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971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温室大棚,包括棚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光敏传感器、伺服电机、转轴、第一收卷辊、第一遮光布、第一配重杆、第二收卷辊、第二遮光布和第二配重杆之间的相互配合自动根据光照强度对棚顶顶部进行遮光,通过横板、竖板、支撑板、固定块、限位杆、活动块、第一连杆和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对棚顶进行缓冲保护,且通过驱动电机、单槽轮、皮带、转杆、转盘、矩形槽、推杆、活动板、第二连杆、弧形杆弹力球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大雪天气下对棚顶进行敲击,避免雪花堆积在棚顶的顶部造成棚顶的坍塌,提高了大棚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大棚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大棚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温室大棚


[0001]本技术涉及温室大棚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蔬菜水果的欲求逐渐增多,而跨季的蔬菜水果大多是通过温室大棚培育出的,温室大棚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
[0003]现有的温室大棚不够智能化,无法根据太阳光的光照强度对大棚进行遮光处理,需要人工手动进行避光处理,使用效果差,并且现有的温室大棚稳定性较差,在极端大雪天气下,棚顶容易塌陷,进而造成温室大棚的坍塌,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温室大棚。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智能温室大棚,包括棚体,所述棚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棚顶,且所述棚顶的顶部设有光敏传感器,所述棚顶的顶部设有遮光机构,所述棚顶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竖板,且所述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竖板的左右两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直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温室大棚,包括棚体(1),所述棚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棚顶(2),且所述棚顶(2)的顶部设有光敏传感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2)的顶部设有遮光机构,所述棚顶(2)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8),所述支撑板(18)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竖板,且所述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竖板的左右两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直板,所述横板的顶部设有缓冲机构,所述支撑板(18)的顶部设有敲击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机构包括两个侧板,且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棚顶(2)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位于后侧的所述侧板后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壳体,且所述壳体内腔后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所述壳体的顶部与光敏传感器(17)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5)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两个所述侧板上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转轴(6)的前端贯穿相邻第一轴承,并插接在相远离的第一轴承内腔,所述转轴(6)上靠近后端处套设有第一收卷辊(7),且所述第一收卷辊(7)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遮光布(8),所述第一遮光布(8)远离第一收卷辊(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配重杆(9),所述转轴(6)上靠近前端处套设有第二收卷辊(12),且所述第二收卷辊(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遮光布(13),所述第二遮光布(13)远离第二收卷辊(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配重杆(1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杆(9)远离第一遮光布(8)的一侧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10),所述棚顶(2)的顶部右侧靠近后侧处铰接有第一挂钩(11),所述第二配重杆(14)远离第二遮光布(13)的一侧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环(15),所述棚顶(2)的顶部左侧靠近前侧处铰接有第二挂钩(1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块(30),且两个所述固定块(30)分别固定连接在横板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两个所述固定块(30)相邻一侧均设有活动块(32),且所述活动块(32)上开设有穿孔,两个所述穿孔内腔共同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佳音帐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