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后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13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后贴,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面贴、针后贴主体、手柄和胶带贴;所述针后贴主体包括基底层、粘胶层和止血敷料层;止血敷料层固定在基底层的上侧面,位于上侧面的中心位置;粘胶层固定在基底层的上侧面,位于止血敷料层的周围;所述面贴粘在粘胶层上,覆盖住止血敷料层;所述手柄由柄棒和位于柄棒前端的柄头构成;所述胶带贴具有带胶的粘贴面,胶带贴的粘贴面将手柄的柄头贴在基底层的下侧面;柄棒上具有离断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受检者不同需求,操作简单,折断后的针后贴不影响受检者活动,同时便于保护采血点。同时便于保护采血点。同时便于保护采血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后贴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领域,涉及一种针后贴。

技术介绍

[0002]静脉采血是健康体检必做项目之一,属于侵入性操作,同时,凝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若采血后按压方式不正确,皮肤和血管处穿刺点凝血块尚未成形,停止按压后,往往易出现皮下出血、淤血、血肿等不良反应,不仅导致受检者产生紧张及恐惧的情绪,而且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满意度,因此亟需解决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受检者满意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等。
[0003]研究证明,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不同进针角度、皮肤脂肪厚度以及采血护士习惯的不同,使针尖刺入皮肤后,或深或浅的皮下游走一段距离再到达血管,因此,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高0.5~1.5cm。目前医疗机构对静脉采血拔针后大多采取棉球、棉签进行按压止血。棉球取用时较为麻烦,有些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直接用手取用,导致交叉感染;棉签为圆柱体,易滑动移位,缺乏支撑点且直径、按压面积均较小,仅0.5~0.6cm,导致按压不稳,着力不均匀,近年来,一次性针后贴逐渐应用于临床,针后贴的应用能有效地降低医源性感染几率,亦有助于减少医疗垃圾对环境的威胁。但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针后贴亦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取用便捷性及止血有效性方面便值得商榷。在健康管理中心面对大批量采血人群,极易影响工作效率,降低就诊满意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后贴,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后贴,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面贴、针后贴主体、手柄和胶带贴;所述针后贴主体包括基底层、粘胶层和止血敷料层;止血敷料层固定在基底层的上侧面,位于上侧面的中心位置;粘胶层固定在基底层的上侧面,位于止血敷料层的周围;所述面贴粘在粘胶层上,覆盖住止血敷料层;所述手柄由柄棒和位于柄棒前端的柄头构成;所述胶带贴具有带胶的粘贴面,胶带贴的粘贴面将手柄的柄头贴在基底层的下侧面;柄棒上具有离断线。
[0006]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后贴,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离断线位于基底层的边缘处。
[0007]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后贴,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针后贴主体的基底层和止血敷料层、面贴以及胶带贴均呈圆形,针后贴主体的粘胶层呈圆环形。
[0008]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后贴,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面贴和胶带贴的边缘均具有凸出的撕片。
[0009]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后贴,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针后贴主体的基底层为直径2.2cm的圆形,止血敷料层为直径1.5cm的圆形;所述手柄中,柄棒的宽为0.3cm,前端的柄头长为1.5cm、宽为0.5cm。
[0010]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后贴,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手柄采用纸质材料。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后贴,可有效辅助受检者明确按压静脉采血的部位,有效止血,避免按压不稳,着力不均匀等问题;在有效止血的同时价格低廉,便于大众使用;棒状手柄便于医务人员取用,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医源性感染,减少医疗垃圾对环境的威胁,提高就诊满意度;满足受检者不同需求,操作简单,折断后的针后贴不影响受检者活动,同时便于保护采血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针后贴各部分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0013]图2是针后贴的面贴侧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针后贴揭下面贴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针后贴的胶带贴侧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针后贴的使用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后贴,包括面贴1、针后贴主体、手柄和胶带贴4。
[0019]针后贴主体包括基底层21、粘胶层22和止血敷料层23。止血敷料层23由辅料构成,优选采用壳聚糖护创敷料。止血敷料层23固定在基底层21的上侧面,位于上侧面的中心位置。粘胶层22固定在基底层21的上侧面,位于止血敷料层23的周围。
[0020]面贴1粘在粘胶层22上,覆盖住止血敷料层23。
[0021]手柄由柄棒31和位于柄棒31前端的柄头32构成。手柄采用硬质纸质材料。
[0022]胶带贴4具有带胶的粘贴面,胶带贴4的粘贴面将手柄的柄头32贴在基底层21的下侧面。
[0023]柄棒31上具有离断线33。离断线是指通过工艺加工出的易于折断的地方,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优选的,离断线33位于基底层21的边缘处,即在离断线33处折断柄棒31后,剩余手柄不超出基底层21外。
[0024]其中,针后贴主体的基底层21和止血敷料层23、面贴1以及胶带贴4均呈圆形,针后贴主体的粘胶层22呈圆环形。
[0025]面贴1和胶带贴4的边缘均具有凸出的撕片11,便于将面贴1/胶带贴4从针后贴主体上撕下。
[0026]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针后贴主体的基底层21为直径2.2cm的圆形,止血敷料层23为直径1.5cm的圆形;手柄中,柄棒31的宽为0.3cm,前端的柄头32长为1.5cm、宽为0.5cm。
[0027]使用时,揭下面贴1,将止血敷料层23平行放置在针孔伤口上方,方便使用者沿着手柄柄头32的形状和方向进行采血后的有效按压,避免按压时的移位而导致的淤血或血肿等。具体的,将止血敷料层23敷在针孔伤口处,同时粘胶层22会贴在周围的皮肤上,通过手柄柄头32进行所需时间的按压后,可通过离断线33处折断手柄柄棒31将部分手柄从针后贴
主体上分离,如图5所示,或者也可以撕下胶带贴4将手柄从针后贴主体上分离,针后贴主体可留在皮肤上继续保护针眼位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后贴,其特征在于:包括面贴、针后贴主体、手柄和胶带贴;所述针后贴主体包括基底层、粘胶层和止血敷料层;止血敷料层固定在基底层的上侧面,位于上侧面的中心位置;粘胶层固定在基底层的上侧面,位于止血敷料层的周围;所述面贴粘在粘胶层上,覆盖住止血敷料层;所述手柄由柄棒和位于柄棒前端的柄头构成;所述胶带贴具有带胶的粘贴面,胶带贴的粘贴面将手柄的柄头贴在基底层的下侧面;柄棒上具有离断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后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离断线位于基底层的边缘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丽丁洁李敏李玲戴静周宗梅许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