安放于Geedy结节,并完全贴服,安装后如图3所示,此后根据导向套筒3的方向,做内侧切口,并胫骨内侧开髓,沿着导向套筒3的方向用顶锥将塌陷部位复位如图4所示。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3D打印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患者胫骨前方Geedy结节贴服的定位板,一端与定位板固定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由患者小腿前方跨越至小腿内侧外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冀梁永昊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